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00|回复: 3

燕家胡同考(燕家胡同拍摄影记)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5-31 0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记,今天见一小孩肩扛一个大相机,走过门前,想起去年写的一文,发给朋友们,看后多投点砖,看着这睛天白日的瞎拆乱建,有时候就想活着也没多大意思。发过一篇《小椿树胡同考》只是想与人探讨一下。我提到论坛中都是年青人并无它意,只是说有30多负荷0多岁的共同语调多一点而已。向年青人致敬。另外能不能建成一个有点社会活动能力的胡同保·卫的组·织。

7 ^! u. W6 }2 Q! J1 G1 g5 H

2004818日。主题词:燕家胡同。

% \. r% o1 j% y0 e9 l4 ^

天晴,不热。拍燕家胡同。燕家胡同,名称来源已不可考,也可能在周边的胡同形成时这儿聚集了很多多小燕子,这条胡同约有49个院落,燕家胡同全长257米,宽4米。它北起大栅栏西街,南止石头胡同,西面石头胡同与它并行,东面则是朱茅胡同,在它的北部有一条东西方向的横街(西杨茅胡同)穿过,南部与朱茅胡同并入一处,但还是称为燕家胡同,它处于八大胡同的包围之中,其本身也有一些妓院。据老人们讲现在的38号民国时为烟馆楼,只是楼已原址翻建。

, G1 ]9 I) k& h

据查1952年在24号成立了山海曲艺社,有24个演员。但是不知道这个24号是老号还是新号。我在查档案时只查到了老门牌38 号有一家连发祥炒锅,主营炒蚕豆。

3 U7 S+ T3 ?9 a+ k1 T! l# `0 V2 u: v

《顺天时报丛谈》一书中,则对八大胡同说得十分透彻,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描述的:八大埠者,如王广福斜街、石头胡同、陕西巷、韩家潭、朱茅胡同、朱家胡同、胭脂胡同、燕家胡同、柏兴胡同、留守卫、小李纱帽胡同、火神庙、青风巷等。

+ Z" J. O: o7 o

我从胡同的南边到北口走过上千次,这条胡同中除了有几间要倒的老房重新翻盖过外没有任何变化,我在1979年时曾每天到胡同的北口处吃早点,早点铺的对面原有一家烧麦馆,吃过几次就不再吃了,我一直不明白这有名的北京小吃为什么就这么难以下咽,“烧麦”实际上就中小饱子,只是不封口而将上面敞开,吃的时候敞口地方的面像是生面,全然没有天津的狗不理饱好吃,同样不好吃的还有门框胡同的“褡裢火烧”,也不知道它原来就这样还是后人做坏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它之所以百年不 也肯定有它成功之处。不过有一些小吃之所以没有像全聚德那样做大,也肯定有它的理由,怎么说都对吧。同样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的北京小吃还有许多种,这些小吃也只是在过春节时的庙会上才被摆上台面,供人们吃个鲜而已。

$ u& U3 l1 S0 ] s

现在的10号是一座比较典型的建于清末民初的院子,据现居民讲,这儿曾是梅兰芳岳母的家,进入院子也可看到院落较其它破败之院较为整齐,出得门来,看到大门上部的走马板上还留有残字“广兴益”三个字,这可能是房屋易手后的名字。从名称上看它不是妓院也不是当铺,也不像是大烟馆的名字,那么这个“广兴益”是干什么的呢?它的主人叫什么,什么地方的人呢?这一切还是一个迷。

% d, R1 G+ _5 K

距胡同北口约有几十米处的路东有一家店铺,从外观看是经营百货之类的物品。

4 B3 S+ ^% q- U4 D1 _& c, K3 G3 Z: w

据院内居民讲,在今天的20号院,梅兰芳的岳父曾住在这里。

* R, l" q* G* W( _1 i# x( i

80年代中期这儿还有一家裱画的,大门上写有“装裱字画”我进去过,当时在两间西房内有一个破旧的大案子,有两个人在往纸上刷浆糊。近年来裱画的多为南方人,他们作工精细,价格便宜,而北京人则只在高档装裱中还占有一点位置。

7 Z' b! N+ \& ~% E9 H% P# t

我这儿要说一说的是37号,这是一个下洼院,院内与街道的路面相差要有近一人高,也就是说当你站在院子里,外面的人则相当于站在你的头顶上,上世纪80年代之前这儿有一家姓李的,其家有俩女,一个比我大两岁,一个与我同岁。比我大两岁的常带我到天安门广场去玩。文革时我就跟在她身后窜于胡同小巷之中,好像就在朱茅胡同的一堵老屋的墙上有人开有一洞,洞外安上木框,木框中安有两片玻璃,玻璃后装有一灯泡,此时有一人在老屋中手拿几十张照片或印在纸上的图片,这些图片都是毛主席与林副主席接见红卫兵的,我那时刚到北京还没见过,就直直的看,李姐就拉我又到下一处景观。我们院有一位老奶奶,由于所居房子小,人们就亲切地称之为小屋奶奶,我就直称奶奶,我没有见过我亲奶奶,所以在我的一生中就是这个奶奶了,她没有一个完整的名字,但她以70多岁的高龄当选为本院“院长”。当时这个小院住有八户人家,由于大人们要上班,全院的小孩们就由奶奶照管,另外谁家要来了亲戚,老人家经过盘问弄清后就尽地主之宜,我则有时一天数次吃奶奶的饭。

' }: j4 J% h2 f6 M/ O3 e3 Y

奶奶以糊纸袋,也就是同仁堂与医院卖药用的那种小纸袋。人家印刷厂印完并裁切完后,每一叠100个,发给我们,我就与奶奶去位于棕树斜街85号的大栅栏印刷厂去取,取时手推小车,小车是一个木箱子加了四个小轴承做的,走在胡同里轰轰地响。我们一次要取几万个小袋的材。回来后小孩们也围上来一起折小袋的口沿,抹浆糊,再包成小 ,这些小孩中就有李姐与她的妹妹。此时小屋中奶奶开着收音机,听着京剧,我们则越干越有劲儿,欢声笑语传出院子,在胡同中回响。上世纪90年代中期老人无病而在睡梦中去逝,一生安然至终。另在奶奶的梳妆台上原有一个砖雕的楼房模型,其极精致,小门与窗可开启,这就是陕西巷口的南德寿堂药店的模型。奶奶的姐姐或妹妹就是南德寿堂药店的东家。只是200年奶奶的女儿想将它送给自己的姨,在出租车上将它打成了碎片。

7 T5 B. N5 r& \; h0 p2 B8 ]0 M

晚上我再次走在胡同中,遇有一位外国的照相的小伙子,其说自己为荷兰人,想多照一些胡同的照片回去后给亲朋好友们看,自己还想办个展出。我指给他看了一下37号,他一转身向我伸出大姆指。连说:“啊!啊!好极!好极!”

我们的院子的对面有一个39号,它的东房前有一个小小广场,说是小广场其实只可放一辆小车,文革时这面墙上写满毛主席语录,胡同中的小姑娘们就在语录前跳“忠字舞”,记得也有老太太夹陈其中。但这一切已30多年过去了。只有这个燕家胡同依然。(张金#起)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5-5-31 1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能有照片啊!
发表于 2011-6-9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继续....
发表于 2011-11-24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在网上搜素有关大栅栏地区拆迁信息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您的帖子,并且看到有关我家祖孙四代生长的燕家胡同的信息。您在文中提到的连发祥炒锅是我家的名号。我是第三代了,我家依然还保留着当时的老称。顺便说一句听奶奶讲当时还经营花生、瓜子等炒货。呵呵 d Z& z2 _! E(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4 10:19:42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7 13:29 , Processed in 1.128133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