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29|回复: 14

梦回德外之:大槐树下 (再发一篇,如果朋友们喜欢我会接着发)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6 16: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槐树自然还是指大院儿内那棵大的国槐树。此槐树龄不详,不知谁人所种。但从外观看,树冠参天,枝繁叶茂,估计至少有几百年了。我还是幼童时,那树围之粗,一个高身量的大人展臂环抱,两手也不能靠拢。

! v4 }5 R W0 Y7 y3 f

一树槐花几幽香。花开时节,清风徐来,这古槐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淡雅的香气,弥漫在空中,让人陶醉。青白色的槐花层层叠叠布满树冠,宛如堆雪。羽状的椭圆绿叶,遮挡着热烈的阳光,形成大片绿荫——好一角宁静温馨的院落幽境。

$ }1 {' [3 N* z6 J6 t; t9 o: ?

大人在树荫下纳鞋底子、做针线活儿,谈天纳凉;孩子们弹球、欻(chua)拐、翻绳,扇元宝、拍烟盒(纸叠成的三角)尽情玩耍嬉戏,无忧童年令人刻骨铭心。

, ?0 f. P0 e1 J G

七八月间,槐花渐渐飘落,点点淡绿点染着大院的地面,树下顽皮的男童、贪玩的丫头三五成群,抖空竹、推铁圈、跳皮筋,也有半大小子手持线笼,抖放起自制的风筝、屁帘,仰脖远眺,指指点点,欢声笑语又是另一番景象。

- J( a* w7 }2 {- j+ m+ ~! b5 j" s

那时,虽说日子过得紧巴,生活捉襟见肘;可除了为吃穿挂心,少有其它欲望和烦恼。孩子们的童年却也顺应天性,无拘少束,随性合群。玩儿的花样繁多,与大自然亲近和谐。多数孩子尽管黢黑瘦弱,可身心健康阳光,身体皮实禁摔打。

) a. O) [/ y3 Y& u6 E

老北京旧时多有国槐,有“先植槐,后安宅”之说法。国槐为过道树,因“槐”字偏旁边有鬼,人多忌讳,所以大都种在街头巷尾,院落外围。

% j: ^! I" x8 O, u. }$ d

这棵古槐生长在长方形宽敞院落的西南角。当时院落约有两个篮球场相连大小,有个七八百平米吧。大院紧南端一溜房屋后山,只有一户人家门道坐南朝北,大槐树恰在其街门右首四五米之遥的死角。

( d6 {3 W" ]/ @, n& j8 C

这户人家姓海,亦是回回。从我记事时起,海家的老太太就是街道主任了。海老太太那时六十来岁,面庞清癯,一腿微跛,走路如风摆荷叶。虽然老太太没什么文化,却也深谙为官之道,面沉官气,笑而有度,话语深沉,不怒而威。

, O* B0 ~' {+ P6 g" ^, X

大槐树的位置俨然成了这个大院的一个中心、一个舞台。

$ N- h- N% K+ I9 Q

印象颇深的蒋二先生是大槐树下的常客。闲暇时,二先生常常拿一马扎,怀抱着手风琴到大树下演奏。二先生时年三十岁许,身量不高,背微驼,走路两臂摆得很开,双脚也呈外八字。圆脸上戴着一副圆圆的白边眼镜,形象上虽说有些猥琐。然而,这不影响二先生文化人的声望。

( i2 M P* k( e% U# r) I7 V, ^

通常他到大槐树下会客气地点头示意,然后放好马扎,坐西朝东落座后,就小心翼翼地打开固定琴箱的扣子,双手依次插入手风琴两侧的带子,调整好演奏姿势后,就进入状态拉将起来。嗡嗡作响的旋律会立刻吸引孩子们围拢上来。大伙儿熟悉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曲调音符,会随着他晃动的身体,屈伸自若的收放及灵活十指的点弹欢快地流淌四溢。这时再看二先生,闭目凝神,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境界里,一付非常享受、怡然自得的样子。

. c6 x1 Z: h7 L5 X. P. o0 `

二先生兴致好时,会对身边的孩子提问和传授一些知识。大多的时候孩子们会直勾勾懵懂地看着他,这时他会更加起劲地进行讲解。

) Y7 X1 d8 {3 j1 l

某日,二先生停下了演奏言道:“过去老北京人有句俗语:‘东单、西四、鼓楼前,五坛八庙颐和园。’你们哪位知道北京的五坛八庙?”

4 \4 n6 k( Y3 L. X

记得我曾怯生生的答道:“有地坛。”

0 I" j/ x3 t% d% f9 X( v G9 K6 ? p

“说得对,还有呢?”

) ~2 W7 f7 H9 g! s; A3 u

……

& |9 n) q9 c( `0 A2 b

“听好啊,我告诉你们,有地坛,就有天坛,有日坛,也有月坛,几个了?”只见他伸出一只手,从大拇指至无名指逐渐屈至手心,“一、二、三、四,四个了。” 不厌其烦地自问自答地说着。

8 y, T, F. {2 w7 S* b2 V" b

“五坛还差一个呢?”他伸着独立小拇指的手继续说道:“还差一个,你们记住喽啊,是先农坛。”说完小拇指闭上。接着五指全部张开,翻转,手心朝外,一闪一闪的眼镜玻璃片后面鼓鼓的眼睛瞪得很大。

+ ~4 g5 A0 V; V$ ?* H* _

“五个,五坛:天、地、日、月,外加先农坛。”

, q3 _6 T' D, T1 H: l

接着,又见他手形一变,手已成枪状,也是八的表示,“该说八庙了。”

: B3 I5 n% t3 @+ Q

“八庙有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历代帝王庙。太庙,在劳动人民文化宫里,是明清皇上们供奉祖先的地方;奉先殿,也在故宫里,专门祭祀皇帝的祖宗;传心殿,在故宫文华殿;寿皇殿,在景山公园;雍和宫,在安定门那边;堂子古称‘国社’,过去在东长安街,是祭祀土谷神的地方;文庙呢,又称孔庙,在国子监街成贤街;最后是历代帝王庙,在阜内大街。”

4 \% j* g/ k5 Q( k

二先生如数家珍,说得唾沫星子四溅。我们这帮孩子如坠雾里,听得稀里糊涂。即便我很用心去记,也只记得五坛,至于八庙只记住了太庙和雍和宫,因为知道劳动人民文化宫以前叫太庙,雍和宫还是熟悉的,其它的几个庙即便现在也只有上网查询才能知晓,心里不由地感叹二先生是多么的博闻广记和诲人不倦。

9 X9 X5 i1 z t1 r* G

而今,四坛安在,依旧是公园;惟有先农坛的神祗坛和一亩三分地都已不存在,原址现在是北京市育才学校的操场。至于八庙,除堂子‘国社’1985年北京饭店扩建全部拆除外,其它的庙基本得以保留。

- K! C( Q6 o8 a2 m& a* \, C3 i

斑马工作室收藏的堂子全景老照片,红框内就是堂子:

4 [( G* I S* `1 l* t+ x/ Q+ n
梦回德外之:大槐树下 - 行  近 - 渐行渐远的博客
6 p8 J6 R" q' y. M# J0 y

 

0 J- ^8 p6 W# d2 x- \3 N" _

 某日,蒋二先生一脸怒气,摆动着双臂,快步来到了大槐树下的老地方,一猫腰就蹲在了地上。没有手风琴,甚至连时常携带的马扎也没拿。大伙儿都感到奇怪,正在诧异,忽听二先生双手扶着两膝,双眼透过镜片对着地面怒道:

5 }" p- h' N8 Y* ~5 ^$ b' ?9 x. O

“没说上两句,还想打我,啊?”

h4 A5 l7 k' V2 {! G' s7 e) W

“你打,你打,你打——”说着“啪!”忽然站了起来,用右手一拍自己的右腿,“你照这儿踢,你有本事就照这儿踢。”边说边指着自己的大腿外侧。“我要经不住你踢,我就不是男子汉。”接着,双手倒背,弓背在原地转起了圈儿。

* _9 y8 o1 N9 F' T

“这是怎么了,他二叔这是,跟谁啊?这么大火。”有人小声的议论着。

# }# C: T6 l3 t+ B `

“跟谁,还不是跟自个媳妇,瞧这样,肯定在家又受气了。他媳妇也够厉害的!”麻家二嫂子小声附和着。

2 R5 t2 b% u6 Y% H" n3 o

“啪”二先生又拍了自己大腿一下,接着吼着:“有本事你照这儿踢……”边说边又想蹲下,话音未落,身体还未蹲实,却见二先生忽然蹦起,飞快地跑到了大树后面。

% m/ p% T; }$ G6 r% c7 b* _

——胡同口一个梳着两条短辫的苗条女人,杏眼圆睁,一手拿着一把炕笤帚,一手叉腰,莺声唤道:“蒋瑞和,你跑,我让你跑,看你能跑到哪去?有本事你甭回来。让你去把煤末子和了,剁点煤块,你说你干不了这粗活。让大伙儿评评这理儿,难道这活儿也让我干不成。”说着已快步追了过来。二先生见状,先是一脸惊恐,围着大树兜起了圈子。旋即,已换上一付笑脸:“别,别这样,我剁还不行吗,我现在就回去剁。”说着绕过大树小跑着闪进了胡同口,蒋二夫人扭头冲大伙儿一笑,手拿着炕笤帚也跟了回去。

" M: \, \& n# m" ?4 R5 N

麻家二嫂子扑哧就笑了,所有在场的人也被逗得笑逐颜开。

) E4 e4 o/ |) Z, @: O \

二个时辰不到,二先生笑呵呵地怀抱着手风琴,手提着马扎又现身在大槐树下了……

" v% X, U9 x1 T5 K* N% t4 E

 

0 `9 _. ?0 f u3 U$ w% d2 `

二先生和夫人在同一单位——某房管局上班。有人曾问过二先生:“二哥,你媳妇比你漂亮,比你个子高,你是怎么把她弄到手的?”

9 q9 i9 X N7 {

二先生诡秘地一笑,不无自豪地答道:“文化大革命人家都捞稻草,嘿!俺捞了一个漂亮媳妇。”究竟怎么捞的,别人还是无从知晓。

, Q. {3 D3 v! g( f

 

5 E* e, x6 `" ^8 n1 V2 M* B

六十年代中期,大槐树下也曾演绎过政治斗争的活报剧。

5 c n; _2 C; D' B# p& W3 Z

某日,街道通知全院居民晚上到大槐树下参加批斗大会。当晚,大院儿南端乌压压挤满了男男女女许多群众。大槐树下拉了盏100度的灯泡,把树下照得分外明亮。一张八仙桌上垂头丧气地站着一个中年男子,脖子上挂着一个牌子,上书“军统特务马连增”。对这个人大家已经不陌生了。此人外号:“马包”,文革以来已属台上常客,不知批斗多少次,早已批倒批臭了。马包浓眉微蹙,呈八字状,双眼无神,一脸晦气。灰溜溜如丧家之狗。久经这种场面,批斗的程序马包早已烂熟于心。自己带来的牌子,准时到批斗地点,按照指令自己伸腿跨步爬上桌子,低头肃立,眉眼低垂。一付绝对老实逆来顺受的熊样儿。

3 f3 K7 _8 W# K) J+ }$ ~ l

在德外一带,马包这个人无论是在解放前,还是在史无前例的当年都可以说是个小有名气的人物。他解放前加入了中统,横着膀子走路风光没几日就赶上了解放,随即就被列为被管制对象。之后,历次运动都在劫难逃,特别是文革以来,那罪受的:红卫兵抄家鞭打体罚;众人唾弃精神上的歧视;没黑没白日的批斗,如今想来,简直就是炼狱般的煎熬啊!

, C! n& Q9 J0 l1 z1 `

人这一辈子,谁知道自己哪一步会踏空呢?谁又会料到在未来的日子里,为踏空的这一步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8 ~8 h, \+ _. a" O- a

要知现在,何必当初。这段冤孽估计他自己把肠子都悔青了。没几年马包就窝囊死了,这是后话。

: x' P6 |* ]* U& a. o# |' r

 

! R- }1 E6 F4 y' V

大槐树下的会场虽然简陋,但并不影响广大革命群众群情激愤的斗志。

4 @. ` R. g9 w: Y

“打倒——了地头蛇——!”

# H) d7 |2 K" q# o" I7 n

一个叫“安众”的老者自发地领喊起了口号。或许是不善于出头露面的缘故,再加上过分激动,喊这句口号时,声音虽然响亮,可多出来一个“了”字;“蛇”字的尾音也拖泥带水。

r3 \) q/ W; @. C

“打倒—了——地头蛇!”弄得跟着喊的人很别扭,口号声变得参差不齐,松松垮垮。安众自觉领喊口号的水平确实不行,就按捺住了跃跃欲试的欲望,不再领喊了。

7 M% q# x3 W* R) F$ e

细一琢磨,这口号加个“了”,意思也变了,“打倒了”变成了完成时句式。更有趣的是谁也没料到,这次批斗会之后,这句口号风靡一时,熟人见面,就会来上一句:“打倒——了地头蛇!”,“蛇”字的尾音拖得很颤,也很长。然后是开心戏谑的笑。

, X0 ~2 I* f! r3 ~- b

 

' N! ^/ m( W5 G' j

话说批斗马包的大会正在如期进行,忽听台下一声女人断喝:“马包,你交代,你那小巴撸子(手枪)呢?”

5 P+ A. j. j8 h: f: [ o, \* X: H

众人循声望去,原来是从不甘寂寞的活跃分子艾娘们在向马包发难。倒腾这陈年已结案的烂账,一则显示她知道马包的底细;二来出于她唯恐天下不乱卑劣的小人本性。

3 K; J7 x3 q y' F! `5 k. x

站在桌子上的马包依旧霜打一般,没有任何反应。

$ v! O7 j( v2 ?6 T

会场出现了短暂的静默。

/ ~& h5 X5 M5 O6 |

“谁发言,先说说自个的出身。”台下人群中有人做出了回应,语气中带有明显的蔑视。

: Q- S4 C9 N! p8 c+ j/ |

出身问题可能直捣艾娘们儿软肋,艾娘们儿哑然。她究竟什么出身,我不清楚。不过知道她女儿、女婿是解放军医务人员,她依仗军人家属的身份一直肆无忌惮,到处兴风作浪。不一会儿,自讨没趣的艾娘们儿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地溜出了会场……

& n, g- t3 ^. h

那个时期,大院儿相对而言算是平静的,召开批斗会也只此一回。母亲曾客观地评价过:海家四嫂子是个有德行的人,知道护着老街旧邻。

1 w. E0 e! u0 M) c

确实有过几拨红卫兵杀气腾腾地登海家的门,向老太太了解当地阶级斗争动向,借以兴师问罪。都被老太太巧妙地劝走了,从这一点上看,老太太绝非等闲之辈。母亲曾为大院儿北端一户独门独户小院住的马二奶奶家担忧过,马二爷过去曾有几亩薄田,成份被划为小地主。好在海家老太太暗中庇护,老俩口始终平安无事,直到寿终正寝。

1 T F( @7 n p. E4 p0 U

街道主任一职虽说只是一级群众组织的管理者,芝麻大点儿小官。但是在那个特定的年月,她却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着不能小视的地位。关键之时,它能够决定你的福祸与悲欢离合际遇。

+ o8 V5 g d2 [4 ]

权力有危险的属性,有时尽管是不起眼的小权力。俗话说的好:“做盐可能不咸,做醋肯定是酸的。”

+ U: w8 {( x, U1 M

如果说海主任是仁义之人,住在六枝胡同里的马哈哈肯定会激烈反对的。因为文革后期,马哈哈的母亲曾被街道上责令义务清扫整个大院卫生,历时一、二年。马哈哈的父亲旧时干过保甲长之类的差事。老头子一直没在北京,那笔旧账就由老太太来偿还了。

" T2 ?' Y6 f1 Z. ^2 n) j

时常看到马老太太在沉默寡语地扫街,脖子上围着一条紫色旧头巾。日复一日清扫偌大的一个院子包括两条胡同,对一个六十多岁小个子的老太太而言,劳动量是可观的。有时我碰到她会习惯地叫一声:马大妈。老太太会抬头看我一眼算作回应,接着低下头继续认真地清扫。当时我年龄虽小,但我似乎明白马大妈有难言之隐。

7 J# d* P% M% S0 _& T$ q' H2 N0 n

后来在外地下乡的马哈哈返城了,回到家没两天就站在大槐树下拧着眉毛指着海家大门一顿狂骂,以海老太太的残疾冠以其姓叫阵,足足问候了海家三代有一个多时辰,无人回应。马老太太自此也不再扫街了。

* E6 [- y$ i+ l: [- \5 G

说起马哈哈上中学时也是个玩闹的人物,当时学校里还有一个叫“哼哼”的小子也是折腾主。二人人称“哼哈二将”,打架斗殴,持刀寻衅,猖狂一时。马哈哈曾与文革初期号称“小混蛋”的周长利混迹一处。小混蛋与一帮军队大院的子弟结怨后,被几十人围堵,群起攻之,死于乱刀之下。

7 e5 I3 A) _. d4 k6 c5 a

据传闻小混蛋死时的情形有两个版本:一是,小混蛋被围中间,那帮子弟扎了他几刀后,让他叫爷爷,就饶过他。小混蛋奋起反抗,吼道:我叫你们丫的孙子,你们今天要留老子一条命,老子绝不会放过你们的。几十号被激怒的人手持菜刀、刮刀、军刺,砍的砍;剁的剁;刺的刺,毙命。

3 h4 ]. \7 ?: o9 @! g

另一种说法:小混蛋的表现就没有这么英勇了。说他一看这么多人马上跪地求饶。就有人说:这小子心狠手辣,今天这是装怂呢,要是让他活着离开,他得了手,就有咱们好看的了。今儿个必须干死他。几十号被激怒的人手持菜刀、刮刀、军刺,砍的砍;剁的剁;刺的刺,毙命。

! X" L( n& E) R4 _

不管哪个版本真实都没什么意义。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大庭广众之下瞬间成为刀下之鬼,倒是那个疯狂年代一笔不光彩的写照。

* h! x6 c6 E E. y+ Q

马哈哈给小混蛋收的尸倒是真的。那之后有一天,马哈哈坐在六枝胡同的东口一根放倒的水泥电线杆上讲了那次经历,我恰巧作为听众之一。马哈哈两眼红肿低声言道:小混蛋浑身上下都是伤口,我用手指将棉花堵住刀孔,一大包棉花都用完了。又用缝衣针大致缝上大的伤口,给穿上一身新的军装入的殓。

% D6 d& Z9 L L+ B( S

小混蛋我见过一次,在他死之前不久,他来大院找祁家三儿,他骑着一辆26自行车,车座子拔出很高。身着一件很白的衬衣,下摆掖进军裤里,足蹬一双懒汉鞋(带松紧口的条绒布鞋),头戴一顶新军帽,帽沿接缝处捏的很高。是那个时期青年人最时兴的打扮。小屁儿悄声对我说: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顽主小混蛋,来找他哥。我就格外留意地打量了小混蛋。他跨在自行车上一只脚蹬住大院废弃游泳池的边缘,一手扶把。个子大概有1.8米左右,长得很英俊,一脸的狂傲。

- m0 C7 C6 `, r5 ^5 [: a1 O/ H

马哈哈虽说也混,但马哈哈还是挺有里儿有面儿的。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看见他走过来,我就淘气地唱到:“东方升起了美丽的彩霞,我赶着马哈哈离开了家……”这绝对属于一种冒犯,可他只是看了我一眼,没搭理我这个老街坊家的小屁孩。他要是真混,他扇我个嘴巴也不为过。

# Q9 G) E% b1 [) Y4 ~: _- F. }

他站在大槐树下破口大骂海家老太太绝对是在为他自己的母亲“拔创”(出气),作为儿子为自己的母亲所遭到的不公待遇表明立场无可厚非。至于其方式局外人无从评论。

0 d. J) [) Y3 _0 T1 P

后来,大院儿的空地被房管局盖满了房子。人口不断地增长,连居住需求都难以满足,谁还顾得上大院儿的格局。出来进去不在通畅,到处显得杂乱无章。连那棵大槐树也被围在密不透风的夹缝中,苦苦挣扎,日渐萎靡。

6 [. y( @: u/ y. G$ W8 E1 \

——许多人故去了。又长起来新的一茬,依旧在大槐树下有限的空间里嬉笑玩耍。

' p3 w# T+ V! b& M& k; \

生活在继续;生命也在延续……

1 W% a9 h, X9 y! L& e

 

) t+ ^+ B# M) _

前几年,一纸野蛮的拆迁令无情地击碎了弱势百姓回迁的美好梦想。

% d2 u& p( r8 F. n) S9 D9 H1 R H3 F

家园被夷为了平地,轰鸣的推土机,无情地摧毁了一切。包括那棵令人惋惜的粗大古槐——它虽然历尽沧桑,却再也不能见证这里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1-6 1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看,有意思,道乏。且听下回。
发表于 2010-11-6 2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希望继续写下去.
发表于 2010-11-6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G$ K; n# C: m& t: f4 u8 ?

          看您写的,如同听评书,太精彩了。用北京话讲“太神了”。用四川话讲“太巴实了”。希望听到您的下回分解!

发表于 2010-11-6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看!  请问林家胡同西侧正在拆迁的大院是什么来历?
发表于 2010-11-6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悲喜剧,一把辛酸泪。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4: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抱歉,朋友!离开德外二十多年了,虽然兄弟还住在那里,可伤心之地,不愿回去,您一说林家大院我也懵了,都忘记了在哪里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积雨误樵)[upload=jpg,img_1816.jpg]UploadF...

朋友照片的位置,是我兄弟现在回迁那楼的必经之路,还是那个样子吧,印象里只是进口那儿有个回民小吃店没有了,小吃店老板开了个老回回餐厅,听说在六铺炕那边。几次请我过去尝尝那儿的菜,始终提不起兴趣,没太留意其它还有什么变化。

发表于 2010-11-8 1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回德外之:大槐树下 (再发一篇,如果朋友们喜欢我会接着发)

梦回德外之:大槐树下  (再发一篇,如果朋友们喜欢我会接着发)

这是西厢房,广告位置原有大门三间,红墙,面朝安德路,(旁边原有邮局)现已拆除。不知您是否了解?
发表于 2010-11-8 2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安德路在2010-11-8 15:19:00的发言:
/ o L- A" U- `9 E9 v( b

朋友照片的位置,是我兄弟现在回迁那楼的必经之路,还是那个样子吧,印象里只是进口那儿有个回民小吃店没有了,小吃店老板开了个老回回餐厅,听说在六铺炕那边。几次请我过去尝尝那儿的菜,始终提不起兴趣,没太留意其它还有什么变化。

$ x3 g; p8 u; [& s/ G

多谢 期待您继续写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积雨误樵)好看!  请问林家胡同西侧正在...

积雨朋友:

& S8 g8 k8 q7 R* |

关于林家胡同,恰巧前几天,人送一本书《北京西城胡同》记载了至今还未拆毁的胡同的一些信息。现附录如下:林家胡同位于德胜地区东南部。南北走向,南起安德路,北至教场口街。全长206米,均宽10米,其北原有水坑,名菱角坑。1911年后讹为林家坑。1949年后,填坑建房,并向南延伸。1965年将北上坡并入,定名林家胡同。2003年“危旧房改造”拆除部分住宅,道路拓宽。

( ^- ?& `1 ]- M0 g7 Q

以上为官方地方志办公室记载。

发表于 2011-1-18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的时候,安定门,德胜门都是城外,都很遥远。后来大点了,(DEI)蛐蛐去豁子,说那里有坟地,蛐蛐吃死人肉,能掐架,结果可想而知,只是一场游戏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归属感。伤感!!!

 楼主| 发表于 2011-1-20 1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旧时多有国槐,有“先植槐,后安宅”之说法。国槐为过道树,因“槐”字偏旁边有鬼,人多忌讳,所以大都种在街头巷尾,院落外围。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猪871在2011-1-18 15:35:00的发言:
小的时候,安定门,德胜门都是城外,都很遥远。后来大点了,(DEI)蛐蛐去豁子,说那里有坟地,蛐蛐吃死人肉,能掐架,结果可想而知,只是一场游戏而已。
; H1 Q Z2 R# g$ ^

我们那会儿去北顶、去小西天师范大学里去逮蛐蛐。根据经验,声音老绷的,半天才叫一声的,会是好货色。找到洞口,用钎子一翘,一般先出来的准时三尾(yi三声)儿(母的),三尾儿秀气、小,不用说接着蹦出来的蛐蛐肯定大;如果先跳出来的母的个大,公的肯定小,索性放弃。邪行!

* Q5 k$ a. r0 `1 {! S( U

有次,我、一个叔伯哥哥和他侄子三人一起去师范大学去逮。听准蛐蛐在哪里叫,循声屏息,挪开砖头瓦片,蹦出个黑大个,侄子一激动,先伸手,结果可想而知。哥见那么大的一个好蛐蛐就这么跑了,很是懊恼,情急之下埋怨了几句。侄子哭了,侄子那年也就5、6岁。记得那天没逮着什么好的,三人悻悻而归……

5 ~( h' \; z! ]7 E+ `

印象颇深的是,德外东后街有一个孩子逮着个发黄的蛐蛐,个大,极善战,打遍那一带无敌手。另一个孩子出于妒忌,用蘸上敌敌畏的探子去探这个常胜将军,不一会儿就被探得翻白儿了。接下来,是哭闹,不依不饶,没用。只好接着再去逮。总觉得能逮到个好蛐蛐也是缘。要说咱们小时候,浪鸭子似地一天到晚疯跑,那玩的真尽兴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0 19:29 , Processed in 1.15319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