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68|回复: 38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含28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5-6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些日子去黔东南转了一圈,顺便又去皖南赣北看了看花儿,沿途拍了些古城、古寨和民俗,想借此平台陆续发上来向大家展示一下。

- O. h% [- o Y: n

先看看花儿吧。

& c2 P, [) n! @

 

) r' p) y5 q+ S% n5 f

三月,皖南赣北去看花

5 r) b8 I. o0 K/ A

油菜花,从单株看没什么欣赏价值,单薄的小花,单一的颜色,简单的花型,太平常了。只有在他漫山遍野地铺满大地,形成那鹅黄的海洋时,才令人赞叹。

( t* x. b7 J E

每年春天,这鹅黄像潮水一样,由南自北,缓缓地染过山川,染过平原。刷新着人们素了一冬的眼睛。

3 q/ m1 x) @' E, I6 H& w

阳春三月,正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花盛开的时候,一片一片的蔚为壮观,只是此时江南多雨,雨中观花则另有一番情趣。

5 x& K. O1 g' ~, y

许多时候,我们并不单纯观赏油菜花。如果没有那些朴素的粉墙黛瓦,江南乡间的菜花,就不知为谁而妩媚了。

5 P' S( J! p/ n2 N, X

 

3 Z9 U. w0 L' n- }1 a# Z; |- ^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 G/ v# s, r Y9 w# x, `

贵州的油菜花

8 x, l+ q) O1 M/ C

“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是形容贵州多山多雨。此次贵州之行适逢油菜花盛开之时,漫山遍野一片金黄。只是雨多晴少,略感遗憾。贵州的油菜花不像安徽那样的一望无际,这里的油菜花多依山就势,层层递进,蜿蜒迂回,更有层次感和富于变化。

) r" a- y$ V. x3 T

 

2 h8 F/ k- Q4 F6 {/ S( |; J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5-6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美!拍子美!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谢谢飞哥鼓励,过奖了。接着发些古村寨吧。

' U* f$ U' f% |+ e1 H7 i: H& k

 

, T) K* N A) A: ?

婺源多坑,人们把流过村庄的小河叫“坑”。理坑原名理源,取意“理学渊源”,可见这里的人们好读成风。

- z: u) I! \( Q

理坑因在山中,不像那个李坑那么热闹,清早起来,在村里走走,确是一种享受。

# o0 h1 T7 t9 K. K- x

 

1 N/ P+ y/ B }+ q' n. q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1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片在2011-5-6 11:05:00的发言:
江南美!拍子美!
+ Z$ D0 H# {) H) L* w8 B

谢谢老片!

发表于 2011-5-6 1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之北京记忆、王府系列文章与照片,精彩之极,善于记录,不想风景写实摄影亦是高手,欣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1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11-5-6 11:55:00的发言:
照片好美! 8 T/ ^" q4 j&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6 11:55:49编辑过]
/ D, a' x) k9 v8 j; G

谢谢瞌睡虫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1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谢谢嘉平关注。再发瑶里

; K! l3 [- S. m$ B

 

3 T' |$ H: T6 H9 ~% N

瑶里,瓷都的发源地,景德镇因它而扬名

; M' v7 v. |; T5 W7 a

一个老套的传说

3 m/ R. v( `+ e/ w6 ^7 D

瑶里有座东西走向的青山,名叫高岭。山下有个村庄,叫高岭村。相传很久以前,村里住着一户高姓人家,夫妇二人租种地主的几分薄田,日子过得非常艰苦。

$ p3 B# Y" {$ z! T( u) {

夫妇俩虽然很穷,却很善良,乐意帮助别人。宁可自己挨饿,也要拿出家里仅有的口粮,接济那些揭不开锅的穷人,乡亲们都夸赞他俩是好人。

+ z+ h# V( \( w5 B0 w' r C* }

有一年冬天,北风怒号,大雪纷飞。高老汉见他家屋檐下躺着一个衣衫褴褛,几乎冻僵的白发老人。见老人尚存一丝气息,高老汉急忙叫老伴一起将老人抬到自己床上,盖上破棉被,又将自己身上的破棉袄脱下该在上面,自己披件蓑衣守候在旁。一会儿,老伴端来热腾腾的姜汤,一勺一勺地喂进老人嘴里,老人终于苏醒过来,尚不能说话,指指自己的嘴巴,意思是他想吃东西。高家夫妇心想,老人初愈,最好是用些大米粥。哪里去弄大米呢?想想只好到地主家去借一升还两升的高利大米。借到米以后,高大娘细心煮好,慢慢地喂老人吃下。老人吃了一碗粥,精神好多了,激动地说:“你们夫妇确实是好人,果然名不虚传,好人一定有好报!”说完,就从身上掏出一颗洁白晶莹的小石子,递给高老汉说:“我无以回报,这颗石子,你将它种到山里,过七七四十九天,再去那里挖,一定有取之不尽的白玉土,它是制瓷器的上等原料,运到昌南镇(景德镇的原名)去卖,会卖好价钱,日后,你们就吃穿不愁了。”说完化作清风,不见了人影。夫妇俩被惊得目瞪口呆,心想,是不是遇到神仙了。

- \7 U0 V0 \0 |6 u" g% x- i

夫妇二人遵照老人的嘱咐,到山中挖了一个深坑,将小石子种下去。过了七七四十九天,他俩来到原址,挥动锄头一挖,奇迹出现了,只见原本是黄色的泥土,居然变成白白嫩嫩的玉色土了。心中非常高兴,双双跪地拜叩神灵。回到村中,他们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大家,并动员乡亲们一同上山挖玉土。大家将玉土挖出来用船运到昌南镇,卖到了好价钱。从此这里的村民过上了好日子,景德镇也它精美的瓷器扬名海外。

( N7 Y7 o$ f2 L! \

 

% p3 c& c/ D1 A; w- f/ F3 |, U2 b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发表于 2011-5-6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这两个“覆钵塔”,可是秸秆垛子?

# [) \/ n0 b9 g& O. ~6 o

 

* J9 d$ p- ~, P# @&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11-5-6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深巷卖杏花:

/ P: ]" T9 Q# P0 v% z- d+ z- j/ `. |

 

5 S+ y T2 {) _# M% {7 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11-5-6 14: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时候,我们并不单纯观赏油菜花。如果没有那些朴素的粉墙黛瓦,江南乡间的菜花,就不知为谁而妩媚了。”

, f: h. K7 ~/ R- _8 D8 t

 

1 I5 E1 r9 l2 W4 r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发表于 2011-5-6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好美!
( }/ F5 C& f( Y' U6 v7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6 11:55:49编辑过]
发表于 2011-5-6 1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三四月的皖南赣北,风光无限。楼主去瑶里了吗?
发表于 2011-5-6 1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又一次回到了贵州,好拍!
发表于 2011-5-6 16: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拍,多谢卤煮老师分享,这些原生态的人文景观真让人开眼~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15: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多谢食烟老师关注,那两个“覆钵塔”,就是秸秆垛子,水牛冬天的口粮。

" w8 n+ o3 X/ j: U) v

再发个思溪村

) E* j3 v- T4 }0 A) [* W% w6 P4 G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16: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 G8 d1 k6 l- z* L% x+ P

汪口,那个曾经连接徽州和饶州重要的水上商埠,历经沧桑,如今已洗去铅华,繁荣不在。留下那古朴的街巷和码头,让人遥想它当年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船运如梭的景象。

' f# E5 E: J) S% f7 O- Y+ L9 _

 

: z: L8 d" f; T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土著爷们在2011-5-6 17:28:00的发言:
貌似又一次回到了贵州,好拍!
6 Q( y0 E' X5 L8 _0 u

谢谢土著爷们。贵州的片子待俺整理一下再发上来。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帝京子民在2011-5-6 16:52:00的发言:
       好拍,多谢卤煮老师分享,这些原生态的人文景观真让人开眼~
0 v) ~3 b; G9 \8 K2 W, m

多谢子民老师关注,贵州相对较穷,纯原生态的东西还是有一些的。

发表于 2011-5-7 2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熟悉的江南乡村美景,浏览再三,不舍离开,生我养我的山水,若梦中,谢卤煮。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1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 b' @/ z Y* y; }

肇兴,藏在深山里的侗寨

% _/ a' g+ I# L

历史上,侗族人为躲避战乱,都将寨子建在深山里。

+ F3 m/ m) x9 C& ^- T

听说,高速公路修通后,肇兴就在路的旁边。到那时这个深山里的侗寨会变成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8 l: e- k) s. _/ o

天,飘着细细的小雨,当我们的车翻过一座山梁,眼前出现一片沿山坳而建的村寨,静静地伏在雨雾中。山路上,走来一位挑着青菜的大嫂,她告诉我们,这就是肇兴。

/ S8 E9 a6 S( A9 V/ v; s

肇兴侗寨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800余户,4000多人。

( ^% H$ ?: t; U; N

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 Y3 ]" R9 X* d9 B6 e

侗寨鼓楼是侗族地区特有的一种公共建筑物,是侗寨的标志。在侗族聚集区,几乎村村寨寨都有鼓楼,它是侗寨风光的一大特色。肇兴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誉为"鼓楼之乡"。寨中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共建有鼓楼五座,廊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

! H1 B& i+ {. w4 m5 Z

来到寨中,我们选择一个沿河的客栈落脚,客栈很多,现在是旅游淡季,大部分客栈都空着,选择的余地很大。放下行李,来到寨中,同样没什么外人,除了我们,只见到一对外国老夫妻慢慢地走在河边的鹅卵石路上。寨子里的儿童很顽皮,他们已经学会向游人索要糖果了。沿河的吊脚楼大都没有翻修,显得很破旧,呈现出它本真的一面,生活在里面的人们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沿河的店铺和酒吧标志着它的商业气息,只是此时生意显得淡淡的,等待着旅游旺季的到来。我想我们来的还是时候,试想,当河边的鹅卵石路上、鼓楼下、廊桥上,满是游客时,肇兴,将是怎样一番景色。

7 c( `' G2 T- g7 R3 x

 

8 T2 p8 h) A/ j% F( Z; L

 

n m O) g( m( u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2 s% \( a3 Z" m

“侗布”就是用织好的这两种布经蓝靛、白酒、牛皮汁、鸡蛋清等混合成的染液反覆浸染、蒸晒、槌打而成。制作的布做衣服耐磨、防刮、防雨,上山时不怕绿箭。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发表于 2011-5-11 1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没见过油菜花地呢,这地方一定要去看看
发表于 2011-5-11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小巷中出生,玩耍,梦中的故乡。___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1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5 Q$ T8 I; m! u6 U7 y: K* S' ?8 ^

堂安,离仙境不远

* w. z- n1 o; T9 @1 V c$ W

一到肇兴,便向村民打听堂安的情况,因为这次黔东南之行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看看堂安的梯田。不料老乡们说现在梯田没有水,梯田放水要到四月初。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 f' d0 |5 J. m- o0 E- L/ K6 E

夜里又下雨了,一早,在路边吃了碗米粉就上路了。堂安在肇兴东面的山上,只有五公里的路程,全是盘山路,路面不宽,大车上不去,小车对面错车也很困难。坡陡路滑,在加上能见度不足十米的大雾,说实话一路上真有些提心吊胆。车行半个多小时,绕过一个山坳,雾一下小了许多,眼前依山出现一片侗族村寨,山脚下的层层梯田在雾中若隐若现,田里有水,山寨,梯田和雾,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绝美的水墨丹青,之前的忐忑和紧张被此时的兴奋和激动所取代。

7 C% s I' ^1 v& L/ p; X

堂安到了!

' e2 ^# ?7 v* w% [9 H9 O

寨子不大,只有不到200户人家,800多人,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历史只有口口相传,据说堂安建寨已有700多年了。

6 F: b0 G0 P: W

堂安侗寨四面青山,峰峦叠嶂,吁陌纵横,梯田层叠。山腰间的民居依山就势,悬空吊脚。井然有序。寨中的鼓楼是该寨的吉祥物,可以扣住侗家人的灵魂。鼓楼为九层密平檐四角攒尖顶,与戏楼、歌坪形成三位一体,显示出侗族村寨的特征。寨中四通八达,小径曲曲。寨中通道均用青石板漫地。

' [4 E' Z; D: U+ X7 }$ g

寨子里很安静,几乎见不到什么人,只是偶尔有一两个挑着担子的村民在你面前匆匆而过,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行走其间,恍如隔世。

3 k/ x8 C/ z# q0 N4 n Y6 [

这里能荡涤你的眼睛,荡涤你的大脑,荡涤你的心灵。

; ?+ Q7 d# ]2 V0 u% P) l0 G8 m! |9 o: S

堂安,离仙境不远。

6 G" q- j( p) n v }6 T

 

6 C! j! z7 n( \/ z S: j& D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16: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 q% ]6 K h5 d0 Y& Q

隆里,封闭了500多年的军事城堡

R3 k3 j9 ]3 i/ ?9 h6 ]9 r8 i* u3 H

离开肇兴,一路北上,来到隆里古城已是下午4点多钟。

8 }+ c; b' {) z0 `! I

隆里古城位于黔东南锦屏县西南边沿,地处一片开阔的山间盆地,良田千亩,阡陌纵横,四周群山环抱,浓荫覆盖。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因明代在此置“龙里守御千户所”而形成,为明代重要军事城堡。

% g1 A% O& V, p/ N7 o3 S$ g

隆里古城处在南北侗的分水岭线上,城内居住多为明代“南征北调”时军人的后裔。长期生活在城墙内,很少与城外的少数民族交往,一直坚守其汉文化而不被同化,直至20世纪五十年代才逐渐结束不与外人通婚的历史。这种自成体系的封闭性文化,经过500多年的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孤岛”现象。

8 J9 c8 d" Z1 ^3 O0 i" Q4 U. s' H

隆里古城不大,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走进古城,仿佛进入了一本古老的历史画册。规模有致的街巷建筑透出的是沧桑,那星罗棋布的古井,那古宅,那祠堂,那戏台,无一不令人回味无穷。

; Y; z& _$ h( _3 S- v

我们来时,正赶上有两家人分别在办红白喜事,很热闹。由于我们都身着红装,不便深入到白事之中,只是远远的拍了几张照片。红事这家则非常热情,非要拉我们坐下喝酒。这样一来,我们倒不好意思使劲儿用镜头对着他们了,也是远远的拍了几张。这里的习俗是男女不同席,女人和孩子被安排在另外的院子里。

* U2 X/ [7 O$ S( z2 s

据说,当年工农红军长征来到这座封闭的古城,城中百姓见红军战士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便主动拿出粮草支援红军,并以锣鼓鞭炮欢送红军北上。

$ {$ o4 V% W( c1 i

天色已晚,我们还要赶到锦屏县城,便匆匆离开隆里古城,没有锣鼓和鞭炮,即便我们都穿着红衣服。

% f, e3 V& m+ R0 ^$ Y3 O/ N

 

) f/ C1 @, Q" I6 y; ?- u6 o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发表于 2011-5-11 15: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汁原味的老街老巷,看着就是过瘾呀!~~~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3 c% j& h1 ^/ t' y' G0 ^4 H

镇远,不去也不用后悔的地方

Q$ s& T% H, R% L$ W- @4 o

早就听说镇远是黔东南的鸡肋,所以此行并没打算去镇远。只是行程安排的前紧后松,离开锦屏时还有时间,还是决定去镇远看看。

" ]9 f8 I* S+ K6 f

镇远古城虽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看上去像是一座翻新了的古城。建筑呆板,千篇一律,毫无特色。街道平整,车来车往,感觉不到千年古城的历史痕迹。一条铁路从古城上空通过,时不时的就有火车在你头顶轰鸣而过。夜晚,夜景照明五光十色,显得俗不可耐。

' @: ~! V. Q- Y8 i! q3 I0 d

深度开发而又缺乏细致的规划,使其失去了它原有的韵味。只有在犄角旮旯里,才能找到一点点它原本的样子。

H/ o0 u: x* F2 D% P: _/ R

镇远,一座徒有其名的古城,令人失望。如果没去过,您也不必后悔。

6 k; ^; u5 e/ [: I/ E) K& C H1 P5 |- Q

 

" i2 S7 ^% F9 ^; n. B) w6 o- v4 `% ^* ^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 W! J3 v5 V+ P& ?

青岩古镇,还有它本真的一面

4 P& x' f6 t4 C, S$ n% B( G" O7 u

在贵州这些日子,基本上没见到太阳。又下了一夜的雨,一早,雨停了,本地的司机师傅小吴请我们吃花溪最地道的牛肉粉,挺好吃的,和其它地方的确实不一样,可能贵一点,大约10元左右吧。之后,我们就前往青岩古镇。

+ Q! D8 ]& h& Y8 H0 @1 _% }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花溪以南12公里处,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青岩屯”逐渐发展成为军民同驻的“青岩堡”。

9 ?2 e& J" |0 v" o' A: a

天时断时续地飘着小雨,其实,这种天气看古镇是最有感觉的,光线揉揉的,路面湿湿的,空气润润的。我们来时,大量游客还没有到,甚至有些店铺还没有开门。但我确信,过不了多一会儿,这些店铺将迎来浩浩荡荡的旅游大军。据说,2005年2月10日,胡总书记在青岩古镇考察时指出:“贵州自然山水多,人文景观少,青岩古镇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又在省会城市近郊,非常珍贵,一定要保护好,开发利用好,把旅游做大做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让更多的群众得到实惠。”相信这几年,这里的旅游开发已经非常纯熟了。

- l4 y% l) U- y [

进入北城门,拾级而上,街上全是卖本地特产卤猪脚和鸡辣角的。中间有条巷子叫“背街”,地面房屋全用石板造就,非常古朴,据说电影《寻枪》就有这里的场景。

8 z6 F+ H; D$ u! x! ~

 

0 i4 S6 C% E) [& [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1 L5 K# g3 V! Q1 I8 O

又赶上一户人家在办酒席,从菜品种类和酒席的规模,就可以看出这里的经济发达程度远远超过黔东南地区。

) l" M: Z* e! s; K- m( |) _( J. G

经济发达了,人还很朴实,加上古老的建筑和街道,在一个相对的旅游淡季,去青岩古镇,是能找到它本真的一面的。

' c! X4 A: _: Q4 l" K2 N

 

) o! \9 u5 g( O# U) S5 h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4: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 U! z& T2 i5 a/ n0 l

花溪边的两个村寨

' {6 C- g; r: v/ h

距离开贵阳的航班起飞时间还有五、六个小时,于是便在贵阳附近转了转。

$ I V4 R9 y% j$ n. l* z

先来到镇山村,镇山村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的花溪水库边,据说也是明万历年间戍边入黔的一个屯兵要塞,后发展形成为一个布依族村寨。

( [. t1 |* b, R; A& D/ V) p

镇山村依山傍水,环境绝佳。整个村寨用石头建造,石头城楼、城墙、石屋、石板路。古朴、苍劲,行走其间,很有感觉。

& d6 ]: ~$ X0 b! j# |9 B

 

6 w& c; v6 I: Z1 ]6 f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 K; x9 x$ ~! c8 G R. ]

 

; `) B( ? A. G( C8 x8 e

 

; n( ~% j" |% t% u8 i( P' H

之后又来到离镇山村不远的一个苗族村落,摆陇苗寨。同样是石头的世界,比起镇山村,这里的建筑布局略显凌乱,但不失自然,加上满地的牛粪,这才是真正的原生态。

/ n, }% ^2 d% i/ D' ^* y

摆陇苗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的“跳花节”是最热闹的时候,十里八乡的苗族同胞聚集摆陇,同庆跳花节。跳花节的主要内容有文艺汇演、对歌、斗鸡、斗鸟等。

) V# d! D- ]9 I6 ~3 [* T

而此时,寨子里静静的,几乎见不到人,只有一些鸡和狗,见到我们四散奔逃。

8 F! I g: X! u

 

5 ~! o V9 K* v2 s) S' ]6 ~6 h8 @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皖南赣北黔东南行纪

2 K" T" f# Y% f8 x2 q1 K5 }


此贴完毕 谢谢观赏

发表于 2011-5-12 15: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青牛函谷关:

) {9 ?+ C5 ]9 U$ {) J3 q

 

) y. G Z- {' Z; h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6 07:03 , Processed in 1.26537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