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燕山深处在2012-1-7 19:04:00的发言: 图上瓮城东为荷包巷,西边的巷名看不清。(原来一直以为是东、西荷包巷) % z; e# x$ K6 a G6 L! d, R% p
[转帖]:
* ]2 Q/ D5 \6 e+ ?" c: D6 h1 [
) `% K. a4 A( R前门外大街从明朝中期,就是北京重要的商业中心,从那时起这里便一天比一天繁华热闹了。前门外大街是怎样发展成为商业街的呢,这要从位于大街路西的荷包巷说起。 明代中期,在前门外大街的两条小巷里搭起了临时天棚,形成了一处商业集市。西边巷子里的店铺大多出售妇女放针线用的线荷包、钱荷包、烟荷包以及荷包穗子,所以这里得名为西荷包巷。东边的巷里卖各式各样的帽子,人们便把这里叫帽巷。后来日久天长人们就干脆将两条小巷称为荷包巷。当初由于偌大个前门外只有这么一条小商品街,所以城里城外的人大多蜂拥至此,购买日常所需。人群熙熙攘攘,非常热闹。《都门杂咏》记载当时的情况说:“五色迷离眼欲盲,万方货物列纵横。举头天不分晴晦,路窄人皆接踵行。”这是对荷包巷五方货物之多,行人一个接一个的繁盛景象的真实描写。1900年,行人辐凑、毂撃肩摩的荷包巷,被八国联军付之一炬。
- e" Q+ V h9 Y/ z$ @- U......(略)。
' W# P, ?% H8 _0 |* `/ C
; Y% d1 w8 R7 a$ L p2 N/ F/ F. |5 w# Y
上面文字描述东为帽巷,西为荷包巷。 , E3 X6 E; L- C* _% K
8 W4 u5 ~/ F/ j8 u1900年地图标注东为荷包巷,西为(?)巷。
7 Q: o- V) k5 m二次点击看地图大图:
$ x$ r+ i) }/ ]# u2 R Z
1 n! A b# _/ q1 A) [& p, h% k+ i[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8 5:00:4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