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 g: E0 C5 S" q0 r2 b
北京是文化古都,是首善之区,没有问题。但如今北京的文化,是越来越稀薄了。不久前重新调整城市区划,最能体现京城标名文化的崇文、宣武两区,被取消了。其实古老城市的文化,往往与区划、街道、里巷、胡同的名称有关。现在建了很多新的街道市区,可一看新取的名称,简直不知身处何城何市。不妨看几处实例,以为证明。
& P" o" g8 K" O: Y0 _# o! W. m. h 0 V! @, _) `( h& [5 w
东单哪去了?东单的名称是不是也改了?如果没改,东单十字路口的北面,过街天桥的横梁上,为什么大书特书“银街”二字?就按“新北京”,那里也不是金融的集散地呀!何必一定以“银街”标名?如果写,也应该名正言顺地写上“东单”二字,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 R- A# {$ v* ?) E+ e , G' w- @& S' _8 |8 z
朝阳公园西门那条南北向的小街,现在繁华又带点洋味儿,是大有希望的一条文化商业街。可是北段的标名,却叫做“好运街”,有正儿八经的路牌竖在那里。不知这个街名是从何而起的?总不能说,由于“好运”两个字吉利,就以此为名罢。此名如可立,那么“发财街”、“致富街”、“利是街”、“福到街”,都可以揭竿而起了。对啦,南小街对着王府饭店东西向的那条街,不是已经叫“金宝街”了?只差有个“银宝街”与之配对。 6 u. ^* `$ C' t1 i( c
2 q0 q1 k% j* @' x# q( q( r. W5 W昨天车过民族饭店,西侧的马路宽阔无垠,南北通衢。但“二龙路”没有了。而一些新建小区,不知起的是一些什么名字。一次北大谢冕教授留地址,我半天看不明白。他说:“不好意思,我住在海德堡。”北大另一位研究鲁迅周作人的名教授钱理群,则住在枫丹丽舍,不免令人有一游巴黎之感。
& z4 _& {1 }) l- f+ u2 U+ _
' R' u3 z2 I8 r! H+ H2 f现在各地都在建新的假古董,北京的真古董、真文化街琉璃厂,却如一个弃妇,满身灰尘的暴露在那里,闻问的人少之又少。
: w' @7 j/ z1 H , f; C& s9 x3 n# [# l7 o# n( I% z
十条、铁狮子胡同(张自忠路)、地安门东西大街,那是多有北京文化味儿的街区呵!如今变成平安大街,名称还好,只是街道两旁的建筑,假古董、虚门面多有,留不住人气,车行大道的功能远高于街市的功能。
) x: r* ?* H: O9 }2 ^ ) y# }8 I# R' u0 {/ Y
东三环南北向国贸桥到京广中心、东西向秀水街到大望路,也就是国贸和华贸的CBD中央商务区,偌大的面积,如许的繁华,高楼密集,商铺林立,独独找不到一家稍像样的书店。
, Q; J5 T1 C! M) w6 M% f$ B : C; J- y: d3 p: {9 Y- R- z5 G
北京只顾建地铁、高楼、大道,忘记打理老街小巷了,忘记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了,忘记文化也需要建设了。当然有王府井步行街,有新前门大街。但我说的是北京味浓足的老街老巷。我是说,即使是新建,也应该建得新得有文化。
/ ]! B6 C3 i0 M
: T/ P: r2 Y6 y" i ; @( K# o7 Y6 ?" n( T!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