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订版《古调今谭》序言
: `3 ^) g5 v' i- {
! J i; @& A7 P( Q3 n7 C% ?/ q# t! V4 ~- g# C* d* x
《古调今谭》是伊增埙同志编著的北京八角鼓岔曲集,内容涉及古都四时景观的描写、男女情爱的吟咏、功名利祿的人生感悟、讽恶劝善的良言苦语、都市生活的多彩风情……等方面,为我们了解清晚期北京人,尤其是八旗驻军旗人生活情趣和心理路程提供了第一手材料。这本书既可供专业鼓曲工作者参考,又是研究北京史地民俗的珍贵素材,是一本集艺术性、史料性为一体的力作。 * n1 k5 ~! K* a# p+ U
4 M1 S$ p: o. E7 |; [. f5 x八角鼓岔曲确实是最具乡土特色的北京鼓曲。我家原住海淀蓝靛厂外火器营,清朝时那是一座著名的旗营,据说岔曲的创始人宝小槎,就是外火器营的人,我的幼年就在这满族蒙古族聚居的村镇里度过。这里穷苦人多,他们是八旗士兵的后裔,辛亥革命后,原有旗人有的外出打仗没有了音信,余下的也没有了生活来源,成了城市贫民;清末民初有一首演唱爱情悲惨故事的小曲“叹清水河”,一句唱词“此事出在京西蓝靛厂”,使这个蕞尔小镇声名远传。这里的旗人爱唱岔曲,在旧京享有盛誉,清朝的灭亡,连年的军阀混战和日寇的侵占,使旗人后裔整日挣扎在生死线上。唯一让他们感到生活乐趣的,就是偶尔吃了一顿饱饭后,大家聚在院里唱岔曲。那个穷欢乐的场面十分热烈,劳累了一天的母亲,只有在大家合唱的岔曲声中才得到宽慰,疲惫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记得有一次大家合唱后开始收拾东西,予备各自回家了,一向不爱说话的母亲提出来,再唱一次“春至河开”吧,大家又合唱这一曲,兴尽才散。不到半年,解放军来到了北平城下,真的是“春至河开”了!蓝靛厂得到了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满族人民获得了新生。生活得到改善,但由于老人们相继故去,青年人多为谋生奔走他乡,外火器营的满族人比例越来越少,会唱岔曲的人更是越来越少,与老北京人生活紧密相联的岔曲面临失传,但幸好城里还有唱岔曲的票房,使人感到这个具有北京特色的俗曲还有传下去的希望。
4 @$ a$ n! w0 \( S3 z: Z6 i
+ Y. F4 G- ~( p伊增埙同志是长期从事部队文化工作的离休干部。工作能退休,事业是没有退休的,进入新世纪,他以七旬高龄,自觉地投入到民族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当中,自2000年开始,他广泛收集民间收藏的岔曲,查阅图书馆有关藏书,搜求清代坊本以及各种报刊资料,历时四年半,筛选辑校传统岔曲646首,撰写曲目点评160条,各类注释550条。约有26万字的《古调今谭》,作为第一本研究和评注岔曲的专著,于2004年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在北京民间文艺界引起反响,为岔曲的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它的社会认识价值受到专家们的重视,推动了北京曲艺票友联谊会传承岔曲的活动。2008年8月,单弦牌子曲(含岔曲)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L$ V# S- X3 u) q& R `# s. X 4 C: {/ k: C5 {# a8 o
) ^% N& H2 A7 n0 u$ W6 C
《古调今谭》一书,展示了北京传统文艺中极具人文价值的岔曲。那些 “讽恶劝善”之词,发自老北京人的热爱生活,崇尚公平正义的情感;北京有着八百多年建都史,遍地历史积淀,阅尽风云变化、尝遍喜怒哀乐的北京人,其处世从容、人情练达,在“功利感悟”篇中令人久久品味;北京是福地、宝地,北京人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气度,不管哪里来的人,都是“都门风情”的创造者和感受者;北京是亇自强不息的开放城市,北京的岔曲的与时俱进,雅俗交融,不断有新作湧现,都体现于“移植改编”、“新材新篇”。而作者大量的注释评点,帮助了当代青年读者的鉴赏,也为人所称道。但更可贵的是,作者并未就此停步,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自2005年起,为进一步完善此书,又投入精益求精的增订工作,再历辛苦,克服困难,得到了各方支持,终于使岔曲集的编著水平更上一层楼。特别是他以坚持不懈的努力,争取到了台湾傅斯年图书馆协助,寄来珍贵岔曲资料,成就了一段两岸共同关爱“非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佳话。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文化复兴是重要支撑,为“民”(民族、民间、民俗)办文化之事,特别需要奉献精神,需要有人默默无闻地做大量基础性工作。作者甘于寂寞,艰苦探索,以民族文化的自觉精神和责任感,尽心竭力打造《古调今谭》,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善莫大焉。
7 Z0 j/ K: Y+ Q1 O2 r0 B8 F # N7 @; J3 s3 D% R3 @
, T, e# t: L" Q" L' O
当前“非遗”保护的口号是“非遗保护,人人参与”,上至老人,下至儿童,“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在这本书完成增订之际,欣为作序,一是祝贺,二是学习,三是说几句自己对北京人心理素质的体会。北京人什么样?请看这些老同志为弘扬民族文化所做的努力可知其精神,请看《古调今谭》所收录的岔曲可知其情趣,正是这种精神和情趣,使我们的北京传统和现代文化交相辉映,各项事业蒸蒸向上,日益繁荣、日益发展,日益壮丽! & L0 f5 M/ }" ^4 c- r$ ~
! m( q" U8 j/ j) p7 O: o) Q% ]
赵 书2010-8-16(七夕)
$ f v- O: B, O' |(作者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4 G3 F1 v1 E/ W7 d/ y, Q5 H.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