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到千步廊的近照了 1901
# B% W+ ^! V0 v1 M' g; t/ ?9 g
http://www.vcea.net/Digital_Library/Images_en.php?ID=26702 ' w: R+ T* {8 h$ P
$ c4 S% {$ k, `% k y2 y& E千步廊,远处是大清门(后面几楼有更多精彩图片)
; K. `# i8 n. r3 E/ U6 c- W# W0 P
3 U$ h) y; c/ D8 t, i! |! d有个问题:大清门内的千步廊,门朝御道还是朝两侧红墙?图片中似乎尽是墙。 8 k7 F$ g! k7 V/ {3 W) P
9 V+ k* [$ w* [! l3 W
5月11日补充内容:
4 a5 L8 q3 d& k # n) C) h% {$ F& }" [5 R5 F
翻了一下历年的帖子,发现“宫廷广场与千步廊”一贴(http://www.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16&ID=4144&skin=0)非常详实,现在配合此贴内集中的各位网友的图片,简要介绍一下千步廊。 & m/ x5 l/ T( k% |. S; _; u
: s9 k# s$ ~8 y' D' ^8 Z5 M: Z
宋代起宫廷广场始有千步廊,广场在宫城与皇城之间,元代起广场外移至皇城前,并完全封闭。北京金代始有千步廊。此制明清一直延续,南端接大明门(大清门),北端对承天门(天安门),在北端向东西两翼略有伸展。千步廊为悬山顶,连檐通脊,长700步,东接长安左门,西接长安右门,东西向朝房各110间,又折而北向各34间。明清时,承天门(天安门)与大清门间是高达6米多红墙围拢的封闭广场,千步廊在红墙内,两门之间,御道两侧。红墙外两侧集中了当时的中央衙门。东墙外是礼部、吏部、户部、工部、宗人府(今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一带),西墙外为五军都督府、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武职衙门(今人民大会堂一带)。 ( M: d$ G. O# W- q7 p j
明清两朝,由吏部、兵部常在东侧千步廊选拔官吏,叫做“月选”、“官掣”,礼部在那里审核乡试、会试考卷,叫“磨勘”;而西侧千步廊则是刑部审判犯人的地方,称为“朝审”与“秋审”。户部、工部的仓库也设在此处。 ' o& K4 Q( z1 U# _& N) a- J
清末民初,这两排千步廊即已开始坍毁,1915年,担任内务部总长的朱启铃主持改建正阳门时,将西千步廊拆除,并利用其木料修建了今中山公园内的来今雨轩、投湖亭、绘影楼、春明馆、上春林一带的廊舍以及东西长廊、南大门等建筑。因此朱还受到破坏古物的指责。
! q* ]! S2 x- S1 s1 z[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1 10:28:1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