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网论坛活跃着很多位花儿市的老街坊,别管认识不认识,看着都觉得特亲切。我的少年时代曾在崇文区花儿市一带度过,家住西花市大街南侧的包头胡同东巷,在手帕胡同小学上学,那个时候一直不大明白我住的胡同和包头——这个内蒙古的城市有什么关系。长大后看《京师坊巷志稿》才知道,原来“包头胡同”是“宝子胡同”的俗名,只是后来俗名成了正名,原来的“宝子胡同”反而被历史淹没了。清代这一片还只有包头胡同,尚没有包头胡同东巷,直到民国年间,才出现“包头大院”这样一个地名,解放后改称为包头胡同东巷。 ' ?# E7 X, U; f& p7 J9 p
我的花儿市我的家(多图)
曾经的包头胡同(来源: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 / ~5 U) W7 h- C5 `0 i) t8 @8 Z# ^ C
! H$ v0 ?, ?5 `) b
我们家以前住在包头胡同东巷靠南的一个院子,里面是一座大庙,至于是什么庙,当时也没有意识去问老人们。因为残败已久,只剩下一个三间的大殿,印象中比周围的房子都要高大巍峨很多,殿内什么塑像也没有,空间都被隔成房子住了人,周围也没有配殿之类的建筑。 : ]5 |0 L( Y; n4 p
我的花儿市我的家(多图)
* Q/ f- K" V6 ` E: d" v
曾经的包头胡同东巷(来源: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
' K$ Q( ^- Z6 ^8 d6 c
: a, a9 W6 ?: \; U$ o+ ~, F+ \说来也巧,前些日子去首博看展览,从展厅出来的时候,恰巧看到墙上挂着一幅民国十七年二月绘制的《京师内外城详细全图》,上面清清楚楚的标示着包头大院的那座庙:积善寺。于是,回家查《乾隆京城全图》,在相同的位置也标记有积善寺。又翻《京师坊巷志稿》,里面也有记载:“宝子胡同,俗名包头胡同。有九泉积善寺。”这样,算是搞清了一个一直以来的疑问。
j' K0 o( ^: `' G/ g
我的花儿市我的家(多图)
/ i- A. u( m u% d! A% f《乾隆京城全图》上的手帕胡同、包头胡同,红框内为“积善寺”三字。(红字为我添加,因为原图太大,此处为截图)
* Z. {) ~+ ~; L& f L : @: m f+ a5 t. \0 y. g
把这一块放大,会看得更清楚。 * r! ^2 x/ O4 U0 b1 Q1 l( q
我的花儿市我的家(多图)
' d( Y, f4 R: Y6 h: }6 G
6 b% D% k n3 |3 ~因为搬家的缘故,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转学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又回去过一次,走在安静的胡同和大街上,感到特别的舒服,我走的这些年,它们依然保持了原来的样子,从里到外透着那么的亲切和温馨。积善寺当时已经是杂院儿,但是,院子的中间依然种有向日葵、搭有葡萄架,院门外的胡同里都是槐树,一到夏天,遮荫蔽日,凉爽的很。那次回去,院子里已经都盖成了小平房,不过,我的大姨、发小儿都在,那些老街坊都在,我还特意看了看曾经是我家的那间南屋,门窗都还是原来的,连刷得漆都没变。可惜,当初没有拿个相机去,要不,也能留下些念想儿。以后一直忙于各种事物,再也没回去过,不成想,那竟然是最后一次见到生我养我的胡同,我的院子,我的家。 9 O' @0 g. ?# Q* s+ ?4 j" H% T5 U

" ?- V- m9 s+ s/ l2 g《京师内外城详细全图》上的手帕胡同、包头胡同、包头大院,篮框内为“积善寺”三字。(来源:自拍)
* z/ \: J" W& X3 G) B# Y5 ?- H ' U5 G5 w+ D; @' h( x( @
2007年春天我再次回去的时候,崇文门外大街已经全然变了样子,道路两侧的绿茵没有了,原来三条口上的锦芳也被挪到便宜坊旁边的一个小门脸里。
, A9 {9 E7 m" c/ m
我的花儿市我的家(多图)
曾经的崇文门外大街(来源: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
. L& S& S+ J: k- u
6 F. M" {+ D! j3 z抬眼望去,那些钢筋混凝土的庞然大物充斥了一切。
T! V5 o7 u0 Z/ ~. m2 |
我的花儿市我的家(多图)
2007年的崇文门外大街(来源:自拍)
# U2 E0 Z; A0 n6 v% f( J
; H. T' F& G/ y. ^向南,到了花市大街西口,花市百货商场没了,什么都没了。倒是往里都走一点,还能看到消防中队保持着原来的样子。
: Y0 g& R; a5 @3 `
我的花儿市我的家(多图)
! o+ t( s7 }( r' E/ e2007年的消防中队(来源:自拍) & j+ f6 \+ g, b" Z; h, m
0 |( a, q! S% X7 {消防中队边上是一条没有名字的小巷,从这里可以直接穿到手帕胡同里面。 l. Z- [6 [* e/ Y* G" H
我的花儿市我的家(多图)
小巷中斑驳的老墙(来源:自拍)
; L# Q H* r# `, P
4 j! F2 q; f6 y& a E) V可是,出来之后,才发现,手帕胡同已经不能再称胡同了,因为,只留下了路南可怜的几处院子,它们都已没有了往日的风采,龟缩在周围的高楼大厦间。 + p* r$ r$ Y& ?4 K7 \+ N# W
我的花儿市我的家(多图)
2 `+ H. Q+ q# Z. t
2007年的手帕胡同48号(来源:自拍) / ?0 L) L: ]! }5 F2 t- R- t$ b/ f
/ P8 f, V9 V+ V2 }% @5 J* Z健康里更是只剩下西巷,变成了死胡同。 " {! I7 L; W1 a+ u3 r
我的花儿市我的家(多图)
2007年的健康里西巷(来源:自拍)
5 C; q, l& C/ o + H, z& ^( y- {, ]! W
手帕胡同西口已经被彻底的压在了高楼大厦下,向东走至尽头,一道灰色的水泥墙挡住了我回家的路。那过去静谧的胡同、连片的院子,都已经被无情的拆光。
! J- E& S9 G6 X# y# C0 f
我的花儿市我的家(多图)
2007年的手帕胡同西口(来源:自拍) ( B0 M4 Y9 ]: Z9 i$ `$ D
; c: ~& ^" i% K! J( V
我真想有一张阿黑哥的神弓,射出一箭劈开那冰冷的高墙。然而,就算墙倒了,那些曾经鲜活的胡同,我的花儿市,我的家,我的小学还能回来吗?我心里那个酸呀,就差眼泪掉出来了。只有在过往的记忆里,我才又从新回到了曾经熟悉的地方:早晨起来,早早的来到南羊市口的小吃店,排队买炸糕、焦圈、豆腐脑,有时候还拿个小铝盆,买几根油条,连街坊的一起带回去。 . V4 q) x0 o8 I7 {% x

9 y! i& P5 d( E F8 n# L曾经的南羊市口(来源:《北京街巷图志》)
, t! o. M/ r9 f& ?, Z
$ x& H$ x, u5 s$ Q- S7 _5 \( S吃完了早点就去上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是在手帕小学的北院东屋里面上课,等到二年级的时候,就到了南院,印象最深的是院子中间的一颗大柳树上顺下来的杆子,那个时候,经常在此爬杆,夏天的时候翠绿一片,人在上面,根本都看不到。记得当时的体育老师姓艾,应该也就30岁上下,我还疑惑,他一个结了婚的大男人还要“爱”谁呢?! 0 f7 m/ @$ J& Z4 V
6 d, ?6 Z' y& f% i
我的花儿市我的家(多图)
6 k- T, T5 F- S# j+ U" {9 A6 n) n3 E) d! @
曾经的手帕胡同(来源:《北京街巷图志》) / b6 |3 t$ S( d# ?- N
! E9 d0 V3 H d& U
由于我的父母都是双职工,所以,在那个时代我就是“挎钥匙的孩子”,中午吃饭就在西花儿市大街南侧的春燕饭馆包伙,想吃什么,只管叫了来吃,饭馆记账,母亲每个月末来结一次伙食费。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小队还在这里举行过义务劳动——帮饭馆的大师傅剥葱,结果杀得我们几个小儿孩眼泪直流。
% Z4 B" G% k, }/ Z) S5 P( I
我的花儿市我的家(多图)
' D V g( r; P2 B" l' ~: ^5 u& g
八十年代的一张地图,篮框内标示的就是“春燕饭馆”。(来源:《北京市区地图册》)
0 [" S t" @2 i8 F0 Q& u; X. d
7 W: z/ Q, T3 M- b3 v一般下午放学后,除了写作业,就是和胡同里的小伙伴们玩,一大堆孩子给有10好几口子。当然可玩的也很多,冰冰棍儿,拍方宝,推铁环,跳房子,春天放屁帘儿,夏天粘知了,秋天拔老根儿,冬天堆雪人儿。 2 @( U; x1 R. I7 Z
3 H+ \, t$ X, \7 s' L, S# B
我的花儿市我的家(多图)
& G Y7 o3 e: D; {/ _3 m% i k1 F ]8 I, f# j9 C, b
曾经的手帕胡同(来源: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
. G) F! O/ j" U1 x 2 N; B4 d; n: o
西花市大街西口的花市百货商场里面有很多我喜欢的玩具,小时候每次经过那里,我都会在橱窗外面或者进去在柜台外面看好久,因为我的“久看不走”战术,妈妈还给我买过一个拉着玩的鸭子车和象鼻子车。尤其是象鼻子车,它的外形是一头大象顶一个绣球,车拉动后,由于有齿轮之类的机械传动,鼻子上的绣球会跟着转起来,垂下的丝绦会随着旋转向外飞开,就像打开的一把伞,很好看。
7 x8 i! q/ m% ? h6 P
我的花儿市我的家(多图)
2 n: C8 T3 _$ `7 [( U5 w2 W曾经的西花儿市大街西口(来源:《北京市崇文区地名录》) 有的时候,晚上父母还会带我去西花儿市大街北侧的花市电影院,或者北羊市口里面的大众电影院看电影,那时候5毛钱一张电影票,便宜的很!!北羊市口里还有一家卖牛羊肉的肉铺和菜站,以前买冬储大白菜的时候,这里就是采购点之一,经常会排很多的人!在东花市大街路北,离北羊市口不远的地方,是一家文化用品商店,面积不大,货品很全,上课用的铅笔、作业本、橡皮之类好多是从这儿买的。 0 E* A3 y) m( ?) I( L
我的花儿市我的家(多图)
7 a$ [# K) @: M) K' ]曾经的北羊市口(来源:《流年,帝都行将消失的古韵》) % q# }, y& R# y+ e
, g$ p/ y9 N7 z/ N现而今,借助马路上的指示牌儿,还能找到北羊市口的位置。 # x7 q6 v" _7 K/ V+ i
我的花儿市我的家(多图)
2007年的北羊市口路牌(来源:自拍)
. u+ s- F5 [8 F* R7 q4 r6 L' v }' } 1 G0 M: K7 T$ ^3 M9 x# P( ]
然而“旧貌换了新颜”后,这还是北羊市口吗?
8 ?- P. ^' c3 U, B! j- [7 G
我的花儿市我的家(多图)
2007年的“北羊市口”(来源:自拍) ( e [$ n8 `4 S) u
7 b7 Q$ q' \: e0 o) b在北羊市口的对面,就是南羊市口,可现在没了,迎面看到的就是一座高楼,在这里截断了通往过去的路,想去排队买我喜欢吃的早点,那是再也不能够了。
j" h7 M6 ~/ }
0 D' a' v7 w6 ^8 f9 f; P0 [2007年的“南羊市口”(来源:自拍) " D/ d6 D1 W2 s; h! I) q0 K: ]- q
# }' A6 M& |" \& L( f/ \
街面上即便新起的万丈高楼挂满了喜庆的红灯笼,可街边缺少了生活的色彩,怎么看怎么死气沉沉。 % Y2 [( [6 }& |/ r
我的花儿市我的家(多图)
2007年的西花市大街(来源:自拍)
) A, f& E# p' {; J2 i- s' S
7 u; v& B' B% p3 R$ D3 g3 s每走到一个地方都能激起回忆的火花,我的发小、同学,付建强、潘留军、华琏、刘德红、郑颖、喻景,你们都去了哪里?我就在这里转呀转,努力的辨认着,但是每一个地方又都和过去截然不同,总想找出些熟悉的事物,可是那些埋葬了我幽静、温馨的胡同的陌生建筑告诉我,这里已经不是我过去的家园,这里已经不属于我。我的包头胡同东巷,它在哪儿呢?我的小学,我儿时经常串游的手帕胡同、包头胡同、刚毅胡同、镜子胡同、缨子胡同、南羊市口、北羊市口、上堂子胡同、北河槽胡同,它们又都在哪儿呢?
0 w2 P8 ~+ o3 m/ e
我的花儿市我的家(多图)
曾经的缨子胡同(来源: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
9 p' r9 ~8 j& a Q
: r j; v9 }, x$ _! ~) |6 g) B
我的花儿市我的家(多图)
曾经的刚毅胡同(来源: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 * K( M; [! m5 Z3 c$ A
, Q, P( [$ K; l! Y* |! j5 X, B0 w
我的花儿市我的家(多图)
曾经的镜子胡同(来源: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
2 U( ~% R* ]8 k( b4 X9 o0 J4 t
! e, t% ~- N) T
我的花儿市我的家(多图)
! A( a$ b* W6 A/ c6 u曾经的上堂子胡同(来源: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
1 p9 z: |3 s7 A% h
8 {& J7 [* a! L, a6 d3 l
我的花儿市我的家(多图)
- j/ l2 y& _, b% h. _& K( t; k曾经的北河槽胡同(来源: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
1 r( A: S1 s" ^7 n, z% B : S" u) }$ E Q9 ~! d& @
也许,只有在记忆的碎片中,那儿时的乐土才能永存。 3 B9 ~9 d9 P# z6 r+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