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客,湖南人,忘其郡邑。家贫,下第归,资斧断绝。羞于行乞,饿甚,暂憩吴王庙中,拜祷神座。出卧廊下,忽一人引去见王,跪白曰:“黑衣队尚缺一卒,可使补缺。”王曰:“可。”即授黑衣。既着身,化为乌,振翼而出。见乌友群集,相将俱去,分集帆樯。舟上客旅,争以肉向上抛掷。群于空中接食之。因亦尤效,须臾果腹。翔栖树杪,意亦甚得。逾二三日,吴王怜其无偶,配以雌,呼之“竹青”。雅相爱乐。鱼每取食,辄驯无机,竹青恒劝谏之,卒不能听。一日有满兵过,弹之中胸。幸竹青衔去之,得不被擒。群乌怒,鼓翼扇波,波涌起,舟尽覆。竹青仍投饵哺鱼。鱼伤甚,终日而毙……
# B' C9 R7 Z# m4 \8 P0 n( C$ k$ G9 \——摘自《聊斋志异》中“竹青”。
, s3 H5 a6 H* E4 |
9 |+ ?& ~' P- @# I5 ?% k# g% h9 w4 p6 R 9 @8 V( W9 P/ t _2 I
大概意思是: ! ?6 E' F$ } j$ ]( M
: `* f& X5 x }9 H0 n# ^ k 鱼客,湖南人,一书生,家里穷。一次考试不中返乡,半路就没钱了,又羞于乞讨,饿得头晕眼花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人从他歇息的吴王庙出来,领他去见吴王,跪拜吴王并请求道:“我们黑衣队尚缺一人,可让他补缺吗?”吴王应承。于是马上有人给鱼客拿了件黑衣。鱼客刚披上身,马上变换成乌鸦,振翅高飞。此后的鱼客就化作乌鸦,与乌鸦群每日往返于江上各舟船之间,专门享用船上旅客抛给它们吃的肉,甚是快哉。几日后,吴王见其无配偶,于是将一个叫“竹青”女子(乌鸦)许配给他。但是好景不长,一次鱼客在啄食中,被一士兵用石头子击中胸部,虽然被竹青救起,不至于被擒,但终因伤重不治而亡……
- {* p9 I8 v W1 J5 O
- W- R- G' Z: {/ G' C/ }* m 5 \$ V; K. C: i7 {) _- ^
这段文字讲到宁愿饿死都不愿行乞的鱼客,披上黑衣变成乌鸦之后,却终日吃游人抛出来的吃剩的东西,还乐此不疲。为什么?
6 c! ] `9 d9 v% R E" [. d: Q4 t 因为他披上了黑衣,没人认得他了。
: |" [3 L8 Q4 o 所以,现在看见大街上很多完全可以自力更生的行乞之人,也许不是不知道羞耻,而是因为远离家乡,没有人认识他们。这与披上黑衣的鱼客,颇为相似。
: l: l8 |8 q. |; F h 推而广之,游客的很多行为,甚至包括网络上很多人的行为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解释? 9 M& E/ ]; C x# F }5 h
其实,当您披上“黑衣”(比如您穿上马甲隐藏在电脑屏幕后面,或者在一个远离日常生活的环境下),能以多少自制力,像在您平时生活的现实环境下那样,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呢? 6 I+ F ?2 t; r5 D+ j6 _6 X
1 C( ]: p- }3 G' H( W
. H" J q9 ])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