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825
帖子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5-12-25
最后登录1970-1-1
|
纪念老朋友杨播声
杨播声今年93岁了,我们是忘年之交,我们是在北京化工局西山绿化队认识的,他是队里的会计,我是队里的成员,那是在1973年的三月初,开始我对他的印象是瓶子底似的眼镜---大近视眼,瘦瘦的身躯,动作迟缓,一看就是个老人了我那时二十多岁,自然不会和他有什么过多的交往,那时的绿化队里什么也没有,只有自已带去的羽毛球晚上打一会,山上没有有电视,只能自已带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听听广播,后来我发现老杨爱听京剧于是我自报奋勇带来京胡,我拉他唱,每天都有乐子看.后来大师傅走了回家探亲去了,我又当了绿化队的14人的伙夫,那时我仗着身体好,一改过去大师傅扣门的习惯,我给大家烙的饼里外都有是油,没有菜我上山找山野菜,包饺子.赶面条,炸麻雀酱,那时化五的一个队员姓迟织了张粘网在山上每次都能逮了几十只家雀,回来我收拾都少不了老杨帮忙,那个年头少油水,我们是什么都吃,家雀去了头,去内脏,再去了脚,还有什么了,所以那时连骨头带肉一起 剁着吃全是骨头渣子,那也吃的很香,鲁迅先生不是说后羿不是吃了嫦娥做的乌鸦炸酱面吗,我们这是家雀炸酱面.没事穷开心罢了,可是到月底一算账,油吃多了.那时是队里去大红门肉联厂,去买的大油,装在200公斤的大桶里,每月称一回,用上月的数一减就知道这月吃多少了,这都是老杨的任务.可是队长找我来了说:这个月你怎么吃了那么多油,我自然不饶他,我说:谁 吃的?我吃的?你没吃吗?好你别吃,不给你吃饭.我把食堂锁起来不卖给他饭,那是老杨从中说合,说队长不是那个意思,我明知史队长不是那个意思,但是为了避免以后他再来找麻烦,所以才故意找理由和他打了一架,还用炒勺给了史队长一下子. 那时也是年轻气盛,实在是没道理,那时史队长他们也就是哄着我,还给我赔理道歉. 那时在在山上有的是时间,没事我就拉着老杨让他讲老北京的故事,讲什么都行,老杨肚子里还真有货,讲起来就收不住,那时还是在文革时期,说话要很注意的,好在因为都不是一个厂的人所以也不怕.那时嘴缺,天南地北的老是说吃,老杨讲:北京的名饭馆没有我没吃过的,饭馆里的厨师那个最好,拿手菜是什么,没有我不知道的,他还举了个例子说首都电影院西边有个新风饭馆,过去不叫这个名字,他说了我也没记住,那是解放前一个北平市长自已开的,他就爱下厨房,爱厨艺,所以开了这个饭馆以食会友.我现在记不清了好象是四六,四七年的事.他就讲这个市长做的拿手菜是什么,如何好吃等等,那时我们都是穷光蛋,每月三十七多钱,那里有机会去下饭馆,每天只是听他在那里侃大山精神会餐而已.不过从那时起我记住了不少的北京的名饭馆如沙锅居,东来顺,便宜坊,白魁,丰泽园等等 ,那时我只知道我家门口的几个饭馆,又一顺,同春园,鸿宾楼罢了.有时也聊点荤的,就问他你逛过妓院吗?妓院是怎么回事?从他那里我才知道北京有个八大胡同.同时也长了不少的知识,使我更了解了老北京的过去,从那时起我更加关注北京的历史. 我在绿化队三个半月就回厂了,因在绿化队的关系不错我们还是经常来往,老杨一直在绿化队等到退休.因为我们的家相距不远我在西单手帕胡同,他家在砖塔胡同,骑上车15分钟就到了.所以我经常去他家, 刚开始我不知道,后来有一次去他家后,他没他屋子里,他们家北房三间,西屋是他的卧室中间是客厅,东屋子我从末去过,那天他就在东屋子招呼我过去,我进屋子一看,我很奇怪,怎么有那多的拔火罐,上下摆了有四层.后来我才知道这是老杨用来养蛐蛐的罐子,他一下子就买来几百个,就是摆弄这个罐子也不是简单的事,先要筛土,还要再砸土,里面还要掺石灰一是要结实,二可以消毒.蛐蛐在这里才能住的舒服,才能养好. 老杨告诉我,他非常喜欢养蛐蛐,这是他在西山绿化队附近山上抓来的,过去我只知道有玩蛐蛐的,至于如何养,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他还说不要告诉别人他在养成蛐蛐,他说:文革期间他家被南屋里被他请到他家白住十来年的,现在是北京京剧团唱花脸的名角,带来的红卫兵查抄,字画,硬木家俱都给抄走了,那些值钱的有赵子玉落款的澄浆罐,全让红卫兵给砸碎了,美其名曰破四旧,你看我这还剩有几个,那是我原来嫌不好,有点残缺,不要的,扔在茅房墙旮旯里的,红卫兵没看见没给砸碎的,劫后之余现在也成好的了.那是在七三年,养蛐蛐不是那么公开,老杨自已由于在西山绿化队有方便之处,所以在家里自已偷偷养.过了几年四人帮倒台了,老杨由于过去养蛐蛐的名气就很大,他家就成了集合点,城里的四区组成队,进行比赛都在他家,他还是北京斗蛐蛐的什么协会的特约顾问,每年还被请到山东省泰安潍坊济南去鉴别蛐蛐.我去他家看过几次,每一参赛者先要登记姓名,把蛐蛐罐编号,再上天平称重,然后再按重量大小排队,进行分级,为了公平,同一级别的才能比赛,我从家吃了饭,到他家六点多一点,得看到夜里十二点还完不了,好几十个罐子他仔细地把关,最有意思的是斗蛐蛐,现在也现代化了,桌上铺设宣纸,用有机玻璃做的一个圈放在上面,头顶上是一个能调节高度的麻将灯,比赛时拿来罐子小心翼翼地把蛐蛐取出来,放进圈子里,然后用探子,慢慢地逗它们,直至它俩撕咬起来,打败的,赶快逃跑,胜利者则洋洋得意的振翅鸣叫,主人也自然得意高兴.人们的头都拱在一起看,很不习惯.所以我对斗蛐蛐不怎么感兴趣.去过几次我就不爱看了,可是我对他的那个蛐蛐探子很感兴趣,因为我从他拿出来那一刻起,就认定这是一件宝贝,那一枝用象牙雕刻做成的探子,而且外面是檀木做的套盒.我在和老杨聊天时问过他这把象牙刻花蛐蛐探子多少钱买的,他无不得意地说,买的?那是那王爷送给我的,因为我玩蛐蛐玩的好,在那王府玩蛐蛐时王爷高兴送给我的. 更有意思的是,过去我在他家看到的是他家墙上有两对红木框毛主席语录,是老杨自已写的,老杨的书法不错是行书,字很漂亮,76年以后我再去一看,毛主席语录没有了,变成两幅画了,我走上前再仔细一看,原来是张大千的两幅山水条屏,我问他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他很不高兴地说我这里没有假货,别说张大千了,齐白石,徐悲鸿的画我全有,只是抄家时全抄走了,这要不是我赶紧写了两条毛主席语录遮盖在上面,也早就被抄走了.现在落实政策退还的东西,没有一样是好的,好的早就让人眯起来了给你留着,做梦去吧!打抄走那天起我就没想着能回来. 由于老杨养蛐蛐的名气,香港,台湾的一些老友,改革开放以后也来他家求字,求诗,老杨有时也写一些条幅卖字.写一幅四尺四百. 前年我去他家,他给我写了一幅字里面是诗. 彼此相交数十年,情感融洽甚投缘. 每逢晤面千言少,精研促织格外欢. 以诚相侍无虚伪,堪称知音非一般. 渴望有生多晤面,共渡小康看明天. 甲申孟春耄龄老人扬播声
我当时也和作一首以答: 风风雨雨卅一年,侃地谈天似有缘. 诗作多篇言岂少,促织鸣斗得之欢. 小人相顾多虚伪,君子结交非一般. 可叹人生如短晤,相别今日有明天.
我在拍胡同时和老张老叶老姜老冯都曾说过这位杨老先生,但是我总想等到今年斗蛐蛐时再带他们去,这次在西四回来正好路过他家,我急忙去了他家,想和他先打声招呼以后好带人来,进了院子一看屋门锁着,我还以为杨老先生让他儿子接走了呢,我一向街坊打听才知道,杨老先生已经过世了好几个月了,今年春天走的.唉 !又一个老北京文化人没有了,愿老友走好.
1 w% X1 w8 i/ t# |' S* [3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 15:32:56编辑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