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78|回复: 8

[转帖图] 问这不是家雀吧?[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0-19 2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张图片上的两只鸟儿挺有意思,似象家雀,细看有一只胸脯儿上有斑点儿又不象,咱对鸟儿是外行,请行家指点一下!

% q+ p, ~' h, g( `% p; K1 J8 M

[转帖图] 问这不是家雀吧?

[转帖图] 问这不是家雀吧?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0 1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麋鹿在2010-10-20 8:23:00的发言:
. U) {+ V8 a3 O* d( I

       是黑胸麻雀,胸部带斑纹的是雄雀,另一只是雌雀,应该都是亚成鸟。在北京应该没有分布,部分地区有笼养的,来源应是新疆。

% }$ ~: m+ y4 A

    非鸟类识别专家,有请树人版主确认!

3 f& @0 J/ {% P; d

  您是均翅亚目专家!!!

发表于 2010-10-20 14: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常见的“老家贼”是树麻雀

$ A. n2 h6 e: ~- p% f

 

- J3 W1 P3 U& A- d8 y& J

[转帖图] 问这不是家雀吧?

[转帖图] 问这不是家雀吧?

[转帖图] 问这不是家雀吧?

[转帖图] 问这不是家雀吧?

[转帖图] 问这不是家雀吧?

[转帖图] 问这不是家雀吧?

[转帖图] 问这不是家雀吧?

[转帖图] 问这不是家雀吧?

5 T0 J, s/ _1 Q o8 j


 

0 k2 R" k% n0 W7 o/ d: o9 i



  树麻雀(学名:Passer montanus)也通称麻雀,是雀科、麻雀属的小型鸟类,体长13-15cm。额、头顶至后颈栗褐色,头侧白色,耳部有一黑斑,在白色的头侧极为醒目。背沙褐或棕褐色具黑色纵纹。颏、喉黑色,其余下体污灰白色微沾褐色。相似种家麻雀以及其他麻雀颊部均无黑斑,野外不难区别。食性较杂,主要以谷粒、草子、种子、果实等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间也吃大量昆虫,特别是雏鸟,几全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一般均为地方性留鸟,在当地繁殖。世界分布很广泛,遍及中国各省区。

$ @/ s5 U: j( X# Q* d1 f+ k

 

4 y: [5 |( l2 F) s# ~5 W( b2 E8 A# S

中文学名: 树麻雀
拉丁学名: Passer montanus
别称: 麻雀、霍雀、瓦雀、嘉宾、硫雀、家雀、老家贼、只只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雀形目
科: 雀科
属: 麻雀属
亚种: 10种
命名时间: 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 Tree Sparrow
英文名称: Eurasian Tree Sparrow
 
    树麻雀(图2)
树麻雀的雄鸟从额至后颈纯肝褐色;上体砂棕褐色,具黑色条纹;翅上有两道显著的近白色横斑纹;颏和喉黑;雌鸟似雄体,但色彩较淡或暗,额和颊羽具暗色先端,嘴基带黄色。   成鸟:从额至后颈张肝褐色;上体砂褐色,背部具黑色纵纹,并缀以棕褐色;尾暗褐色,羽缘较浅淡;翅小覆羽栗色,中覆羽的基部呈灰黑色,具白色沾黄的羽端,大覆羽大都黑褐色,外翈具棕褐色边缘,外  树麻雀(图3)
侧初级飞羽的缘纹,除第一枚外,在羽基和近端处形稍扩大,互相骈缀,略成两道横斑状,内侧次级飞羽的羽缘较阔,棕色亦较浓着;眼的下缘、眼的下缘、眼先、颏和喉的中部均黑色;颊、耳羽和颈侧概白,耳羽后各具一黑色块斑;胸和腹淡灰近白,沾有褐色,两胁转为淡黄褐色,尾下覆羽与之相同,但色更淡,各羽具宽的较深色的轴纹,腋羽色同胁部。   幼鸟(7-10月间):羽色较成鸟苍淡。头顶中部砂褐,两侧和颈肝褐色较浓;背部黑纹比成鸟少;翅上的横斑不显;眼先、颏和喉暗灰或灰黑;颊与喉侧均灰白,耳羽后部的黑斑比成鸟浅淡;胸灰沾棕;  树麻雀(图4)
腹污白;两胁和尾下覆羽渲染灰棕色。   虹膜暗红褐色;嘴一般为黑色,但冬季有的呈角褐;下嘴呈黄色,特别是基部;脚和趾等均污黄褐色。   体重♂16-24g,♀17-23.7g;体长♂115-150mm,♀116-147mm;嘴峰♂9.5-11.8mm,♀9-12mm;翅♂60-78mm,♀61-70mm;尾♂44-66mm,♀44-66mm;跗蹠♂17-20mm,♀17-20mm(指名亚种)。[1][2]   (注:雄性—♂;雌性—♀)
分布范围
    树麻雀(分布图)
世界分布很广泛,从澳大利亚向北沿海至欧洲东部鄂霍次克海地区,向西遍及整个欧洲。亚洲从日本,朝鲜经中国向西,通过南亚,西南亚,一直到大西洋沿海岸诸国及其附近岛附近岛屿均有分布。遍及中国各省区。[2]
生活环境
    树麻雀(图5)
树麻雀是世界分布广、数量多和最为常见的一种小鸟,主要栖息在人类居住环境,无论山地、平原、丘陵、  树麻雀(图6)
草原、沼泽和农田,还是城镇和乡村,在有人类集居的地方,多有分布。栖息地海拔高度300-2500m,在西藏地区甚至可达4500m。麻雀栖息环境很杂,但一般总是多栖息在居民点或其附近的田野。大多在固定的地方觅食和在固定的地方休息;白天活动的范围大都在2-3km之内,晚上匿藏于屋檐洞穴中或附近的土洞、岩穴内以及村旁的树林中。[1][2]
生活习性
    树麻雀(图7)
性喜成群,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秋冬季节,有时集群多达数百只,甚至上千只。一般在房舍及其周围地区,尤其喜欢在房檐、屋顶、以及房前屋后的小树和灌丛上,有时也到邻近的农田地上活动和觅食。每个栖息地都有较为固定的觅食场所如场院、猪圈、牲口棚和邻近的农田地区,活动范围多在1-2km内。在屋檐洞穴或瓦片下的缝隙中过夜,也有在房舍或村旁附近的岩穴、土洞和树上过夜和休息的。性活泼,频繁的在地上奔跑,并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显得较为嘈杂。若有惊扰,立刻成群飞至房顶或树上,一般飞行  树麻雀(图8)
不远,也不高飞。飞行时两翅扇动有力,速度甚快,大群飞行时常常发出较大的声响。性大胆,不甚怕人,也很机警,在地上发现食物时,常常先向四周观看,无危险,才跑去啄食,或先去几只试探,然后才有更多的鸟陆续飞去,稍有声响,立刻成群惊飞。   麻雀的两翅与其身体相比较,相当短小,故不能远飞,往往仅在短距离间活动。飞行时速度每秒种不超过8-10m,高度一般在10-20m,而且飞行不能持续到4分钟。     树麻雀(图9)
麻雀找食时很机警,如地上撒有粮食,它总是先向四周巡视后,觉得安全,或见有几只在吸食是,更多的鸟才敢飞去,而任何一个突然的声响,都会毫不例外地全被惊飞。   虽一年四季均为集群活动,显有不同,春季繁殖期间,雌雄主要成对活动,共同营巢、孵卵、喂养幼鸟,幼鸟长大习飞离巢,先随老鸟一起活动,而后老鸟进行第二次繁殖,幼鸟才自相结群活动。秋后,所有成鸟与当年的幼鸟合群,其数量可达数百以至上千只在田野或仓库等地探食谷物。冬季,仍结群觅食,不过群集变小,活动范围也由散布在田野的情况,渐缩到房院周围,至春初渐分散为更小的群,并开始自相配对。在西北地区,由于季节气候变化剧烈,秋末冬初尚可见到垂直迁移现象。像青海湟水河谷的树麻雀,寒冬到来时,逐渐从海拔较高的上海拔较高的上游地区迁移到较暖的下游地区去过冬。     树麻雀(图10)
食性较杂,主要以谷粒、草子、种子、果实等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间也吃大量昆虫,特别是雏鸟,几全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据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全国各地学者对麻雀食性的大量研究,树麻雀的食物主要以各种农作物种子为食。如在河北地区全年剖检的800余只鸟胃,各种农作物占全年食量的52.22%,其余全为农作物和野生植物种子,其中农作物种子主要为谷粒、麦粒、稻谷、糜子等;雏鸟则几全以昆虫为食,尤以甲虫等鞘翅目昆虫居多,其次为鳞翅目和同翅目昆虫。   鸣声极噪杂,略似“zek-zek-chi,chi,zek,zek,”平时总是三五只或更多的群集,叽叽喳喳叫得不休,特别是集大群时,百米以内均可听到。[1][2]
生长繁殖
    树麻雀(图11)
繁殖期3-8月,繁殖的早晚随地区而不同。1年繁殖2-3次,也有多至4次(中国广州等亚热带地区)和少至1次的(寒冷的青藏高原地区)。在长白山等北方地区,4月份即开始配对繁殖,配对时雄鸟显得特别活跃,不停地抬头举尾、东张西望、站立不安,并同时发出低弱的叫声,有时还引起群内他雄鸟参加。营巢于村庄、城镇等人类居住地区的房舍、庙宇、桥梁以及其他建筑物上,以屋檐和墙壁洞穴最为常见,也在树洞石穴、土坑和树枝间营巢或利用废弃的喜鹊巢和人工巢箱。在贵州赤水县,甚至见到一对树麻雀经过一整天和家燕的搏斗,终于将一对在室内墙壁上已营好巢的家燕赶走,强行占据了家燕巢。呈杯状或碗状,洞外巢则为球形或椭圆形,有盖,侧面开口。营巢材料主要是枯草、叶草、茎、须根、鸡毛、麻、破布等,内垫有绒毛、兽毛、羽毛等。雌雄鸟共同参与营巢活动,通常就地就近采集营巢材料。巢的大小为外径15-31cm,或14-21cm×20-28cm,内径7-11cm,高7-20cm,3-8cm。每个巢营造时间5-6天。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通常每天产卵1枚,产卵时间多在早晨5:00一9:00,  树麻雀(卵)
偶尔也有隔1天产卵的。每窝产卵4-8枚,多为5-6枚,也有少至3枚和2枚的。卵的颜色变化较大,有白色或灰白色,或白色稍沾灰蓝色,被有黄褐色或紫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集;也有呈灰色或淡褐色的,被有黑褐色斑点或块斑。卵呈椭圆形,大小为17.1-21.5mm×12.6-15.4mm,卵重2-2.6g。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雄鸟轮流进行,孵卵期12±1天。雏鸟晚成性,刚孵出时体重仅1.4g左右,全身赤裸无羽,未睁眼,雌雄亲鸟共同觅食喂雏,每天喂食200次左右,经过15-16天的喂养,幼鸟即可出飞离巢,离巢的幼鸟仍需亲鸟喂食1周左右才能独立觅食生活。[1]
亚种分化
    树麻雀(图12)
(10种)[3]   1、Passer montanus montanus分布于欧洲,亚洲东北部,堪察加,地中海岛屿,土耳其,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   2、Passer montanus transcaucasicus分布于小亚细亚东部和高加索地区的南部,亚美尼亚和伊朗(厄尔布尔士山脉北)。   3、Passer montanus dilutus 分布于里海东部,哈萨克斯坦,中国西北和蒙古。   4、Passer montanus kansuensis 分布于中国西部的甘肃和柴达木盆地。   5、Passer montanus tibetanus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和青海、四川。  树麻雀(图13)
  6、Passer montanus dybowskii 分布于亚洲北部,俄罗斯东南端,中国东北(内蒙古和辽宁)和韩国。   7、Passer montanus iubilaeus 分布于中国四川、北京和长江流域。   8、Passer montanus obscuratus 分布于尼泊尔和印度东北部。   9、Passer montanus malaccensis分布于东南亚,缅甸,印度支那,中国东南部(包括海南),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和小巽他群岛。   10、Passer montanus saturatus 分布于萨哈林岛,下千岛群岛,日本,韩国,琉球岛,台湾,菲律宾,印尼婆罗洲岛的中部和北部。

[转帖图] 问这不是家雀吧?

[转帖图] 问这不是家雀吧?

[转帖图] 问这不是家雀吧?

[转帖图] 问这不是家雀吧?

发表于 2010-10-20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有点觉得像是家麻雀。因为黑胸的黑斑都到翅下了。可家麻雀喉部的黑纹区也不小,这种麻雀欧洲不少我国只有东北,西北西藏等少部分边境地区分布,可能有错,还请好友指正啦! pYFzAeU7.jpg
xeul1eRt.jpg
Bfc1lBpJ.jpg
! J/ Q# J2 R' Z c$ B

中文学名: 家麻雀
拉丁学名: Passer domesticus
别称: 英格兰麻雀
 界: 动物界
目: 雀形目
科: 麻雀科麻雀属 
 

) b v/ Y# J$ }2 d0 b

     
英文名:House Sparrow   简介:亦称英格兰麻雀(English sparrow)。人们最熟悉的一种小鸟,学名为Passer domesticus,可能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小鸟。有时归入雀形目(Passeriformes)织布鸟科(Ploceidae),或分立为麻雀科(Passeridae)。城乡都有,由欧洲人把它从原产地(欧亚大陆的大部和北非)带到世界各地。1852年引进到北美的布鲁克林,在一个世纪内扩展到整个美洲大陆。体长14公分(5.5吋),淡黄褐色,雄鸟有黑色围涎。温暖地区几乎全年繁殖。巢在屋檐下,垫有杂乱的(通常很脏的)稻草和羽毛,每窝4~9个卵,雌雄一起营巢。
形体特征与习性
  形体特征:中等体型(15厘米)的麻雀。雄鸟与[树]麻雀的区别在顶冠及尾上覆羽灰色,耳无黑色斑块,且喉及上胸的黑色较多。雌鸟色淡,具浅色眉纹。较山麻雀雌鸟色彩淡,翼斑不如黑顶麻雀的雌鸟明显,且尾无叉,胸色较淡。上背两侧具皮黄色纵纹,胸侧具近黑色纵纹。亚种partini及bactrianus的脸颊及下体较白,体型比指名亚种小。亚种partini胸部黑色较多。   虹膜-褐色;嘴-黑色(繁殖期雄鸟)或草黄色,嘴端深色;脚-粉褐。   习性:喜群栖。掠食谷物也食昆虫及一些树叶。通常与人类有共同的栖息生境。
叫声
  单调的啾啾声。兴奋时发出卷舌音chur--r-rit-it-it-it叫声,告警时作尖声的chree。鸣声为单调的一连串啾啾叫声。
分布范围
  世界范围:古北界及东半球;引种至北美洲及南美洲,西非、中非及南非,新西兰,澳大利亚及许多小群岛。在亚洲分布于亚洲中南部、俄罗斯南部、西伯利亚南部、蒙古、中国北方、阿富汗、印度、泰国(除南部)、老挝北部及南部;引种至新加坡。   中国范围:地方性常见于中国极西部及东北的城镇及村庄,于贫瘠地区沙漠绿洲及边缘地带。亚种domesticus见于内蒙古东北部;bactrianus于新疆西北部(包括阿尔泰山及天山地区)东至马纳斯河,南至喀什,最近于青海西部有记录;亚种partini为留鸟于喜马拉雅山脉西藏西南部高可至海拔4600米;partini及bactrianus冬季迁徙至印度北部。

Hhla2b5m.jpg
发表于 2010-10-20 14: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图] 问这不是家雀吧?

[转帖图] 问这不是家雀吧?

[转帖图] 问这不是家雀吧?

[转帖图] 问这不是家雀吧?

[转帖图] 问这不是家雀吧?

[转帖图] 问这不是家雀吧?


黑胸麻雀   
  黑胸麻雀 Spanish Sparrow   雀形目 > 麻雀科 > 麻雀属   PASSERIFORMES > Passeridae > Passer hispaniolensis   描述:中等体型(15.5厘米)的粗壮麻雀。嘴厚。成年雄鸟头顶及颈背栗色,脸颊白,上背及两胁密布黑色纵纹,颏及上胸黑色。雌鸟较为单色,似家麻雀雌鸟但嘴较大且眉纹较长,上背两侧色浅,胸及两胁具浅色纵纹。   虹膜-深褐;嘴-雄鸟黑色,雌鸟黄色,嘴端黑色;脚-粉褐。   叫声:鸣声似家麻雀但较有韵律。叫声似家麻雀但音调较高。吱叫声较深沉。   分布范围:佛得角群岛、南欧、北非、中东、中亚和中国西部。   分布状况:亚种transcapicus为地方性常见留鸟,见于新疆西北部喀什、天山及昆仑山地区的较低海拔处。   习性:栖于旷野及有树的田地。在城镇栖于家麻雀不出现的栖息生境。
xdz3xXKh.jpg
发表于 2010-10-20 0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黑胸麻雀,胸部带斑纹的是雄雀,另一只是雌雀,应该都是亚成鸟。在北京应该没有分布,部分地区有笼养的,来源应是新疆。

" M# X1 ^; S' {. m

    非鸟类识别专家,有请树人版主确认!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2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众网友捧场及点评,在此学习了!没想到一只鸟儿有这么多种类,这回长知识了!

发表于 2010-10-20 1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麻雀看到的多数还是象下面照片的样子,不过从版主分析,应该是家麻雀:灰头、灰颈、耳部无黑色、胸部黑色斑!

$ u" F/ q5 i. L2 g) R# q

 

[转帖图] 问这不是家雀吧?

[转帖图] 问这不是家雀吧?

发表于 2010-10-20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逝去的光阴在2010-10-20 12:47:00的发言:
5 K- p7 x8 s: C) t& W# B

  您是均翅亚目专家!!!

$ ^9 K1 t) e! i

谢谢,没有豆娘可拍,跟着树人版主学识别鸟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7-1 00:21 , Processed in 1.17178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