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Q7 t, [6 y6 U2 n
北京第一场话剧——时事新剧《官场现形记》等 & z, x$ N3 j& _% R* L1 U
话剧,最初被北京人称之为“文明戏”。1908年(前清光绪三十四年)5月,话剧团体“春阳社”,在鲜鱼口内路南天乐园演出。这是中国话剧首次在北京舞台上亮相。演出的剧目都是结合当时政治时事编写的新剧。有《秋瑾》、《徐锡麟》、《爱国血》、《官场现形记》等。针砭时弊,百姓欢迎,官僚嫉恨。
$ G# \# f, e- v, }- c6 p0 v 1906年,留日中国学生在东京组建春柳社,创始人李叔同(后来的弘一法师)。演出话剧《黑奴吁天录》。受春柳社的影响,1907年,王钟声在上海成立春阳社。1908年王钟声率春阳社到天津,结交同道,并合作建“天津新舞台有限公司”。在京津两地演出,讴歌为国捐躯的志士仁人,讽刺鱼肉人民的亲贵官僚,宣传革命思想,一时名声大振。王钟声用新剧宣传革命,清廷警觉。1911年9月,被京师警察厅解递回浙江上虞原籍“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 d, D0 Z8 l- _3 n* p$ m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王钟声设法逃脱,到上海参加武装起义,革命军得胜,王钟声出任沪军都督府参谋长。他不忘曾经进行革命活动的北方。1911年11月间,化装北上。到天津下火车,即被便衣跟踪。他住旧友刘子良家,召集故旧,酝酿举事。12月2日晚,正在刘家开会的王钟声等7人被捕,搜出文件信函等。直隶总督陈夔龙请示清廷。次日,袁世凯内阁回电“尽法惩治”。12月3日下午王钟声被天津镇总兵张怀芝杀害。佘家胡同上虞会馆,是他在京的暂住地。
' o6 x+ l$ c v( {春阳社存在时间不长,革命情怀重于艺术活动。一些评论认为王钟声几乎是借话剧作革命演说。但春阳社的演出在北京是第一场,值得我们记住。王钟声是辛亥革命中牺牲的志士,曾在我们居住的土地上展示才艺,更值得赞颂和缅怀。
; b- o4 w; y; R$ F' @* V
: c F3 c3 n1 W$ m# F5 k第一本摄影美学专著——《半农谈影》
) x# F7 I& Y9 H1 k7 |! f1927年上半年,刘半农写成《半农谈影》一书,10月北京摄影社出版。第二年上海开明书店再版发行。这本专著。是中国摄影艺术理论的开山之作,在中国摄影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o b& @9 Y" ]6 _# _( B/ ^! a作者刘半农(1891年-1934年),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名复,字半农,江苏江阴人。刚过不惑之年,就被时疫夺去生命。教育文化界一大损失。业余爱好摄影。有惊人贡献。一生短暂,传诵故事很多。 4 q& W& R# v$ ^- H
中学退学,1912年,只身到上海。当编辑,业余写作。成上海新秀,被称“江阴才子”、“文坛魁首”。 - k6 p8 _8 j- n/ P" S
1917年,北大校长蔡元培,聘请只有中学肄业学历的刘半农,任大学国文教授。1920年蔡校长支持他考上公费英国留学。在伦敦一家三口靠他公费生活本不宽裕,又生一双胞胎儿女,只好到开销较低的巴黎学习。1921年全家五口迁到巴黎,入巴黎大学。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当年回国继续在北大任教、写书。
+ K* E# [2 U) f Z7 R6 d1920年在英国怀念祖国,写了《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赵元任给谱曲,传唱至今。诗里的“她”字,是刘半农首创。
m5 z! Y; j6 \% w+ M& _8 ~1934年带学生商鸿逵,采访妓女赛金花。又带学生白涤洲等到张家口调查方言,感染传染病。抱病回京,不治。葬于香山。
7 Y: G: R1 w+ K) T z8 ]: F刘先生早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身后留下著作很多,艺术创作,学术研究都有成就。
6 b( w" r) p% s回国第二年(1926)加入我国第一个摄影艺术社团:“北京光社”并成为中坚。在光社,他任编辑刊印光社年鉴。写《半农谈影》。他编和写。表达自己的艺术价值观:一 消遣,二 自我精神存在。就是享受精神娱乐;丰富扩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物欲横流,功利充斥的今天。刘半农的价值观是应该提倡的。
! Z) C4 |' b; s- L
: X) e/ W* w/ V; s; o3 {' ~第一部立体影片《魔术师的奇遇》首映
* l0 B% X7 E; R# g7 U《魔术师的奇遇》是我国第一部彩色立体宽银幕影片。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由桑弧导演,陈强主演。剧情反映新旧两种社会中魔术师的不同遭遇,真实、诙谐,妙趣横生。暴露了旧社会的重重黑幕的荒谬,歌颂了新社会欣欣向荣的变化。 ) \2 ?$ f. v0 b N0 H
在1962年,大观楼是北京唯一一家宽银幕立体电影院,《魔术师的奇遇》在这里放映,直到“文化大革命”才停。接连48个月,映出一万多场,观众超400万人次。 5 q* _% j! K, ?, O
大观楼影院有一百多年历史,清朝时候叫马思远茶楼,还叫过大亨轩。1905年改称大观楼,在南城是头一家放映电影的场所。 1907年12月改为大观楼影戏院。民国后称大观楼影院。直到解放后。
' Q0 y0 x: ~, k( h- D0 g; x( `( ^1955年1月,大观楼率先成为公私合营影院。1958年8月又和新中国影院、同乐影院组建成大栅栏联合影院。
, ~7 d) l( N5 u: K- h1959年5月,大观楼筹建立体宽银幕。1960年11月,大观楼立体宽银幕改建完成,改建方案、技术资料及四台放映机都由中国科研所提供。影片是两台放映机同时放映,观众要戴偏光眼镜。11月3日正式开幕。映出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彩色宽银幕立体风光片《漓江游记》、《杂技表演》等。场场爆满,团体票登记到半年之后,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 e3 K! Z: E" V* l& T, g- W1976年失火,停业十年。 1986年9月13日宣武区文化文物局、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北京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联营共同投资600万元重建大观楼大银幕电影院,并在北京饭店签订联营协议,联营合作期限为30年。1987年北京大观楼大银幕电影院建成,成为北京特级影院。
8 u# X$ x X, \*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