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75|回复: 1

真相探究:屈原是因偷情被追杀而死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6-6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H& j1 K5 z D% U7 M1 w* w. s' K1 }

真相探究:屈原是因偷情被追杀而死

) [ }' k1 l' I6 |/ X3 ~" u
1 `: q" |; {( u: e, V7 w
    战国时代盛行崇尚男风,屈原盛年时丰姿秀美,才华超群,是当时的美男子,深得楚怀王的宠信,除了任官三闾大夫以侍奉内庭外,还被委以外交重任,更主要的是还被楚怀王纳为男宠。纵观屈的诗文多数是为情而造文,是中国个体诗人鼻祖,春风得意的屈原因此在诗歌中常常自称“美人”,对自己的仪表进行夸耀,在诗句中对同性爱情作大胆表白,因为世风如此,所以人们并不以为出奇。对这一历史史实,屈原在作品《抽思》中对其情怀也毫不掩饰的进行了表述: 0 R) I8 a0 y" B) C0 _' r
" c) U; a: W; S, s1 S

    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诗人与怀王以身相托,两情相怡,与后来女词人朱淑真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之表达同出一辙。然而,怀王的移情使诗人哀伤不已: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灵修”是古时女子对恋人的专称,屈原以此称呼楚怀王,同性间之爱情已一目了然。“浩荡”其爱在今日看来就是指有多个性伙伴,再贤明的大臣也会认为国君如此乃是天经地义,屈原更没有理由对怀王的“滥交”感到愤愤不平。宫中之女并无政治权力,应该说与屈原不会有政治上的利害冲突,但她们嫉妒诗人的美貌,为争宠于楚怀王而不惜对诗人造谣中伤,可见屈原与怀王之间并非一般的君臣关系,而是带有性爱的成份。待到屈原后来创作《离骚》时,盛年已过,色衰而爱弛。楚怀王移情别恋,屈原失宠而遭流放。
  泊余若将弗及兮,恐年岁之不我与。朝搴仳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湮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这里是诗人对昔日风华的怀念与对青春逝去的哀叹。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屈原怨怀王移情别恋,其无奈之感与梅妃怨唐明皇别情杨贵妃一般。屈原在失落的埋怨中,内心对王妃郑袖的暗恋之火也越烧越旺。这一点从《湘夫人》一诗可以看出,《湘夫人》是屈原《九歌》中耗费笔墨最多,情感最炽烈的诗篇,诗中一个苦苦单恋的少年内心渴望拥有的感天动地的爱情情愫就是屈原内心的独白,屈原大胆狂热地表达了自己的无限眷爱。这首诗给我们留下了三个方面的强烈印象:第一,此女美貌惊人,犹如天仙;第二,她拥有比屈原更高的社会政治地位(尽管屈原假扮大神湘君,却总是无意识地流露出自己被“帝子”召见的卑微地位);第三,她因种种限制无法与屈原公开见面,而只能在荒郊野地与之秘密幽会,全诗经历了期待、焦虑、悔恨和无限失望的情绪曲线。在当时的楚国,符合这三项条件的女人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其实这可以从《湘夫人》的标题中赫然读出:“湘”就是楚国,“夫人”就是楚王之妻妾。

+ n& g1 Y! J- `4 [; H

    湘君和湘夫人的原型,也许就是尧帝的两个女儿(舜帝的宠妃)娥皇和女英,她们在战国时代转型成了一对神祗夫妇,主管着楚国境内最大的河流――湘水。民间祭祀仪式的核心,就是由坊间民众扮演这对夫妻,人神之间互相表达深切的爱慕,由此寄托民间男女的私密情爱。屈原遵循了传统祭典的语法,利用这一公共平台,公开唱出自己的爱情心声。
    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秦国使臣张仪因为欺骗了楚怀王而将被杀,他以重金贿赂楚怀王的宠臣靳尚和爱妃郑袖,得以逃生。郭沫若以此为由,在其历史剧《屈原》中大肆渲染,把郑袖变成了政治小丑和屈原的死敌,这种胡乱敷衍的故事,竟成为现代人判断屈郑关系的依据,实在是严重的混淆视听之举。我们现在还无法断定:这场狂热的爱情究竟是真实的偷情,抑或只是屈原自己一厢情愿的单恋,但有一点可以推断,屈原对其宠妃的暗恋,可能被政敌在添油加醋之后报告了楚怀王,导致他在政治异见者的名义下遭到放逐。尽管屈原拥有强大的帝王血统(他在《离骚》冢说自己是上古大帝高阳氏的后代),仍然不能避免这一祸端。十几年后,楚怀王驾崩,其子倾襄王即位,楚国政治格局再次发生激烈改组。为防止有帝王血统的屈原因与郑袖的暧昧关系而卷土重来,其政敌派出了武功高强的杀手,以期彻底消灭这个流亡者的肉体,从而演出了一幕残酷的喋血悲剧。不妨让我们来约略设想一下谋杀屈原的激烈场景吧。刺客在汨罗江上乘舟追杀,而屈原则乘坐另一小舟夺路而逃,其场面惊心动魄,令人难忘。但这场水上生死角逐,最终以屈原的不幸落网而告终。御用冷血杀手把他装进麻袋,在捆紧了之后投入江心。随后,政客们伪造了屈原自杀的遗书《怀沙》,并且利用史官四处散布屈原与郑袖不和的谣言。一代文人英豪就此离奇地香销玉殒。
    人民目击了这场卑鄙的谋杀。他们渴望说出真相,但却畏惧权势。他们最终选择了一场象征的戏剧。这就是现下流行民俗的起源:在屈原被谋杀的那个日子和那个现场举行哀悼屈原的祭礼,他们机智地用赛龙舟来隐喻当时激烈的追杀场面,用包粽子来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惨事变。其中,米饭象征他的肉体,粽叶(竹叶)象征装他的麻袋,粽丝象征捆扎他的绳索,而把粽子投入水中,则象征着屈原遭人溺毙的真相。而由于时间的流失,这些出现在屈原纪念大会上的隐喻,最终成为费解的谜语。至此,历史被收藏和掩蔽在了壮丽的风俗的背后。
    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是,在屈原被杀现场附近的汨罗山上,仅仅方圆两公里范围内,竟然史无前例地出现了十二座坟冢,大多高为五米,底部直径为八米,四周环植苍松扁柏,墓前都树立刻有“故楚三闾大夫之墓”字样的石碑,但究竟哪一座是真的,世人实在无法辨别,这就是所谓屈原十二疑冢。有人认为其中必有一座是真的,而其它则都是克隆之物。
    民间传说称,此举是为了防人偷盗墓中珍宝,又说为了阻止秦军掘墓复仇,其理由听起来都相当牵强。在我看来,只有一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那就是要防止谋杀屈原的政敌前来掘坟毁尸。在发明了粽子龙舟仪式以传播真相的同时,民众还要精心制造伪墓来保存从水里打捞起的诗人遗骸。这是何等诡异和富于戏剧性的事件,它再度向我们证实了楚国政治的险恶以及人民的抗争智慧。

! s w2 o! a( v% u2 H/ V2 x

注:部分资料摘抄来自《史记》、《楚辞》、《屈原故事》和互联网信息等。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6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原很可能死于情杀

5 y `: q m4 ^! K: w

: I% K( y) E1 F( s7 |# I

. ]; z$ L. m9 m6 |

b- u3 o3 A( n. y5 S

; K7 T, u) o& b, M& K, j. x/ H. D* u

3 ]( M2 b8 ^, L4 T( [. I

关于屈原之死,传统的说法是屈原以死殉国。认为屈原看到楚国“党人”横行,朝中没有忠良之臣,国家没有守备外敌的力量,楚国将面临亡国大祸。满怀救国大志的屈原却遭谗言而被流放,哀叹报国之志无法实现,绝望之中投江而死。屈原在《离骚》篇末有“吾将从彭咸之居”句便是明证。彭咸是殷商有名的贤士,曾忠心劝谏国君却遭漠视,最后愤然投水而死。由此看来屈原是效彭咸故事。但近有人认为屈原并非死于自杀,而是死于情杀。

4 l6 e1 b6 r# S/ B$ T. r) I8 I1 F

( s. l" ]1 g4 I

# k/ H* r) L I4 M

8 o: E# K# ?9 P% f0 _: q4 _3 S0 t* L

; C& m& H: A1 b' Z0 J7 H8 K

- E" D/ n5 h; j. y9 x1 w( ~# P

屈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他写过大量的情诗,《湘夫人》是其中之一。通过屈原诗句判断,“湘夫人”拥有很高的地位,很可能是一个王室成员;“湘夫人”有着惊人的美貌,很可能就是楚怀王的妃子郑袖。屈原不能与她公开见面,而只能跑到荒郊野外与其秘密幽会。而标题“湘夫人”中的“湘”代表楚国,“夫人”就是妻子。对照王宫里的所有有身份的女人,符合“湘夫人” 身份的只有楚怀王的宠妃郑袖。

+ i4 o7 j, ^7 i4 T) ]2 i

! M' { ^* e4 E& L" h, o0 h

$ F0 j. K- D6 L5 h4 x& ]

4 t( \- H# }* i9 I- T% {3 ~

I v. b& \! S4 ?

9 @9 ]9 o/ @% x

屈原与郑袖的暖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怀王有苦难言,只能以政治名义放逐屈原,使之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在秦国病逝,秦国把遗体送还了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楚人正式立太子为王,是为顷襄王。耐人寻味的是,心灰意冷的屈原闻听此讯后却情不自禁地欢欣鼓舞、心喜若狂。因为屈原相信他的老情人“湘夫人”会想尽办法说服顷襄王,让他重返京城再握权柄。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楚王室为防止屈原与郑袖的关系重演,遵照楚怀王的遗命,派人追杀屈原。追杀事件的发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罗江,杀手最终在江边抓住了屈原,将他装进麻袋,捆紧了之后压上石块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残酷的情杀惨剧。

$ F9 u7 M9 G2 C/ `0 |9 a2 N! O, r

2 d, P1 ~/ `% }4 O0 p: `

U/ \: X, t' L; O' Q+ _1 C) V

% }$ v& n8 e/ A9 |- |2 A5 J* c5 o3 Y

% b# w' I( E. I, u4 r

7 l7 B5 _' Y, S- I

而流传至今的赛龙舟和包粽子似乎暗示当时的追杀情景呢。用赛龙舟隐喻当时追杀屈原的激烈场面,用包粽子来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惨事实:糯米饭象征着屈原的肉体,粽叶象征着装他的麻袋,粽丝象征着捆扎他的绳索;而把粽子投入水里,则象征着屈原被人投水的真相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7 18:14 , Processed in 1.15024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