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01|回复: 26

我还是认为此照片是崇文门(照片的原标注为“德胜门”)[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2-23 0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单开一贴,就不在“rishon”朋友的帖里继续盖楼了。呵呵
我还是认为此照片是崇文门(照片的原标注为“德胜门”)
理由是:
1、看城楼。二层的柱子,与正阳门的明显不同。
2、图上看不到关帝庙的旗杆。关帝庙的旗杆有三分之一高于瓮城城墙,若是在此高度(由门西数第二个墩台上)拍摄,定会看到旗杆。
3、若是正阳门,在此高度和角度拍摄,应能看到东闸楼。

我还是认为此照片是崇文门(照片的原标注为“德胜门”)

我还是认为此照片是崇文门(照片的原标注为“德胜门”)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3 16: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被楼主的城门之疑搅迷了.在这里需要重新理清下思路.查尔德的城门照有确切的编号信息是从60开始的.

9 Y; s# _+ n' `+ B' i

 

9 `: x. j; d3 T9 f) D

引我原帖中的信息:

+ k! x) Z' s! R% w

 

$ T8 \" d7 ~9 H7 |

No.60 前门 图片链接

* G/ y2 B' }1 d& K' q

No.61 前门城楼House on top of 图片链接

/ B' i4 m r, `+ v$ K

No.62 大清门 图片链接

" b: V2 ]- [5 C. F

 

0 }) k" O' H# \1 ~# W

No.64 德胜门箭楼 图片链接

% Z! {: E. Q, B+ e

No.65 德胜门 图片链接

3 D/ C- F; m8 M9 U1 `9 F0 r

No.66 北京城墙 图片链接

8 f. L& [% @3 R% o ]

 

) M( U: [5 S! ?' o$ q1 L, @

编号为60.61.62的疑问较少,就已确认为前门与大清门.63号照片信息缺.

/ o4 G( ]7 D0 M8 v- L0 s; ?5 [( L; M

 

4 C$ A; h! y4 V; C2 J& N

64号其就存在争议.先是这张参考过去大多数人认为的德胜门箭楼

+ R# @0 N) R* w: j& l

 

" C( k- P, s! g' j% i5 V

* p* O! K6 G( B

 

% z( A" v7 H5 R. f5 h* [" ?/ w

65号德胜门,这张也存在争议.

* ~% K+ M- R0 ]) H$ e; g

 

, n6 r6 t: D$ R' b [( X

! j! Q8 d8 q9 g( z2 o N! u

 

$ S% K4 ^& ?8 T4 F# o

66号城墙一张未涉及城门,不列入其内.64号与65号的城门信息都没有具体的来源,是依据照片上的编号确认的.至于城门是哪座?实无一个确切的记载来源.因此大家争议较多.

1 k: ^$ w' n) z5 U+ A

 

! W# e8 F6 d0 x0 I7 m& _8 @) D: N

在无法确认编号信息来源的还有城门两张.

0 [7 E) y: i4 N% G

 

/ _1 K: ~) l1 `1 i M9 q

一张是楼主发的一张,这里也贴出来

) ? B7 `' }4 k- q0 u

 

; ?1 g7 x) {" i5 N9 o

7 r* {8 u2 C* Y( X+ T6 P

 

: E1 O5 I5 b5 q4 T

还有一张也未确认城门信息的是

+ J2 N I# v# ^7 w: N

 

: j! `& }, G. [/ K

8 l( q) |) x& D

 

, j) r! x$ h& X+ f" a& L

就此四张城门大家的说法一直有争议.我先简单的将四张照片依次记为64号、65号、未知1、未知2.

8 r- M9 i. F3 K/ G7 v9 R' `9 p. S

 

; F: G, X3 {# l- a( e3 A

依据照片里城门所呈现的信息来看,这四张照片存在着拍摄时间不明确,无确认信息来源.

8 \: E9 [5 |9 z+ \) V1 }

 

' M. ^- r/ T5 \9 r% c' K0 {: o

64号从箭楼前房屋折射的枯树和楼下人的穿着来看,此为秋冬季节

: y) j5 [$ _5 b( D g9 Y

65号树木茂盛,并依稀可见城墙上生出的杂草.此张的箭楼也可略见杂草.

+ ]$ F+ ^: b3 \

未知1与64号相似,为秋冬时节.城墙上无明显杂草.

' _4 Y' d! o6 |

未知2则与65相似,城墙上杂草可见,并与65号对比,疑此二张为同一城门.

7 @" s* m2 W" k) K, t3 \

 

3 d0 a7 Z) J5 {& J9 i- |0 e, K% F

我尚未从建筑上去探究,不过我想需要说明一点.

) ?& n( {8 m) d) H7 ] t) j

在我上一贴里贴出了Paul Champion的城门照是拍摄于1866年前后.

$ \5 }( y4 V% t, L

Thomas Childe拍摄的城门照于1875-1877年左右.

! e- \9 n$ P5 Q# ?7 p% a4 u" [

庚子前留存的城门照系统成组的不多,为单独出现的较多.所以如果要对比参考的话,

- @: V3 X: T L: [

尽量以庚子年以前的城门照比较对照,庚子时城门被毁,重修城门时存在有细节部分未延续原状的可能.

# f0 p, A# A1 P8 b4 H! H

如正阳门的重修是以安定门为参考的.或许大的规制上面延续以往,但小细节部分不明确.

* i2 }: K. `! k

 

0 G) e$ h% N/ Y" V, v) h* H

不过,我想这或许就是北京城门至今依然被大家所缅怀的原因吧.因为确实有太多需要我们明确和了解的事情,而时过境迁

/ H' ^3 a, ^3 a7 |7 m- y

原来的城门位置变化巨大,完全无法寻踪到原来的一点痕迹,这就更加大了对城门历史的研究和探讨.

7 s9 K+ ?+ |: l7 I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1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rishon”、“北京中轴线”朋友参加探讨!

发表于 2009-12-23 17: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rishon所列出的64、65、未知1、未知2四幅图片所拍摄的城门是同一城门——海岱门(崇文门)。

& K: A+ G* b. q/ f! r, L6 m

燕山深处的判断准确。

发表于 2009-12-23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09-12-23 21:56:00的发言:
& K* U+ M) g5 [( h* w. Z) d

请中轴线朋友说出您的具体理由,在下一定认真听,非常关心,被勾起求知欲了。

+ B$ P9 u( J$ W% d

同样非常想听一下理由.

发表于 2009-12-23 2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中轴线在2009-12-23 17:12:00的发言:
# o* u8 C0 @3 P, o4 }) w( I

rishon所列出的64、65、未知1、未知2四幅图片所拍摄的城门是同一城门——海岱门(崇文门)。

" e E! N# s8 F/ v0 B) Z7 [

燕山深处的判断准确。

5 r3 T6 y- P% A" S# _

请中轴线朋友说出您的具体理由,在下一定认真听,非常关心,被勾起求知欲了。

发表于 2009-12-24 0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期待 64号的光线强弱是个判断依据吧
发表于 2009-12-24 0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64,还存疑,65有可能是崇文门

% b* R; I4 Y4 F- F5 b

 

% ^0 ]" r9 V" R9 E2 @2 Z7 U

未知一、和未知二、应该都是正阳门,印象中延瓮城外墙有弧形连脊商业用房的只有正阳门,好像叫荷叶巷。

3 Q# ]8 L" n! W6 c- r

 

4 y" o4 ]/ b9 Y0 Y" N7 x

另外正阳门楼重建前后是有区别的,如梁柱形状重后都变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4 0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09-12-24 1:29:00的发言:
+ Z7 ~' `7 v' \) d0 h# A5 g

……好像叫荷叶巷。

. [& Z' o8 ~+ r

……

东、西荷包巷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0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看柱子

" U5 O) @: Z7 P+ u( X

这幅照片城楼二楼的柱子:

3 J; a" y' ]8 q8 P* h4 j

& v4 p6 S& I3 h- Q% W. [& z


 

' `" x; u* Q" J8 S6 O

再看正阳门城楼二层的柱子(为清析,用的是东侧的照片。东、西两侧是一样的):

4 r0 P/ i9 u+ p/ H9 [' p. R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0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这幅正阳门的全景。

% L& B8 s& ^- T' u

它和那幅照片拍摄的角度和高度一样(也是在第二个墩台上拍的),只是方向不同。从照片上可以看到西闸楼:

; x. ?! r1 E. O

如果那幅照片是正阳门的话,那么镜头上就应有东闸楼。

, @$ z7 V+ ?* h8 U: D% Z6 W. S

) `. B+ q/ H- ]2 S% w

 

* g& v, U: j3 F2 b5 W

上面的全景中,瓮城中庙的旗杆不太清析。

+ G" v* P) H0 \/ O# q

这幅是在城墙上拍摄的(高度和前两幅是一样的),可清晰地看到旗杆:


发表于 2009-12-23 0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佩服燕山的精神!咱哥俩就这张照片前几年讨论过一次,已经被我翻出来啦:

5 S2 ?9 p' y6 D( Y' d% g9 I- i7 i

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16&ID=26235

# Z! F$ q! H6 N! R6 g/ s

可能时间久远,都忘记了,咱们先温习下老帖子,再继续讨论,也希望各位参与讨论。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09-12-23 8:56:00的发言:
* R" c. ^3 \+ Z/ o( K% g

哈哈,佩服燕山的精神!咱哥俩就这张照片前几年讨论过一次,已经被我翻出来啦:

/ \+ N" y$ z1 r7 |6 x6 f. L7 K

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16&ID=26235

7 N, N, H6 a# Q/ {6 q! B+ f" S+ ~; k

可能时间久远,都忘记了,咱们先温习下老帖子,再继续讨论,也希望各位参与讨论。

6 E& J; k! c& P# i

还要佩服老弟,把这帖子翻了出来。虽然是我发的,可我也早忘记了。只记得曾探讨过。哈

发表于 2009-12-24 1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09-12-24 1:29:00的发言:
$ G# J9 i; ]; ^5 K2 d/ @

64,还存疑,65有可能是崇文门

, L i$ D1 f1 w6 O: ]3 G

 

" Y" }: ?+ |9 `/ @7 s

未知一、和未知二、应该都是正阳门,印象中延瓮城外墙有弧形连脊商业用房的只有正阳门,好像叫荷叶巷。

3 ~0 Z3 p9 D9 ]5 N# `# [

 

7 V8 b, P( }; y" G

另外正阳门楼重建前后是有区别的,如梁柱形状重后都变了

1 ~% e2 o# b+ v. {1 d

应该不是正阳门,照片未知一如果是正阳门,这个位置拍摄能看到东侧闸楼的屋顶,照片上明显只有西侧有闸楼。

发表于 2009-12-24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山深处在2009-12-24 11:04:00的发言:
3 g7 b/ p4 @: l, v7 B: p+ G

和这幅对照一下,与64号照片不同的是:这幅箭楼的前面房屋不多

# T! Q0 u7 ^" ?8 K Z6 U

如果这幅是宣武门,那64号照片就该是崇文门

3 J4 y/ d0 z [2 e0 A

另有一点可以佐证:既然原标注把崇文门误为德胜门,那么这组城门照片就都是标错的

1 S- i* O/ d# s: N. b- k

换句话说,这组照片中标注的德胜门,其实都是崇文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宣武门箭楼.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z% l1 y1 [/ `0 [

这根本就不是前三门。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4 1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中轴线在2009-12-24 9:42:00的发言:
/ ]: s' g) H- z& u& y& z6 Z

初步看,下三张图比较容易做同一认定,虽然有一张是冬季拍摄的。只要认定其中一张便可搞定。

# a5 p" o- j$ U$ r( l& o5 b( w

 

8 z& D6 L, q2 @. H" S5 E4 \

 

* V4 Z \( r* S2 _5 _- A! K) y

最难认定的一张可以否定是北向城门。即使夏至日,阳光也不会这样照在北向城门上。

9 r" i6 K+ M3 |& ]

若是北向城门太阳不会在箭头所指位置,那里是北极星位置。

. ?1 E, J- ]! n8 ?5 ^5 a. j! l, y

城墙上那丛植物确是明显特征,最初我也是据此来认定它们的

+ g+ S. G: k' g* A0 `( V4 S

 

- M$ ~( {8 A6 F& x. O

那箭楼可以肯定它不是北向城门,只是没把握确定是宣武、还是崇文?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4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这幅对照一下,与64号照片不同的是:这幅箭楼的前面房屋不多

0 q3 ^# o3 U! ^2 q2 L% ^

如果这幅是宣武门,那64号照片就该是崇文门

4 v, Y; j5 L6 |( u, w2 \2 T2 r+ w' E

另有一点可以佐证:既然原标注把崇文门误为德胜门,那么这组城门照片就都是标错的

: F b7 ] D' p1 s [

换句话说,这组照片中标注的德胜门,其实都是崇文门


发表于 2009-12-24 0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初步看,下三张图比较容易做同一认定,虽然有一张是冬季拍摄的。只要认定其中一张便可搞定。

3 R/ ^" Z. ]& B6 a1 J* P

 

! D/ A( ?. Z, K. |8 q$ R/ f- ^, `2 b

 

5 l' b+ V8 W2 s4 [7 J1 X p6 O" F



0 K* H. z8 x' ?6 n' j


 

; F; q6 K( f& c% T$ K4 [) ^

 

* w+ ^1 z2 @& q5 d

最难认定的一张可以否定是北向城门。即使夏至日,阳光也不会这样照在北向城门上。

+ h! ~3 R! e9 H! L

若是北向城门太阳不会在箭头所指位置,那里是北极星位置。

# y' T$ D) d$ T/ g

 


发表于 2009-12-24 1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_; t, U# X, m8 k

对比这张1907正阳门细部,城墙砖面大不一样啊。而且两侧垛口射孔的高度也不同。

发表于 2009-12-27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得很有道理
发表于 2010-1-6 0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崇文门无疑~
发表于 2010-1-6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直门在2010-1-6 9:02:00的发言:
崇文门无疑~
/ f. ^' R; V: ]+ G8 e3 u& ^

说说根据.

发表于 2010-2-4 0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LZ图城门与闸楼间上方那点灰色的地方像是东南角楼 要是正阳门 以图中反映的光线明亮程度 应该能看到崇文门
发表于 2010-2-4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一点来分析问题。

4 a3 [" g1 J9 p4 A# a5 j; p" c

 

& ]/ T+ H+ K- T! _; a5 W

先看看编号65.这张图:

8 |) {+ |6 D7 Q1 |2 H

" {$ r8 ^5 O7 m% K; V

 

( N ?! G! c$ J2 B) P* w& ]

第一:闸楼是歇山顶,前三门之一。

' Y( ?- Z; |3 L+ M6 x

 

4 A1 H8 r5 }( J7 D7 b( R

第二;城楼面阔五间,不是正阳门。

- V* w5 g8 H, u# ]/ v6 a9 M

 

6 j0 ~% W* ]1 ?9 n* s. C% I

第三:西侧有闸楼,只有崇文门。

/ ^* _ t3 x& u! F M2 o" \

 

_8 D; j) P$ F- t! O& y" f

编号65是崇文门应是无疑的。

4 H/ J2 K+ n- \+ u- a

 

! V) {$ Y7 Q9 E% X; |3 b5 X

 

7 v/ P9 d: n6 B2 w3 @4 c% _: B0 D

再看楼主原图:

. `. _- L; _5 P/ D: i& ^

, ~: }* K2 E9 i0 Z7 w2 ?

 

- V$ _0 B6 t' ?% L' h

第一:闸楼是歇山顶,前三门之一。

# x, F3 H) C5 F

 

; I* {- W3 |! I) q" G

第二:西侧有闸楼,排除宣武门。

6 @5 V" l/ S0 e: l0 e

 

% k* H. I, @. o5 j1 {2 E

究竟是正阳门还是崇文门呢?

3 n y! L8 _" F9 @/ ]

 

+ U0 w/ f! a- x8 j M* p, H

我倾向崇文门。

7 W1 W4 M {0 S g

 

- m, K8 [, C3 P7 R, d C9 f

原因一,没看到东侧的闸楼;在拍片处应看得到的。

3 D* m! n* R# G4 X3 i

 

3 G; }- F/ @' Z; m! I

原因二,请仔细看楼主原图(新编号图005.),西侧闸楼上排南二孔箭窗透着亮,这是瓮城东侧无闸楼的理由吧。

; K# ]7 ~, k4 H+ I9 k8 t$ p

 

, B9 R) f; R$ d

只是有一点,图005.最右侧中部能否确定不是三头桥桥孔?

发表于 2010-2-4 1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0-2-4 9:30:00的发言:
# G$ F; | R+ S; I) p& i2 A: ~8 p C7 n

简单一点来分析问题。

2 W6 R/ M8 W/ U9 Y( i

 

9 p' e( a7 G" F" G' f$ \. Y

先看看编号65.这张图:

* B+ p4 b) T% C+ e% M0 V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4.崇文门(二) (1886年).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 g" `! e# D6 z, g" X$ {

 

2 v2 p0 e. s7 ~" ` ~

第一:闸楼是歇山顶,前三门之一。

% Y1 C) ~# o3 _" e( }% p$ q0 `; z9 F

 

2 ~+ ]9 d* ?! U: p/ { j

第二;城楼面阔五间,不是正阳门。

: d I2 c; \9 u

 

) `5 X5 ?+ V& K! n

第三:西侧有闸楼,只有崇文门。

- s1 P# P2 `) w. k2 q

 

( Z1 O9 I- x! I0 X

编号65是崇文门应是无疑的。

- Y, a5 R- ~1 R( Z& h

 

' O- N. g3 S% |4 @; `3 e4 [0 ?" O

 

7 X0 y9 l9 S" J

再看楼主原图:

. M3 ]" y3 `! J0 R, g2 m+ ^9 m7 T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5.楼主原图 (1870年).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C' v: f# _# y

 

! k0 J" J- b/ J: S$ J) ^7 E

第一:闸楼是歇山顶,前三门之一。

* m9 ^3 o1 f+ \3 b* q. w* n

 

* E* v8 g% U; b, x+ X, B) Z8 S

第二:西侧有闸楼,排除宣武门。

9 i7 b5 ~8 g& W! w3 e8 f9 P2 c6 }

 

3 S8 h$ g, o) J" q# o) g& F

究竟是正阳门还是崇文门呢?

( _( }7 f2 q$ H# B8 ^

 

7 e0 }; p9 X) K* N1 I4 W* R

我倾向崇文门。

5 A; a" c6 a. y. T$ Q* V9 S

 

+ N$ R! E. |. W s3 {, \

原因一,没看到东侧的闸楼;在拍片处应看得到的。

* C n6 M* `5 K4 ^

 

/ p+ H( u% \3 L; M U! q; i

原因二,请仔细看楼主原图(新编号图005.),西侧闸楼上排南二孔箭窗透着亮,这是瓮城东侧无闸楼的理由吧。

8 h) H, m! C0 B3 |) B3 G7 e

 

5 z8 ^! ~% ?3 X7 M! H

只是有一点,图005.最右侧中部能否确定不是三头桥桥孔?

* F1 O! |( |$ X; j, ~

 

& N2 A' f+ Z# S/ x6 Q- z$ l& _

 

- o( V C) ^3 J& n4 e5 @! a

 

9 E0 r. R o$ f3 T) e$ A' w0 d

分析的有道理 支持这位兄弟

8 }: p3 t, M: X: @) z" D

发表于 2010-9-3 1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应该有所帮助

我还是认为此照片是崇文门(照片的原标注为“德胜门”)

我还是认为此照片是崇文门(照片的原标注为“德胜门”)

发表于 2010-10-18 0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楼这张应该是崇文门,1900年前,正阳门箭楼抱厦侧窗一边有四个,崇文门只有一个。下面是zhaohq网友以前关于正阳门抱厦箭窗的专贴分析。

. \4 l3 {- \7 G. p% F& ~; g: `

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16&ID=65009&replyID=&skin=1

; f: @, R3 Z+ z8 z

 

$ Q1 ] v6 v1 J

 

2 [7 q5 U; l+ `/ q+ X9 g( D/ G2 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5 03:15 , Processed in 1.23461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