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c. i" z" Q3 C& b
京西古道,王平口关城至大寒岭关城其中一段号称“十里八桥”,古道所经之地沟壑甚多,十里之内竟修有八座拱桥,以利通行。古桥全部由片石插砌而成。其就地取材,建成快,造价低,坚固耐久,实用性强,历经百年大多完好。加之其周围庙宇碑碣不少,兴趣所至决定一游。 7 L- u {- k$ j9 i
由王平口关城始,大寒岭关城止,大约30华里。
2 W4 o) d. m0 h p% I4 ~! K' w8 m3 Y又,因夏秋树高草深,古道难窥全貌故发几张一二月的照片以代之。
: V& k, Q6 d N6 [
古道寻桥(一)---玉成桥及王平口关城
1 P5 D* x9 a' p) H
王平口关城至大寒岭关城
: F e. |" |7 M1 I9 a+ o) e…北中南各路于王平口会合后,出关城,过口西,沿着潘涧沟东侧悬崖中部向北,过玉成桥,到潘涧子村,再经窄石台、玉皇庙南、木城涧沟口(有黑虎桥)、唐家地、金锁桥、东板桥村、福龙桥、西板桥村、磨石垵、鳌鱼桥、东台村(又名坟上)、黑牛桥、庄户村桥、千军台老桥、千军台村、北台村、王老庙,路分两支,西南去大安山,西北上大寒岭。大寒岭在岭脊上,是斋堂川与大台川的分界处。 - _3 l' V* L! l ]2 |
4 o) a" U" k( w- S- ~% X7 s
古道寻桥(一)---玉成桥及王平口关城
- o' B7 y% k- X王平口关
古道寻桥(一)---玉成桥及王平口关城
# r C8 B" L0 A9 q3 l3 ~关城的堡式建筑
古道寻桥(一)---玉成桥及王平口关城
4 ~# P6 ~! l# o; S& d入口
古道寻桥(一)---玉成桥及王平口关城
由此上至顶层 6 f0 Z1 b+ I f
古道寻桥(一)---玉成桥及王平口关城
, e M1 M1 e2 f; G! N' A关城
古道寻桥(一)---玉成桥及王平口关城
]: V! B6 n2 E- o. k) @* |# k4 T
关城
古道寻桥(一)---玉成桥及王平口关城
/ k4 ^" E- g$ m: V7 M$ |' X关城
古道寻桥(一)---玉成桥及王平口关城
3 u( j. Z* y7 \4 ?) t& G0 L. i I碑 Z3 R+ x4 p6 ~% Y
王平口关城
! ~3 E$ g7 H* C8 r8 V;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王平口村,为京西古道咽喉要隘之一。元代设兵把守,明代为宛平县王平口巡检司把守,清代为绿营兵平罗营王平汛防地,设把总领兵驻守。有三条东行古道,于此交汇。关城为东西走向石砌城台,横亘两山凹处。两侧石墙数百米,城台券洞宽3.7米,深4.5米,高约4米。城门北侧砌筑平台垛墙,北去斜下山道在城下呈s型,城台南为数百米平坦大道,峡谷之上建石砌拱桥一座。城下有清代咸丰六年修城碑记,碑文为:“王平口为西山一带入京咽喉,牲畜驮运煤炭昼夜不断……此城门由所设也,肇自前明景泰间,创建距今三百余岁。……是重塞矣。”碑文由敕赐修武校卫王平汛把总刘古元撰写。
+ P, a' ?% i3 ]
6 a7 S* y: I% _$ P, H) K $ d* R. f1 R1 z% q! W
古道寻桥(一)---玉成桥及王平口关城
2 Q. j9 h3 B9 y8 O. |: I$ G7 W
口子西村 ( E C* r+ {8 e+ {9 F8 w
古道寻桥(一)---玉成桥及王平口关城
藏匿的柴油机
! [' Y& i- }5 ?. J+ c. L
古道寻桥(一)---玉成桥及王平口关城
# i* \* u2 R0 e: g+ [4 `古道
古道寻桥(一)---玉成桥及王平口关城
+ |6 F2 ]* d3 p1 ~3 `9 O; Y5 V
古道上的蹄窝
古道寻桥(一)---玉成桥及王平口关城
5 \- O* a3 w2 a( s$ a
百岩子 玉成桥
% o% f' Y2 _# A( A5 [" x9 y从王平口关城与口西(又名口子西村)之间向北,古道一直在潘涧子沟东侧的悬崖上,路临绝壁深壑,俗称:“百岩(nie二声)”子,将到沟底时有桥过沟跨涧,桥西即潘涧子村,又名潘家涧,桥名玉成,为清水涧沟“十里八桥”第一桥。据玉皇庙原存清乾隆五十七年《桥路功德碑》记载:“前潘家涧玉成桥告竣之时,健峰三公(玉皇庙道士)为之撰文,以记其事,继众桥之修,山路之补,未及备哉,复嘱予作文以记其事。”结合东板桥清乾隆六十年《重修桥路摩崖碑》所记,可知乾隆五十四年山洪暴发,将桥冲坏,不得不“募化众善施资重修”。修成的潘家涧新桥,桥为单孔,券洞式桥面距沟底高6.5米,宽6.6米,通长25米,过水券洞高5米,宽9.4米,两侧均建于山体基岩上,十分雄伟。但民国十八年岩里沟出来的洪水竟将券洞以上桥面冲断9米,以后再未重修。虽然路仍在继续使用,但只能从沟底横穿而过了。 ; I4 n6 Q% y' @2 b! b* B7 H
潘涧子村于20世纪70年代搬迁。
# m3 v3 X( n3 K1 _2 ~/ D+ ~ ) P- f! q) f- t4 F: h0 p
! m. X; ^' m+ F) [
古道寻桥(一)---玉成桥及王平口关城
4 V+ L$ S& {, a/ U
玉成断桥
古道寻桥(一)---玉成桥及王平口关城
' ^" T+ X0 {" ^
断桥
古道寻桥(一)---玉成桥及王平口关城
/ @( [1 H+ m4 j
断桥
古道寻桥(一)---玉成桥及王平口关城
/ l+ p& m o; r% [% W断桥面上的塌落洞
古道寻桥(一)---玉成桥及王平口关城
断桥对面被矸子山压的潘涧子和窄石台
8 z$ R2 F' Y; T/ h! m5 [0 s
古道寻桥(一)---玉成桥及王平口关城
7 T* ]0 {( {- b1 u9 y8 M
大华(潘涧子)沟口
古道寻桥(一)---玉成桥及王平口关城
0 s# L5 u, e9 G0 v# U9 Y. g
解放后在潘涧子上建的玉城桥(音同字不同)已成危桥
( @" l/ K1 K5 I8 C( N* ~* g- ] ( y) @$ `3 e; o, }
古道寻桥(二)黑虎桥及玉皇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