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济
3 n; G2 L* A4 ~, c# S dé jì
1 M: Q; A8 Q; k& m2 @) o. e" n8 U- B
1.得以保全。《后汉书·
李燮传》:“先公正直,为汉忠臣,而遇朝廷倾乱, 梁冀肆虐,今吾宗祀血食将绝。今弟幸而得济,岂非天邪!”
, o u+ X) y( g' N% g* A5 ]; Z
2.获得救济。《宋史·外戚传中·向宗回》:“岁饥,发廪兴力役,饥者得济,而官舍帑廪一新。”
) ?6 c( P7 n" _2 W
3.指得到子女奉养。《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从来父母生儿也要得济,生女也要得济。” 海默 《从城里来的姑娘》:“老太太对儿子不满的主要原因,是觉得生儿养女不能得济。”
1 h9 I- W2 y# y" o& \. r+ e 4.得以渡水。《南史·王懿传》:“[懿]食毕欲行,而暴雨莫知津径,有一白狼至前,仰天而号,号讫衔仲德衣,因度水, 仲德随后得济。”
0 H/ {* O# A6 e: f4 w/ O1 F
5.有益;得利。《元典章·户部八·市舶》:“市舶司的勾当哏是国家大得济的勾当。”
, V, r: b! @ x+ J; j6 ~ 6.得以成功。 清·叶廷琯 《吹网录·<文选>注引<墨子>罂听之法》:“观此知《墨子·备穴篇》文,即后世防御地雷之法所自昉。 墨子发其端, 马敦数百年后用之已得济,亦见载籍之有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