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大家分享——请朋友们去读叶广芩的小说 2 Q2 X; d! m. R# j3 N6 b/ f
各位别怪我,怎么把这个贴这儿来了? 6 u+ R8 u7 M+ i4 b
我推荐的不是历史地理的专著,但却对研究和了解老北京有价值。 随着年纪的增长和电脑越来越多的使用,读书少了,因此不免孤陋寡闻。其实叶广芩早就写小说了,只是我不知道。发现叶广芩是偶然的机会,一次搜索老北京的什么资料无意发现了她的小说,于是广而搜之,竟然将叶广芩写老北京生活的所有小说找全了。 叶广芩绝对是高产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一直笔耕不辍。她既有出身于大家(清贵族叶赫氏)的独特生活背景,也有文革开始后受到的磨练和后来做挂职官员的特殊经历,再加上女性作家观察和落笔的独有角度与细腻,她所要讲的故事被演绎得痛快淋漓,让一个个早已经故去的人鲜活地跃然于纸上。一旦读了叶广芩的小说绝对不忍释卷,所以我把叶广芩小说以大号字打印出来以便随时翻翻。 在叶广芩之前也有过不少京味小说作家,其中老舍是现代京味小说当之无愧的开山老祖,其《四世同堂》对民族性的深刻揭示至今读起来也不过时,而我最喜欢的是他的《牛天赐传》。改革开放之前大名鼎鼎的京味作家是浩然,他的代表作主要是《艳阳天》和《金光大道》,还读过他一些短篇小说,不过浩然的背景都是北京郊区,而且内容与当时的政策紧密结合,因此后来受到诟病。不过我十分喜爱他的小说,因为有着自然的泥土和青草味儿的京东气息(我曾在农村工作过几年),至于与政治的联系则是当年作家无法解脱的,应当宽容,不能怪罪作家个人。至今我还保存着一部《艳阳天》,没事儿时当闲书看。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一些京味小说,其中邓友梅的小说曾轰动一时,其《那五》、《烟壶》称得上是佳作,可以后来不写了。刘心武韩少功等也写了一些,刘心武进入小说届的作品、也是在新时期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位置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就是以我的母校(北京十三中)为背景写的。刘心武的长篇《钟鼓楼》实在是当代京味的代表作,虽然生硬的痕迹明显,但值得肯定的是他将视角选择在当代北京市民生活上,可惜后继伐力。 叶广芩的小说按题材可以分成几大系列,其中的生态伦理小说(《如黑鱼千岁》、《狗熊淑娟》等)我不大喜欢,也没有找全;描写中日战争后遗症的作品则是一篇也没有找到。我注意的是叶广芩涉及老北京生活的小说。这类小说大致包括两大系列,其中一个每篇的标题选用纳兰词采桑子中的一句,包括《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室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曲罢一声长叹》等九篇,1999年曾结为小说集《采桑子》出版。这个系列描写的是作者十多个兄弟姐妹的人生轨迹,另一个系列每篇以京剧剧名为标题,被读者称为剧名系列,包括《豆汁记》、《逍遥津》、《状元媒》、《大登殿》、《三岔口》、《小放牛》、《拾玉镯》、《三击掌》、《盗御马》、《响马传》、《玉堂春》和《凤还巢》(据说是这个系列的封笔之作)。这个系列描写的是作者母系亲属及其他作者熟悉的人的故事。此外还有部长篇《全家福》(人艺曾改编成话剧)。叶广芩也是最近新拍电视剧《四世同堂》的改编者之一。 有人拿叶广芩和张爱玲相比(张的作品同样好看),我以为,虽然同属于女性作家,都有着女作家情感和描写的细腻和深宅大院生活的背景,但两个人作品体现出来的差异却是极为明显的。如果说叶的作品是大家闺秀,那张的作品只能是小家碧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