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31|回复: 13

郊区“棚事”[含5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2-10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郊地区老人去世,大多数家庭都会大办丧事。本貼的目的并不是鼓励这种做法,而是让大家了解一些郊区的习俗。由于我在这场丧事中担任账房,所以只能用数码相机匆匆拍下了几张照片。 
 这位老人生前在板(大秧歌的成員称在板)。他去世后,早己解散的大秧歌会的一些成员(有些是成员的子女)披挂上阵、来为老人送行。

郊区“棚事”

郊区“棚事”

 背对镜头灰上衣白色长裤老者己80多岁,动作仍很敏捷。

郊区“棚事”

郊区“棚事”

 小车会也来为老人送行。

郊区“棚事”

郊区“棚事”

 来送行的文场

郊区“棚事”

郊区“棚事”

 吹鼓手

郊区“棚事”

郊区“棚事”


, D$ f* T, G1 ~3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0 22:23:18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2-10 2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热闹。看出殡的不嫌事大。
发表于 2012-2-10 2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绿色帆布,就是大棚吗?

3 | M$ O) F8 Y* v: x1 t

 

- V: E V/ p! e% o-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了然客在2012-2-10 22:44:00的发言:
# @& j/ o8 t2 Z. { Q: W h7 B 7 |! b- ^, G0 N, q3 ]% Q 不用到郊区朝阳、海淀、丰台的城乡结合部的地方就有,挺热闹的,红白事都有专门的人组织您就掏银子其它全包了,大到汽车、马车、搭棚,小到锅碗瓢盆桌椅板凳一应俱全。' _- b" G4 s5 ^% P B/ }1 E S( I3 z+ d: s/ K1 L+ Y7 F
QUOTE:
 朝阳的大部都属郊区。看来您对郊区非常了解。

+ v0 H* s. p5 h B# \"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0 22:50:41编辑过]
发表于 2012-2-10 2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到郊区朝阳、海淀、丰台的城乡结合部的地方就有,挺热闹的,红白事都有专门的人组织您就掏银子其它全包了,大到汽车、马车、搭棚,小到锅碗瓢盆桌椅板凳一应俱全。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2-2-10 21:54:00的发言:
1 h; f% g/ S& I) P ; X$ ^ |2 g i3 r2 c' e

那个绿色帆布,就是大棚吗?

8 x9 o E# F/ u2 P! }! O

 

/ Y$ p& m; ^% e$ p& r+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那个绿色帆布棚是灵棚,办事的大棚能放十桌席面外加厨师工作的地方。

% k2 c: N3 C* z7 o% X # }% A' W5 c& L8 G7 z- \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12-2-10 21:52:00的发言:
. P& } X/ y0 S- ]2 Y 7 [, i4 h# J8 B 真热闹。看出殡的不嫌事大。" J; H, f$ H8 g$ J( J 8 L* |& G- W+ l$ b. x
QUOTE:
 发照片的时候还没送三,送完三还要有哭灵的。

发表于 2012-2-10 2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敢问一下老哥,丧家请的文场是哪个地区的、什么字号这点您没拍到呀?还有丧家请的吹鼓手是不是十里河村的吵子呀?我对这个挺感兴趣,麻烦您再给说道说道,谢谢啦!

7 n! K$ m& f# Q" y1 m4 `6 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0 23:34:5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2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南城外农夫在2012-2-10 23:29:00的发言:
/ E8 b* F+ S* B 1 O& y! x9 S* I( E# h3 y- l

敢问一下老哥,丧家请的文场是哪个地区的、什么字号这点您没拍到呀?还有丧家请的吹鼓手是不是十里河村的吵子呀?

1 ~: H0 }, |3 V/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0 23:30:54编辑过]
QUOTE:
 见到您非常高兴!本村及邻村都场,可惜都没能坚持。现在也是爱玩的凑在一起。这边请吹鼓手一般都是通县的,十里河的也请过。这次请的是通县的。

3 Y w3 r0 R1 g9 g) }9 w, o- Y*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0 23:39:35编辑过]
发表于 2012-2-11 1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东郊老土在2012-2-10 23:39:00的发言:
7 K+ i+ t) D1 F M; A$ l& s
QUOTE:
$ }* y8 ^0 b8 \9 Y! g
 见到您非常高兴!本村及邻村都场,可惜都没能坚持。现在也是爱玩的凑在一起。这边请吹鼓手一般都是通县的,十里河的也请过。这次请的是通县的。
2 t3 y9 l5 P1 S) {& `# s; s' l/ F4 s

, c b8 k9 ^$ J% ]"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0 23:39:35编辑过]
+ v. f/ Y4 z: T# o

谢谢老哥哥!昨天跟帖太晚了,应说请的是哪“档”文场,让我给说错了,报歉!

, t! @$ n$ L9 N0 D, ~. Z5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1 18:26:5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2-11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南城外农夫在2012-2-11 22:46:00的发言:
; @* R% D, q. G1 e 8 E6 ]0 K! l- g0 K

回复京东老哥:

! U+ ^* s7 b# \, e

    以前听家中老人说过,解放前左安门有档花会在当地比较有名,当年有个叫何二的人因“堂鼓”打的好游串于南城各花会间。那个年代我们村也有档花会,曾经受当时政府之邀到中山公园走过会,家父曾是会中有头有脸的人物,文武场全拿的起来。文革当中民间花会算作四旧、再因遗留下来的一些历史问题,很多人都挨了整,老妈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到了84年以后上边政策松绑,我们村的民间花会才恢复起来。那会花会组织者曾让我加入进去,因那会地里干活太累,再加上受老妈的教诲(因家父挨整的原因),我没有加入,我也嫌乱。我老伴是石榴庄村人,妻弟迷上了花会,为此事四处奔走,一旦上我家来我便与他聊聊花会上的事,因受老妈的教诲其实我并不喜好这些,只是与妻弟找些话题而已。但我也不烦畏这些玩艺儿,当地有办丧事请文场来敲打时,偶尔我也去看看。您昨天发上来的照片提到了文场,我只是想看看都有哪档文场,有没有熟脸儿。至于您提到的杨森这个人,我不熟悉,因我不是这圈子里的人。

QUOTE:

 花会的没落、社会的变革是主因之一。解放前大秧歌叫国术团,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把国术团又挂上了清共先锋队的名称。在历次运动中这些板头都要受到审查(尤其在文革中)。但从解放初革前这些花会基本还存在,止於文革。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又恢复起来。現在很多年轻人对这种民间艺

不感兴趣,形成了現在后继无人的局面。时间不早了,还望老弟早早休息!


! z U- G( ^, |( O2 V- f, X 0 v! Q9 i2 Z'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1 23:30:36编辑过]
发表于 2012-2-11 2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哥哥!您也该休息了。
发表于 2012-2-11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京东老哥:

, V+ f! x2 n0 i0 t; X+ B! |" \

    以前听家中老人说过,解放前左安门有档花会在当地比较有名,当年有个叫何二的人因“堂鼓”打的好游串于南城外各花会间。那个年代我们村也有档花会,曾经受当时政府之邀到中山公园走过会,家父曾是会中有头有脸的人物,文武场全拿的起来。文革当中民间花会算作四旧、再因遗留下来的一些历史问题,很多人都挨了整,老妈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到了八十年代以后上边政策松绑,我们村的民间花会才恢复起来。那会儿花会组织者曾让我加入进去,因当时地里干活太累,再加上受老妈的教诲(因家父挨整的原因),我没有加入,我也嫌乱。我老伴是石榴庄村人,妻弟迷上了文场,三天两头的为此事四处奔走,一旦上我家来我便与他聊聊花会上的事,因受老妈的教诲其实我并不喜好这些,只是与妻弟找些话题而已。但我也不烦畏这些玩艺儿,当地有办丧事请文场来敲打时,偶尔我也去看看。您昨天发上来的照片里提到了文场,我只是想看看都有哪档文场,有没有熟脸儿。至于您提到的杨森这个人,我不熟悉,因我不是这圈子里的人。fficeffice" />

4 b$ ~( r( e, B0 U; i% 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1 23:12:5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2-11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南城外农夫在2012-2-11 18:27:00的发言:
6 w0 i7 ^( f" D. j3 G/ C 6 H2 n M$ A$ z' t; y; r: H9 r ; m7 Y+ E* |/ j ?0 ]. w

谢谢老哥哥!昨天跟帖太晚了,应说请的是哪“档”文场,让我给说错了,报歉!

+ m8 @' I) ]6 v/ ](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1 18:26:56编辑过]
QUOTE:
 大秧歌、文场、小车会我们村都组织过,现在都早已解散。我对这些兴趣不大,所以关注不多。我看您对文场挺关注,不知您对是否了解?
 楊森是我们村的女婿90年代搬来本村居住。左安门往东很多村都有文场,毎档文场都有他的身影(可惜不到五十就己去世)。据楊森讲
他的父亲在东南郊各档文场中小有名气。

: G( Z. I$ U- \: R4 h4 O* [0 U N0 ?- ^2 P) a' o, t. w5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1 20:05:00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8 22:36 , Processed in 1.17042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