" {4 A; P% B9 W: a) Y内联陞和“外”联陞二题 7 T0 t5 }/ r) S9 v
5 O3 z. t+ X/ N3 H一 8 e( D. `3 X5 K% o9 @/ E9 b
# i0 I: p3 N7 C0 c9 K- B1 W/ H
% Q/ m5 k4 P" _2 n0 s 前几天电视播放一个介绍内联升布鞋的节目,“内联升千层底制作技艺”早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内联升鞋铺也早成了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内联升是百年老号。北京人把鞋看得很重,老话说“脚底下没鞋,穷半截”。还说“爷不爷,先看鞋”。看哪的鞋?“脚踩内联升”才够派头。北京人抬举内联升。
S! m0 C7 U. S6 d0 ?/ P 内联升创办人赵廷,别有心计,独具慧眼。在京城开买卖,必须跟上层社会拉关系,内联升的“内”,就暗含着“大内”。还有备忘录《履中备载》,记录王公贵族、高官大员们脚丫子的数据,以及喜爱的靴鞋样式。那时各地进京的举子为“跑官”、穷京官为得到肥缺,都得巴结上级领导,到内联升打听清楚上级领导的"足下"数据,花重金定制。穿上合脚,舒服。送了礼,还显着"善体上情"——连脚丫子大小都摸清了。自然是"心腹"。受到赏识,必被重用。定然连升。内联升的靴鞋,有穿着以外的价值,所以一双可卖白银数十两。利润丰厚,发家迅速!扬名天下也快。解放后,中央领导人也叫内联升做过鞋。数据当然录入《履中备载续集》(如有续集的话)。备忘录不只单单记脚丫子长短宽窄薄厚,还要搜集有关身份、官职、背景、动态。按等级分类记入。那会儿,还没侵犯、盗取个人隐私的说法。赵掌柜手里的的资料,开个咨询公司,也能发。 . T! O9 W: p+ b1 l
, C9 b4 ]# N6 z9 C# ~( ~9 D 内联升是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开张的。掌柜的赵廷,河北武清人,十几岁到北京,在东四牌楼一家鞋铺学徒。三年零一节学成出师,手艺出众。想自己挑班儿开鞋铺。刚出师的伙计,哪儿有本钱?有个姓丁的将军,给他出资一万两。在东交民巷开了内联升鞋店。1900年闹义和团,东交民巷着火,买卖烧了。搬到灯市口,1912年袁世凯兵变,把鞋店抢了。老掌柜急气攻心,一命呜呼。少掌柜赵云书接手,搬到廊房头条,干一时期。最后是大栅栏,至今。内联升“千层底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联升老掌柜的经营智慧也该是遗产。似乎传承着。(待续) 6 m, a& S5 v5 ` D# [) m' @
[此贴子已经被草长鹰飞于2012/4/1 10:56:5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