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26|回复: 4

《梦回德外》之七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12 0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很小的时候,就常常被家里人打发出来买东西,诸如:油盐酱醋以及少量的米啊,棒子面啊。最熟悉的是万和顺小铺,一间有面积20多平米的临街屋里,弥漫着油盐酱醋混杂的气味。油乎乎的柜台隐没在光线昏暗的里侧,几只大水缸半掀着缸盖,缸里边盛着稀溜的黄酱、褐色的麻酱、深色的酱油、浅黄的米醋……缸盖上边的碗里扣着长柄铁勺、提子、漏斗……

5 A; j: Y/ U( D& P8 h) @6 \

柜台上放着老旧的算盘,裹着橡皮膏的圆珠笔,盘子崩了边儿的台秤,沾满杂物液体的抹布,买东西永远都排队。人们耐心地看着,柜台后面交替晃动着的售货员忙乎,通常是两位,带着人造革的围裙,非常职业的写本(副食本,凭本供应:芝麻酱、鸡蛋、碱或苏打等,食油凭票),打油,打醋,舀黄酱、芝麻酱,用一个里面装着灯泡的特制的箱子,逐个照鸡蛋,有坏的挑出来,一丝不苟的去称,收钱,找零。

9 t9 H) q# B* |* O$ g) P

这个柜台后面大概是三个人倒班售货,那个高个子老头给人总体的印象是长:秃顶四周留有花白的短发,两腮塌陷长脸,粗哑的嗓音,张嘴一说话露出的是长牙,老花镜总是滑落在鼻子上,用一对发黄的眼珠注视着你发问:“买什么?”我的心里就会发毛。

6 R5 N# P5 x n$ o9 o

另一位老头个子比较矮,秃头油光可鉴,给人的印象是尖,尖腮,尖声,卖东西也尖,绝不多给你丝毫(定量供应)。这个地区的老人们总说一句歇后语:“万和顺的伙计——尖子儿(吝啬)”。我想说的可能就是他。

V& y) B) c2 T1 p

还有一位是妇女,准确的说是个老年的妇女,圆圆的胖脸上一对眯缝的眼睛,个子不高,人很安静,总在柜台和大缸之间来回转悠。

, e6 R8 V9 P% A

我排队感到无聊时,会把目光移到一进门右首的柜台那边,那里明亮多了,玻璃柜台里陈列着各式糕点,酥皮、蜜供、萨其马、江米条等,诱惑你的眼球,你的嘴里的唾液,你的胃口,心里遐想它们都是什么滋味?一定很好吃。有朝一日挣了钱,一定每一样都买来品尝品尝——真有能力买了,却不想吃了。倒是时常买些孝敬母亲。

3 J% z' J+ H8 W$ r5 f: \0 Y7 y3 U

当然,买东西也有令人难过的经历。一天,母亲递给我5块钱10斤面票,让我到新宝源粮店买10斤白面,在一个小窗口排队,轮到我,交钱,接过找回的钱,攥在手里。然后走到盛面的柜台前,把面口袋套在柜台前固定的上圆下方的大铁漏斗上,称面的人就会用大簸箕从柜里舀面——特制的卖粮食一种工具,雪花铁的,开口处上翘,带提梁,呈长方形。称好后,倒在漏斗里,“咣、咣”磕两下,面就全部流进了口袋。一手攥住口袋嘴,放到肩上扛着面回家了。把找回的钱交给母亲,母亲一数,马上神情慌乱的说:“找的钱就是这些啊。”

* E2 e; _. e/ H, J# A& B

我不解的回答“是啊。”

) m" @0 r; a: c2 z

“少找了2块。走,赶紧和我一块到粮店去。”母亲拉着我,拿上刚买的白面,快步又去了新宝源。

' c0 v3 i) f _& `( y' \7 l

“您给看看,少找钱了。孩子拿的是5块,10斤面是1块8毛5分,您应该找3块1毛5分。这儿只有1块1毛5,少找2块啊?”母亲说

2 O, w4 F1 s# x0 E+ y

窗口里收钱的还是那个女的,长着疤痢眼,听后立即满脸通红支吾着:

+ ?; Q$ Q# o0 k

“没错。找的钱没错,是不是你们家孩子给丢了。”

6 {% d3 e9 W% \) l* I. F/ P

“要说丢,应该都丢了。怎么会少2块呢?你看看,孩子把钱都攥出褶子来了。怎么会丢呢?刚从你们这儿直接回家,前后不到10分钟。”母亲的质问很有逻辑性。

% n* q5 Y6 l' \3 l

疤痢眼张口结舌说不上话来,尽管费尽口舌,疤痢眼就是不认错。最终,少找的钱也没能要回来。

- p# U$ E% v9 o+ g$ X

2块钱——买10斤面还有富裕,对于算计着过日子的母亲太重要了。就这样没了?母亲能不着急吗?到底是因为我,还是因为疤痢眼的粗心,或者还有别的什么原因。我恨不得抽嘴巴,只是没想好是抽自己的,还是抽疤痢眼的?心中充满了怨恨。看到母亲难过的样子,我觉得自己真废物!

+ m: O% C0 d; r* k) k

 

1 R. o& g1 |0 k

我郁闷地出了家门,心不在焉地来到大院的大槐树下。看见几个孩子在玩夹包,我想加入进去。所谓夹包就是在地上画一条界线,两人各站一方,用双脚脚尖夹住包的一角,奋力甩出去,谁甩的远,远到对方夹不回界线,谁就输了。包的制作也很简单,用布缝个小口袋,长宽7、8公分左右,里面装上细沙子,然后再把口逆边缝起,包就变成了三角形。

3 I! G& d" U8 C$ u9 x- J3 B h! a

等了会儿,海家小三坏了两次,他也不下去。我本来心里就不痛快,见他耍赖就过去拿起包扔到了房上。小三一看哭着跑回家,他妈出来了,领着他到我家大门口喊道:

X3 O, O- X4 \2 C: `9 |' w( Z c! B

“瞧你们家诚子啊,欺负我们小三。”

* F5 Z% |" P8 c9 Y0 }! M) E+ L8 t

“谁呀?我这就出去啊。”母亲正在做饭,心思可能还在无端损失的2块钱上,就应了一声,没马上出来。

+ N u$ [& I, B$ ^

海家媳妇一看我母亲没出来,就伸手给了我一个嘴巴,虽说不疼,可我一愣,没想到她会打我,就干嚎了一声,虚张声势哭起来表示我的不满。

2 `* }+ w! N$ K

母亲这时也正好出来了说“怎么了?他嫂子。”

" a$ {6 U) y& I) f }) E% n

“怎么了?这回你出来了?听见你们家孩子哭了是不是,他欺负我们家小三,玩的好好的,他把包给扔房上去。你没工夫,我替你管教他了。”

: X) @( f& u$ A

 “我是那护犊子的人吗?他嫂子。”母亲说“我那正做饭呢占着两只手,不就是小孩子斗气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你替我管教,我谢了,我自己的孩子我能管。”说着伸手又扇了我一个嘴巴,一是气头上,再是向海家媳妇表示示威,下手很重,我的左脸立刻肿了起来。也新鲜,很疼,我反而没哭,认为母亲打我理所当然吧。海家媳妇一看,拉起小三就走了。

* t' S8 Q- s* [9 ~& Y

母亲仔细一看我的半个肿脸,吓坏了。让奶奶看见了可不得了,我可是奶奶的掌上明珠啊。母亲觉得事情复杂了,立刻决定带我先暂时躲避一下,待我的脸消肿了再回家。

4 b* [3 B! Y# F- }6 _) L

母亲先是带我到万和顺买了点糖果,又带上我到冰窖口父亲的朋友李贵家躲了一天。李贵的媳妇用凉毛巾给我敷脸,一边嘱咐我,要听话,别淘气。和母亲草草在他家吃过中饭,挨到了太阳下山才敢领我回家。

) i1 W& ?/ `$ o H% c/ Z, t

我丝毫不怨恨母亲,反而觉得我惹了那么多事挨母亲的打应该,即使脸肿了也没什么。况且母亲还给我买吃的,那样哄我。事实上可不这么简单 ,奶奶知道了。不知谁通风报信了!从我们一进门,奶奶关注的看了我一眼后,就始终阴沉着脸,不说话。

6 D4 w1 O, u; L3 l

父亲刚进门,刚叫了句“妈。”奶奶就开始发难了。

2 L ~) S1 e6 }2 `+ E. ^7 d ^$ a

“啊,有这么管孩子的吗?人家打我都不答应,自个还打,下狠手,脸都打肿了。这都一天了,这边这脸还肿着呢。你管不管啊?”

# B% |! R Y8 k+ T

奶奶的唠叨,让刚到家气还没喘匀的父亲恼怒了。似乎那天有“里巴里斯”,所有人都有无名火。父亲和母亲吵了起来,自我懂事以来头一次见到这种场面,我吓坏了,所有事毕竟是因我而起。而我那时只会畏缩的躲在奶奶身边,睁着两只惊恐的眼睛看着,怎么就不能出来喊一声:都是我的错呢。如果我能这样做,我想大人会冷静下来,接下来的事儿就不会发生了。

5 Q6 X- Y& F/ J1 G. P9 R. d

不知怎么了,一向待人温和的父亲推了母亲一把。母亲摔了个屁墩,摔坏了尾骨,挣扎了几下,也站不起来了。奶奶一看惊呆了。马上喊道:

. _/ ]: Z0 A/ r6 H' S

“怎么了?老姑娘。我的主哎,这是怎么话说的呦,不行赶紧上医院看看吧。”

$ ^! B% S N, r

父亲也傻了眼,晚饭也没顾上吃,赶忙扶起我母亲,推上自行车驮着,又看中医正骨去。

+ g- x+ W/ \: I/ J) f- b$ m# k

奶奶后悔不迭的念叨着:“属敏啊,属敏。”(霉运)

$ Y7 l; C! s3 L3 O! s( y

这倒霉的一天啊!真跟中了邪似的。我盼望着我赶紧入睡,我希望它快快过去。

! q4 Q4 e( C& C O: y% [! N* [

我是依偎在奶奶的怀里沉沉睡去的,不知道父母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 M" b2 Q+ p( N* r6 \6 r ?' |

从此以后无论我有什么过错,母亲再也没碰过我一下。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2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G0 ? m: a9 ]& I% }

 

# f% f3 G. ^% w9 x

             您的记性可真好,每一件小事都写的那么真实,仔细。想当年,2元钱是多么重要啊。我上学住校,母亲一月只给我2元零用钱。管大用了。

: x' f+ o& r: h- J9 W

 

3 c# @% j* `& B& t* N

 

发表于 2010-11-12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元稹《遣悲怀三首》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发表于 2010-11-12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记得那时候,在各家商店,柜台和收款台之间,架有铁丝的滑道,上面有个木头板上钉着个铁夹子。售货员把一张收款单和顾客付的钱卷在一起,夹好之后,用力一推,到了收款台。之后盖好图章,和零钱一起又滑回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忽如寄,

3 G% J3 l! Q1 {- r7 C

寿无金石固。

% B. I9 k) a& I4 L

斗酒相娱乐,

$ C& E) X7 ?7 H" S7 ]

聊厚不为薄。

- c9 Q: }: u9 L* D5 D& H

 

; P/ S9 r1 ]" l0 a

——古诗十九首之三节选

/ A/ V T4 L* k1 x# C# y+ ?/ q: p

 

0 ~* Z I; Y& J. Q0 S- O' n

谢谢诸位朋友来访、点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1 22:37 , Processed in 1.13421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