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59|回复: 11

本周活动相关胡同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8-16 17: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骡马市大街--因有骡马交易市场得名,形成于金代,辽时为外城,明嘉靖为南城骡马交易市场,清初日有两市,晨为活市,活市之后继死市,交易疲者,以赴屠场,清代设骡马税局,1965年称今名。
   街原有明代元帝庙又称马神庙,祀马神。因临菜市口刑场,大街多棺材铺,冥纸店,杠房寿衣店,1979年始大街扩宽,宽度是原来的三倍,1986年在西口兴建过街天桥。大街东有虎坊桥,原称虎房桥。再西为菜市口刑场,轻者面东斩首,重者面西凌迟。
  
   南新华街--位于新华门南而得名,明时这里为明沟,民国十三年(1924)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进驻北京。始整修城墙街道,填沟修路形成新华街。街南口有京华印刷局,民国九年(1920)落成。其前身为官办直隶官书局,他是康有为和梁启超所办强学会书局改组形成。

   梁家园胡同--明称梁园或梁家园,系梁姓私家花园。引凉水河入园,亭榭花木盛极一时。乾隆四十四年(1779)莲性和尚买此园兴建寿佛寺。五十七年(1792)在寺西办起义学--宛平模范小学。寿佛寺今为宣武分局。

   红线胡同--原称麻线胡同,1965年合并小麻线胡同,朝阳胡同称今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宝森居此。

   魏染胡同--相传胡同有魏姓染坊。又《北平地名志》“据传明宦官魏忠贤曾在此巷居住。被诛后此巷叫魏阉胡同,今为避恶名改为魏染胡同”。明末清初吴梅村居此。民国年间《京报》创始人李大钊,罗章龙秘密发展入党的党员邵飘萍居此,又是编辑部所在。鲁迅多次到此商议稿件。现编辑部楼与邵故居仍存。

   后孙公园胡同--因孙承泽花园得名,孙承泽(1563-1676)崇祯时进士,著有《天府广记》等。宅内有研山堂,万卷楼,戏台等建筑。同治八年(1869)由李鸿章兄弟提倡淮军诸将出资购的得孙公园部分房产辟为安徽会馆,戊戌变法期间,这里是维新派重要活动场所之一,强学会会址。民国时,徐悲鸿领导的美术学校设于此。会馆东侧日伪期间在日寇卵翼下朝鲜人生产毒品海洛因,后失火,抗战胜利在此开办龙门酱油厂,解放后为小学至今。

  兴胜胡同--新幸胜寺得名,又名兴盛寺,清末改医院,民国后为北京专门医科学校,现为北京四十三中。

  铁鸟胡同--因铁老鹳庙得名,乾隆时称铁老观胡同,1965年更今名。胡同内有陕西大荔会馆,湖北襄阳会馆。胡同内聚兴报房是北京最早的报房,曾为康有为,梁启超合办的《中外记闻》冯公度办的《外交报》印发并推销。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8-16 1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太有用了,谢谢笨笨!

 楼主| 发表于 2006-8-16 1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每次活动胡同介绍我包了!
发表于 2006-8-16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7][em17][em17]
 楼主| 发表于 2006-8-17 0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次此活动人数有所增加!别让我白忙活!
发表于 2006-8-17 0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笨笨,辛苦啦!希望大家都能有这样的精神,为我们的拍记添砖加瓦!共同做好我们纪录,保护老北京的工作[em17]
发表于 2006-8-17 0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功课作的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06-8-17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掌柜,二掌柜表扬[em04]
发表于 2006-8-17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一定要有专业相机才可以参加呢。。。
 楼主| 发表于 2006-8-17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相机都成,随便转转凑凑热闹也好啊!有学问得人多着呢,基本上你有什么关于老北京的疑问这里都能给你解答
发表于 2006-8-18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太棒了!严重支持!

红线胡同17号,就是杨宝森故居.

杨宝森(1909.10.9—1958.2.10),字钟秀,别号时斋,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曾祖父杨贵庆工刀马旦。祖父杨桂云(字朵仙)是清朝末年与谭鑫培同时代的著名京剧演员,为四喜班的著名花旦,其长子孝亭,艺名小朵,亦演花旦;次子孝方(毓麟),艺名幼朵,长于武生,兼工铜锤花脸,中年因病退离舞台。杨宝森系孝方的长子,堂兄杨宝忠(孝亭之子)后来成为著名琴师。杨宝森秀逸拔俗,温文尔雅,谦逊好学,肯于钻研,他的书法、绘画俱见功夫。他自幼喜爱京剧老生行当,而未能依从其祖父让他继学旦角之愿。杨宝森幼年师事裘桂仙,开蒙学戏,练习毯子功,后拜鲍吉祥学习老生,宗余(叔岩)派。他10岁左右便带艺搭班,长期在俞振庭的斌庆社求艺并演出。

30年代末,他与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一起并称为四大须生1939年,他曾组织宝华社挑班演出。在50年代,其艺术造诣日臻完美,杨派艺术渐渐流行。

杨宝森的演唱,颇具余派稳健含蓄、韵味醇厚的特点,在吐()字、发声、行腔等方面的技巧,也体现了余派那种刚柔相济曲中有直圆而不滑平中见奇的艺术特色。

杨宝森的演唱注重从人物性格出发,在他的代表作中,许多剧中人物的音乐形象和舞台形象都十分出色,如:《伍子胥》中悲愤、落魄的伍员,《杨家将》中大义凛然的杨继业和正直、机智的寇准,《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击鼓骂曹》中傲然不屈的祢衡,《洪羊洞》中忠心为国的杨延昭以及《捉放宿店》中悔恨交加的陈宫等等,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派艺术所以能取得很大成就与其密切的文武场面上的配合是分不开的,常为余叔岩司鼓的杭子和与名琴师杨宝忠,都是杨宝森亲密的合作者。杨派唱腔因有鼓师杭子和、琴师杨宝忠伴奏,唱、打、拉相得益彰,堪称三绝。杨宝森是继余三胜、谭鑫培、余叔岩前三辈韵味派老生之后的第四辈韵味派老生,而谭鑫培的谭派、余叔岩的余派、杨宝森的杨派,已成为一脉相承的一大派系,也是京剧老生行当中的主派系。杨宝森先生曾任天津市京剧团团长,其门徒和追随者有汪正华、梁庆云、马长礼、李鸣盛、蒋慕萍、程正泰、朱云鹏、叶蓬等人,再传弟子有张克等。

' i/ u N5 B9 ^1 U1 _3 v" Q1 | _%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8 10:02:42编辑过]
发表于 2006-8-23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em24][em24][em2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8 02:59 , Processed in 1.15464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