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85|回复: 1

北昆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2-9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 L6 n' R0 o v3 G

北昆


/ F9 z- I/ `: X( x) H9 {1 R5 F

    戏曲剧种。又称“高阳昆腔”,流行于北京和河北。约有100余年历史。它与南昆同源异流,是昆曲在北方的一个支派。明代中叶以后,由居官的士大夫们带入北京。并逐步流传到河北各地。清乾隆、嘉庆(公元1736-1820年)年间,仅河北省就有昆曲班社四、五十个在各地演出。清同治至光绪末年(公元1862-1908年),宫廷和王府中有很多昆弋班,其中仅“恩庆科班”就先后教出“荣”字与“庆”字两班学生。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后,一些王府中的昆弋班演员流入民间,与河北农村的一些昆弋班结合,在不断的演出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唱、白基本用北方语音,艺术风格开朗、豪迈、粗犷的北方昆曲。


. d( x W6 X4 G! D! k3 d

    从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907-1910年),在昆弋同台演出时期的北昆剧目,多以净、武生、老生、武老生的戏最具特色,如《功臣宴》、《刀会》、《北诈》、《北饯》、《嫁妹》、《火判》、《夺锦标》、《撞幽州》、《夜奔》、《草诏》、《闹昆阳》及全部《火焰山》等。这些剧目所唱曲牌以北曲为多。另有《医卜争强》、《功勋会》、《倒铜旗》、《英雄台》、《天罡阵》、《败金桥》、《兴隆会》、《滑油山》等,是南昆所没有的剧目。


/ Y w' t5 U. i* K$ J: k+ j' c% q1 F

    1917年,由韩世昌、陶显庭、郝振基、侯益隆等组成的“荣庆社”到北京演出。这一时期北昆极为活跃,颇受北京观众欢迎。其原因一是自1915后以来,梅兰芳重排和演出了《思凡》、《游园·惊梦》、《水斗》、《断桥》等戏,又引起了社会上对昆曲的重视;二是韩世昌入京后,受到一些曲学研究者的指点和支持。报刊上也经常发表一些介绍、评论北方昆曲的文章;三是“荣庆社”的演员行当齐全、剧目丰富。韩世昌当时在北京与梅兰芳同为最负盛名的表演艺术家。1928年,韩世昌携“荣庆社”20余人,东渡日本,在东京、京都、大阪等地演出《思凡》、《游园·惊梦》、《刺虎》、《琴挑》等戏,载誉而归。1956年,上海举行南北昆曲会演,北京组织了北方昆曲代表团,赴上海参加会演并观摩学习。1957年6月,文化部决定以赴上海参加会演的北方昆曲代表团为基础,在北京正式建立了北方昆曲剧院,院长韩世昌、副院长白云生、金紫光,演员有40余人。


6 _ P! d }7 f( f9 E( W& z* e

    北昆剧院成立后,先后整理演出了《李慧娘》、《棋盘会》、《晴雯》、《收关胜》、《嫁妹》、《夜奔》、《通天犀》、《游园·惊梦》、《拾画》、《叫画》、《哪吒闹海》、《孙悟空大闹芭蕉洞》等100多出风格不同的优秀传统剧目,并创作、改编了《红霞》、《师生之间》、《飞夺泸定桥》、《社长的女儿》等大、中型的现代题材剧目。北昆多年来演出的大型新编历史戏和历史故事戏,还有《血溅美人图》、《春江琴魂》、《共和之剑》;还整理改编了传统名着《荆钗记》、《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等。《血溅美人图》已拍摄成彩色艺术片。名演员有李淑君、洪雪飞、侯少奎、蔡瑶铣等。

( N0 n: ]' V0 `$ y3 i, b% d0 |

( 农村读物出版社 《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 )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2-9 2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介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1 13:17 , Processed in 1.12850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