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2 z! H! P: Z4 {% k& o 西交民巷,东起天安门广场,西至北新华街,共有146个门牌号。在清末民初时期,这条街上曾开设过数十家银行。《燕都丛考》记述:“民国十年(1921年)以前,各银行竞于是谋建筑,颇有作成银行街之想,嗣以市面衰落,遂一蹶而不复振”。
中国首家官办银行———户部银行,即设在西交民巷 1904年3月,由清朝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奏请,经慈禧太后批准,试办户部银行。户部即财政部,因古代征收赋税要掌握全国户口人丁数目,所以称为户部。 1905年8月,中国首家官办银行———户部银行,在“巡视中城御史”衙署原址,即今西交民巷27号院开办。户部银行的业务,是要推行银元以取代银两,并筹划发行纸币。 1906年11月,清朝改革官制,户部改为度支部。到1908年3月,度支部尚书载泽将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并制定了《大清银行则例》24条,将其定位于行使中央银行职权与兼办商业银行业务的复合型银行。1909年,中国首次推出的印有摄政王载沣头像的纸币,就是由大清银行发行的。 1912年1月24日,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后来中国银行失去中央银行地位,逐渐转化为经营外汇业务为主的专业银行,并传承至今。 西交民巷银行街的变迁 《燕都丛考》所说的西交民巷“嗣以市面衰落,遂一蹶而不复振”,是指1928年6月,南京政府“二次北伐”赶走了盘踞在北京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并取消了北京作为北洋军阀政府首都的地位,将北京降格为“北平特别市”。此后北洋政府各部纷纷迁往南京与南京政府合并,史称“政府南迁”。东交民巷的各国使馆也迁至南京。中国的金融中心转移到了上海。自此,西交民巷的银行街渐趋冷落。但即便如此,至1949年北京解放前夕,西交民巷仍存在银行16家,钱庄3个。 1949年2月,北京和平解放之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由解放区迁入北京西交民巷,进驻前大清银行旧址。
5 w' ?3 O- Q! k1 t" c( N1969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往西城区三里河财政部大楼,大清银行旧址成为银行职工宿舍。文革之后,为扩建宿舍,将大清银行的老式洋楼拆除。据当年任基建科长、曾亲自指挥拆除的一位老干部介绍说,那座二层老楼坚固异常,地下有二层全是金库,费了老大的力气才将其拆除。如今,在当年的户部———大清银行旧址西交民巷27号院,只有门口的两座门柱下部,还残存着清代遗留的雕花石墩。 , W5 \; {( Z0 c" Y8 t0 J/ `
现在的西交民巷东口那座洋楼,以前是大陆银行。大陆银行于1919年建立,创办人是谈荔孙。他曾先后任中国银行南京分行经理、北京分行经理。大陆银行先在前门外西河沿路南,后在西交民巷东段建筑大楼,大楼坐北朝南,在金城银行对面,1922年建成。人们都称赞大楼外观壮美,楼内设备富丽堂皇。大楼营业厅有大理石柜台,楼顶镶嵌彩色玻璃,室内设备、家具均是特定制作。楼顶设有钟楼,楼的母钟连接子钟;顶上的圆形钟,远看、近看都吸引人。谈的住宅就在银行后门的胡同里,住家和银行来去方便。 + P/ \, \: Y6 b
在大陆银行东边,以前还有一座外观相似的洋楼,建设人民大会堂时期被拆除。那是袁世凯任职直隶总督时期开办的“临记洋行”。(下图就是西边的大陆银行和东边的临记洋行)。 ) R L. {7 |- T5 C# z
近年,各大银行陆续迁往复兴门金融街之后,西交民巷的银行老楼相继被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那座座老楼门前镶嵌的汉白玉文物保护标志,仍在提示着人们:古老的西交民巷,是一条有百年历史的银行老街。
0 u9 m" j4 G+ y6 Z @(食烟火斋的此文原载2004年5月19日《北京青年报,风俗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