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27|回复: 2

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刘香成 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5-12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月新书 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2 g5 u7 n- _7 }1 \& s6 v

 

; u- D c. x8 w' y6 R8 Q {+ w

 

" p8 D& j- b+ V0 r! ]* U+ ~

 

/ b/ a" e5 A( N. P7 [8 X w- U7 h

 4月20日,梁思成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梁思成著作《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英汉双语版)在纪念大会上首发.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梁思成夫人林洙女士与外研社总编辑蔡剑峰为新书揭幕.该书收录了梁先生用英文写就的关于中国古建筑的介绍和研究文章,分为平装本和限量珍藏本两个版本出版.

: J Y0 Z$ X7 t& Q9 z

 梁思成先生青年时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时,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自己国家的建筑史,而惟独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却没有自己的建筑史,从而树立了创作中国建筑史的远大志向,踏上了研究中国建筑的风雨历程.

6 E0 D; P# A; Y1 Q

 梁思成先生在美国学习时曾对西方古建筑下过苦功夫,因而他也热衷于把中国的古建筑介绍给外国读者.《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集录了最能体现梁思成先生建筑史和建筑学研究的英文论文,绝大多数完稿于1946年以前,是其在古建调研工作的空隙中完成的.本书既有《中国建筑》、《中国的艺术与建筑》这类宏观架构式的综述分析,又包括《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中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等案例研究,全面丰富地展现了中国建筑理论与实践的演变和传承.其中《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的英文文本为首次整理出版,

( b8 s1 N3 }( [2 h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首次译成中文,在书稿编辑出版的过程中,梁思成夫人林洙为本书提供了大量极为珍贵的图片,其中还包括了从故纸堆中抢救出来的几幅从未面世的《营造学社汇刊》图片.本书的英文编辑和美术编辑在版式上几易其稿,使这些珍贵图片在中英文对开对照的版式中完美呈现.对于文中涉及到的大量建筑学术语和专业表述,编者多次向林洙先生等建筑学专家请教,查证了书中大量专有名词和固定用法而最终定稿.

2 g$ s- T6 b& E2 Z& }" p& Z& z1 \$ m

 外研社总编辑蔡剑峰在首发式上致辞:"梁思成先生的英文著作具有非常厚重的学术分量,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出版人,我们感到非常有必要将梁先生的英文著述结集出版,向世界介绍中国建筑文化的瑰宝,将以梁思成先生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学人的学术思想向全世界传播."

4 Q5 f7 V! Z% i+ {, G

 

2 m7 F; }! j4 S+ H

 另外推荐给大家的是: 刘香成《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普及本);此书分别还有平装本刘香成《中国1976-1983》;还有精装本,但是价格较贵,具购买者的评论来看,不是很好.

. Q0 Q; G% N9 ?% ]4 W- U

 

1 H$ T4 r& f: ?3 f4 ^# u! d

- \, f/ Z2 B- \2 }

 

4 U: k0 w, p0 a3 {3 \* N

 本书收录了刘香成自1976年到1983年间驻留北京时拍摄的照片200余帧,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视觉记录.彼时的中国,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结束了,意识形态不再铁板块;工业化、现代化的时代悄然拉开序幕:西方的物质文化进入中国,人们接受着新鲜的生活方式.

8 F" t5 ]; m2 F8 J1 w, G

 刘香成的镜头抓住了社会变革的初现,许多来自日常生活中幽默与感人的画面体现厂时尚与保守、舶来品与原生态并存的情景.政界领导人、知识分子、文艺界的个体影像,普通老百姓的特写,也被一一定格在画画中.这些合在一起展现了摄影师通过8年的拍摄所显示的中国从"文革"中逐渐复兴的令人震惊的证据.这些照片拍摄的时间距今已将近30年,当时画面中的人们尚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而今改革已不可逆转地将中国推向现代国家,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 U! p2 p( d2 x1 G% M! T0 l5 [) w

 本书最早于1983年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1987午由香港Asia 2000出版社再版,同年由米兰Jaca Book出版意大利文版,第四版于1997年由M.Photo图片社修订再版.本书是在之前几个外文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当数量未发表的照片,编辑制作首个中文版《中国:1976-1983》.因部分读者反映《中国:1976-1983》定价较高,我们又重新制作了小开本的普及版《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在前一个版本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订,添加了几幅照片.

9 k- k/ r( t4 r

 

9 \ m3 p( @" }7 [9 w5 d

 作者:刘香成(Liu Heung Shing) 1951年生于香港,毕业于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曾作为《时代》周刊和美联社通讯员、摄影记者先后驻留北京、洛杉矶、新德里、汉城和莫斯科.1997-2006年,先后出任时代华纳常驻中国代表及新闻集团中国区副总裁.目前出任现代传播集团编辑总监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企业联合馆策展人.  
 1992年,因对苏联解体的杰出报道,刘香成与同事一起荣膺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此外,他还曾获得美联社“最佳记者奖”及密苏里大学年度“全美最佳图片奖”(1989),“美国海外俱乐部柯达奖”(1991),并于2004年被《巴黎摄影》杂志遴选为当代摄影界最有影响力的99位摄影师之一.

2 Q& y9 K- b& q0 \+ I

 除了本书外,刘香成还于1992年出版了摄影集《苏联的解体》;2008年,由他主编的摄影集《中国,一个国家的肖像》以六种语言全球同步发行,得到世界上150多家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并被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评为2008年度最佳摄影画册.

9 G9 k6 B% U! G5 Z8 k1 J! R

 

: N$ k! U8 R) Q; s

 此外,我个人推荐一本:百城沦陷(国家历史珍藏版·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大量战争图片,百城沦陷记忆告诫世人不要忘记战争的真相)

3 @2 r6 ~. N0 }

 

) m( G! O E- a! U6 ]0 K; v' q

6 K- g% P2 k+ a* E! ]$ I


. b$ i: w% K9 ]- b6 ?

 时间能洗尽铅华,凸显真相;时间能湮没细节,模糊记忆。那场战争给中国刻上耻辱的印记,今日我们一边执著于道歉和赔偿,一边不得不承认更丰富的历史信息尚待发掘和再认识。本书通过那场已经结束六十多年的战争中百城沦陷的真实图片,讲述当年山河变色的战争真相:北平、上海、南京、西湖、黄鹤楼、居庸关、娘子关、长江大桥、黄河渡口、五台山、石钟山……都被插上了异族的太阳旗,它们沦陷了。

# T0 G4 [" @; M

 

7 v' P6 n1 r" k! ?! B

 上周末我的淘宝书店终于通过淘宝的图书资质了,这里愿意为大家提供更优惠的购书服务.当然,论坛网友们也可以自行去当当卓越等网站购买,目前我的书籍来源暂时都是来源于这些正规书店.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运费优势.并且我自己还有些硬件条件没准备好,尚还不能去批发采购.http://pekin.taobao.com/

: ?' q) M# x+ ~, Z" k! ]! g6 s

 

+ m! H. [$ T% j0 d# u& I/ G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82.00 这本书很奇怪的没有一本在淘宝上架

3 z5 e+ R8 n2 S: Q6 c6 h: B2 L: T( O4 r

刘香成: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普及本) 42.50

( c( n- h6 u. L# M% T! t$ J, _

刘香成:中国1976-1983(平装本) 128.00

$ [0 E; d( k$ d

百城沦陷 25.00

: `9 ?3 v4 d. d- V3 i

 

8 f6 h- W* O% I9 L

 如果您需要其他书籍,不是那种绝版或古旧书籍我应该都可以帮大家找得到.可以短消息留言.

# B% T, A! o% h$ ~' N0 p s9 I! w,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2 9:11:30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5-30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香成: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

7 }1 z3 W Y7 L1 H" T$ R' n# v

 

) ?; Z$ O! n- s/ k9 y# ^

这书值得收藏一本!很不错,很多照片很亲切。

发表于 2011-5-31 2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那日军士兵和坦克大小比较。日本人的土坦克,小的寒碜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0 06:00 , Processed in 1.10994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