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89|回复: 5

木刻版《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人物[含6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0-28 1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几幅画中选用的是我们所熟知的《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山形水系,所不同的是添加了一些人物,这让我很好奇是否有更多的圆明园画作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这座艺术宝库中掠走......

木刻版《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人物

木刻版《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人物

木刻版《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人物

木刻版《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人物

木刻版《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人物

木刻版《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人物

木刻版《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人物

木刻版《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人物

木刻版《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人物

木刻版《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人物

木刻版《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人物

木刻版《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人物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0-31 0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画的什么玩意啊 堂堂的正大光明殿 居然用的是仰合瓦
发表于 2010-10-31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8 Y- z: u: N: F) _0 c

在照片没有出现以前,西方铜版画的有关中国风景画,都依照出

2 ~. a1 N7 w8 d9 l8 i1 X" v6 g

口瓷的画本,或中国的工笔画。尤其是清中期以后受日本七宝烧

$ P0 d: h# U8 L- D. O R6 r7 _

图样的影响,在很多西方介绍大清朝的图画中无论是构图或人物

' D' d6 H M( F, f9 @7 l

都有日本绘画的特点。

6 g' d& L( D7 V) S1 B

当时西方的一般画匠也就能混饱肚子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弄懂

* x9 w4 v; b9 ^8 t0 r0 U) a9 J

中国等级制度在建筑上有那么多的繁琐表现,更别说到中国实地

) ?5 S* w1 @. W- Q

走一遭。

1 E9 s$ a1 C8 |! K( k/ m# f, p( Q x

举一个在太平天国时期烧毁的南京大报恩寺塔为例子。这座塔在

0 [. a5 \1 ]+ J1 l# h; g/ J

当时的民间叫“九层塔”,这就像南京中山陵的“国民革命军阵

+ c3 b& a; W9 }

亡将士纪念塔”,它的真名知道的人不多,可都习惯叫“九层

Q6 E9 X% D8 ^5 U- t+ a) j( ?

塔”。同样北京人都知道白塔,而原名叫妙应寺塔并不是人人都

# t' d) ]+ k8 W

知道。南京的大报恩寺塔在当时的西方世界很有名,被称作“九

; e ]* c4 }! T6 K7 q4 b; k

层瓷塔”。西方人把底层和顶层是不算在楼层里的,为了方便西

9 j2 z1 O- e% U! o8 H+ y

方人理解,画匠就画成了中国人理解的十层,而西方人理解的九

2 K% l0 H, i3 n3 L

层。中国古建的“阁”和“楼”是没有顶层的概念,而外国人有,

* J4 ]4 m/ v5 D0 j9 g; E

这就出现了十一层。在后来一位法国的传教士撰文提到过这个塔。

) g4 l( R N3 ]: Y, j

他就指出他看到的塔和画塔中塔层的错误,后来他写了一本有关

7 }; s. x' b5 {: g

中国文化概貌的小册子,就指出了中国塔的“层奇面偶”的特点。

1 y" L1 x1 Y. N! U1 F

所以在1843年那些铜版画中在没有出现这种差错。195

L. j1 x" W7 m+ q8 H" d

认识过程的谬误不能割断历史。

6 \, o/ P' X& t: t, v3 P

 

& [* r7 B" A, U/ r* c' C( B

木刻版《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人物

木刻版《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人物

木刻版《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人物

木刻版《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人物

木刻版《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人物

木刻版《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人物

木刻版《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人物

木刻版《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人物

OqHQwClX.jpg

6 T) P0 g1 I; e. u B

 

5 g) b. f( p' o* q# Q( F3 [

附几张西方画工画本:

0 T w" H+ E3 I2 h+ f3 _

YQVyNTgt.jpg
shq0AelV.jpg
7oTI5zbq.jpg
YXc9G1T7.jpg
itbFRqQT.jpg
BQy5EGNs.jpg
sEuc89E7.jpg
oCqZzPFe.jpg
B2gxLsh8.jpg

发表于 2010-10-28 2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中这些画都是根据四十景图和铜版画在欧洲二次创作的,所以有些欧洲人印象中的中国人
发表于 2010-11-2 2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枫影斜渡分享!尤其喜欢那几张大报恩塔的图,遥想那塔如果还健在的话,会是何等的漂亮.
发表于 2010-11-2 2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图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0 02:33 , Processed in 1.373668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