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南城外农夫在2012-2-11 22:46:00的发言:% x7 G# ^0 \0 A
1 Q. k8 z+ b- X" y( M1 r% r: l 回复京东老哥: , c2 N( {- k* T P+ y/ `9 ?% ?4 ^- t
以前听家中老人说过,解放前左安门有档花会在当地比较有名,当年有个叫“何二”的人因“堂鼓”打的好游串于南城各花会间。那个年代我们村也有档花会,曾经受当时政府之邀到中山公园走过会,家父曾是会中有头有脸的人物,文武场全拿的起来。文革当中民间花会算作四旧、再因遗留下来的一些历史问题,很多人都挨了整,老妈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到了84年以后上边政策松绑,我们村的民间花会才恢复起来。那会花会组织者曾让我加入进去,因那会地里干活太累,再加上受老妈的教诲(因家父挨整的原因),我没有加入,我也嫌乱。我老伴是石榴庄村人,妻弟迷上了花会,为此事四处奔走,一旦上我家来我便与他聊聊花会上的事,因受老妈的教诲其实我并不喜好这些,只是与妻弟找些话题而已。但我也不烦畏这些玩艺儿,当地有办丧事请文场来敲打时,偶尔我也去看看。您昨天发上来的照片提到了文场,我只是想看看都有哪档文场,有没有熟脸儿。至于您提到的“杨森”这个人,我不熟悉,因我不是这圈子里的人。 花会的没落、社会的变革是主因之一。解放前大秧歌叫国术团,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把国术团又挂上了清共先锋队的名称。在历次运动中这些板头都要受到审查(尤其在文革中)。但从解放初到文革前这些花会基本还存在,止於文革。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又恢复起来。現在很多年轻人对这种民间艺术 不感兴趣,形成了現在后继无人的局面。时间不早了,还望老弟早早休息!
4 B# ~9 n1 m2 ~6 j
0 V* c8 }$ J8 v' P$ F- M( @, F/ ^) l&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1 23:30:3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