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的这帖子很棒,可惜在这里应该早有这个内容的帖子。 " q6 m% t; b) \4 S) i& Z
(也许过去有人贴过,我没注意到)
, u1 c7 Z6 K; b三间房的“机窝”是侵华日军留存至今不多的大型建筑物。
( c1 t/ b5 Q; n& H3 t& D总的来说当地文物部门还是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否则……
1 R& V P0 @2 F6 z/ C+ l0 d0 N补充几句: ) u# q2 `/ U! Y0 ^
1. 要去三间房找“机窝”,一定要去村里问当地人, 9 [+ m1 B0 P$ i8 Z6 G7 A2 O. B
那里街面外来人很多,
5 M) [+ d1 c N 他们一般不知道,有时会对“有人要找鸡窝”很感 / e8 e$ J! ~8 q
莫名。进到村里向年龄大的,是当地口音的人打
. C7 }" R8 g- ^ 听,找起来挺容易。
4 J) k8 d/ T7 h2. 进村先去找那两个掩体,那个大一点好找,靠近村 & k% o7 J# Z) s% Y
北头的路西,路右靠前一点,有一人家,家中有位
- q+ D' Y1 l: a" e' O' c 老人八十多岁,有点罗锅,当时建“掩体”和“机窝”时,
1 W! f4 }% u9 G4 s9 R% |' Y 他有十来岁,已记事,对当时的情况还能说出一二三。 , ^) `' P7 ?6 L: V! X5 }& S U
第一个的“掩体”的门,就在照片左边的那户人家里, 8 \+ g2 j8 I" [, y+ l0 F
这家人用来存放一些杂物。 % s4 S C2 ^* f' b- K
3. 第二个“掩体”在“老村供销社”里,这个半地下的
- f) | I+ Q9 r1 N' s 掩体上面已经盖了鸡棚,畜棚之类,如果无人指认, ! j/ R# S5 E& w- j# f( B# l
一般很难注意。照片中台阶后的那个高出地面的水泥平台, 3 N/ K- n" c# {
就是“掩体”的顶部,掩体门在邻居家,这家的院子 u/ x! ]1 \! Y
里堆满了杂物,像是收破烂的。
; z3 \: R0 ?) G" G1 ~! c2 B 这两家的狗很凶。如果不是村里人带,最好不要硬闯。
H$ C9 }3 e! w" U4. 这三个机窝,当地人都取了名便于识别:第一座机窝 7 G$ _( Z8 K( U% V: U
(按吴老的排列)叫“垃圾机窝”,也是唯一可以进去, # [3 i1 g" P& N) X, z. K! k
看到里面结构的,由于里面靠里的一半有水,水深不知
3 D! r+ y L) P (据村里人说有一米多),从第二个“机窝”看,这个
2 f( V7 A$ v/ F6 Q i: J+ M: U 深度是可能的,据讲,过去村里人都喜欢把垃圾倒在里。 ! q9 w' x, f4 B( T* V+ E* v# J% X0 W
后来“大队”(三间房是大队级,说明人口挺多的), ; M& Y& ^' T1 j5 E0 |" ~
曾在里面放晒干的粪。 ) s6 Y; p& `) O! M
5. 第二个“机窝”,叫“棺材机窝”,里面有一口无盖
3 S" d9 W, [# O) o 的棺材,可从机窝门,也就是方形纪念碑旁边锁的门
+ W3 G! z" E4 q4 W9 x 缝里看到里面,这个机窝顶侧面,有两个并列的,
9 _# ]* m2 E4 O# M: L 边长超过两尺的方形孔,(三个机窝都有圆形透气口,
( O6 v( ?/ }3 I7 j/ N 不过直径也就毛竹粗)有粗圆钢作栏,可看出是原来就有。
" W R1 G0 s$ u7 Z/ g 第二个机窝就在原来的“大队部”,现早已无人,
1 Z8 F4 `) F/ y: a$ j. y 估计离成废墟不会太远。 " p# f: @4 u6 Z1 d$ V
6. 第三个叫“油漆机窝”:因为这个机窝有一多半的 - L$ s8 R/ g* i; ^
圆弧顶都用油毡盖上,并抹有柏油,主要是防漏水。 ( l: T! B7 q: j8 r/ `% d/ z
现在是旁边那家工厂的仓库,那家工厂的围墙很高,
" K1 n ^) u( e# P. x 还有铁丝网,估计怕人从机窝顶翻墙进厂偷东西。 ) s9 R- o) U' @
7. 据村人讲在“机场”里(估计那里现在仍然有一个叫 ) w' ^7 _8 t- A7 e
“机场”的单位)还有七,八个这样的机窝,由于一
, H W% m" h v6 ^" N% o 直由“公家”保管,作仓库用,现状比这几个好。
! c4 x4 [: G8 s. A) o) [
, L$ X& @/ J Z' O: t 4 [# k+ D1 K- O- 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26 11:22:3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