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枫影斜渡在2009-10-6 7:31:00的发言: 本文的第一自然段为“引”可称帽,以文后“又:”相同的文体与正文分开。正文从“我喜欢陶然亭”到“我爱陶然亭人。”本想用括号,再用不同的颜色把这“帽”和“鞋”与正文分开,又想到这里是“老北京网”也就作罢了。 # U: W/ ? e4 a' Z0 e
“引”也好“鞋”也好都是形式,是要为内容服务的。倘若本末倒置过于重视形式忽略内容,那要走进死胡同。唐朝的人们找到了“诗”这一载体使得思想喷薄而发,随时间推移,过于强调形式,“诗”形式成了制约思想的枷锁,竹篮空摇,无一重物,到唐末宋初大量末流诗歌填充文坛,垃圾遍地。
" t$ L7 z+ G# _* m$ V2 ^ “词”的演化也是如此。
0 M; X2 t9 @8 b* G7 q2 Q% A9 ` 所以词被称之为 诗余 ;曲被称之为 词余,盖皆此变化。 & O1 Z n l2 ~8 {; C: _8 f
------------------------------- ' y2 c& K+ r2 F* X, ~
八大怪鸟重目,白石泼墨重草虫,皆为开一代先河之大家,何也? 5 i2 Q/ a% g7 Q0 M" F
凝神着力于一点,余不旁顾,胸中有竹,腕下有技是也。
; ?$ k O# O. x) T* g" A2 ?$ I9 l---------------- 2 w E- h2 y" F+ P
我觉着写字约略有如下层次。 : P- N; K1 P. z* Q% V, i. ^6 C3 S
, f7 U0 w8 B/ e4 J9 i W3 ?/ F
第一,欲 的层面,看到一些事物或心中有一些想法,要表达想表达,这是一种本能与生俱来的欲望。
" K( y( i8 G" K& o- u 第二,技 的层面,把想表达要表达的思想通过文学手法变成文字落纸——这可有高低错落的差异了就。通过不停的阅读思考、观摩拆解咀嚼他人作品,形成自己的一套表达系统(主要是词汇量的累积、句式变换、通篇谋局、文体剪裁等等)熟练表达自己要讲述的事物,完成文字以后,与初衷或许有些小偏差,略修剪,不会出大枝杈,基本能完成设想。这需要写字的人潜下心来多年摸索学习,不是一蹴可就。如同画家手中画笔,要粗线条来粗线条,要细线条来细线条,疏处可跑马,密处不过针。 . i7 J+ E5 ^6 @/ Z4 l" }
这个过程是个艰苦漫长的过程,写字的乐趣也在于此。 ! |! r( \0 \8 B# h* T; M
等到有了个感觉,想要一篇啥样的文字手头儿上阻力愈来愈小,不会吭哧瘪肚使拙力了,大约就能够得上写字匠的边儿了。 6 e: ]7 W# f, o7 K) Q3 V. b! A! R4 o
所以文字高手的文字不需要别人品评,一篇字出来,自己读几遍就知道这篇字到底是个啥成色、归于哪一档。 3 J4 b# A: F$ N( k
第三,艺 的层面。通过以上积累,能够随心所欲表述自己了,就要把文字尽量艺术化,力求臻美。当然,这之前还要有一个思想的修炼过程,如自身修养不达,技术再怎么圆熟,也只能在“匠”的圈子里转。如碑石匠再好也只是镌刻别人写就的文字。 + g- X, T9 l: X( h
-------------------------- ) p. ?% e9 h7 U' E+ e
对于写字的人来说,倘若思想在文字之前,是好事儿,文字表达能力弱,加强训练就是,终能修成正果;假若思想落于文字之后,需注重学习加强思考,务必使二者等齐,以期达到更高界面。
/ X$ ]! N! X @ V2 f7 H8 z' O" k
; a/ ~ h) z, u/ m/ Q 假若思想浮浅苍白,又丢失学习劲头,自满自溢,文虽通而无可观者,等而下之,等而下之矣!!
/ v0 l, n+ P/ g/ O# V4 x------------ 4 P# T7 ^* G- h/ f1 Z* q- @4 o
一点小感想,敲出来与楼主共勉!!
& i( h* q8 W1 x) e: d# a 谢谢您!! - M( R; g4 i4 s @, [! @
握手,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