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演员故意把盲流和流氓说混,观众们一阵傻笑。
" i/ I3 w0 z& d' o5 d" i3 Y. t查词典知道,流氓和盲流意思本来就差不多—— 流氓:本指无业游民。后用以指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 # L# X: `9 S4 e. k2 a9 y
9 ^; z' T" W2 q$ b2 y! K1 o
对于曾经的流氓,还有一个比较柔和的词“游民”。
, E) T/ ?# k. U Z6 n4 U3 d; g游民自古即有,至今仍存,人数多了还是少了就不大清楚了。
# j+ a1 p# ] {: S2 N* D* {$ v游民也分几种。上好的,讲道德守秩序,可以称之为游侠。一般的,平平淡淡,来了,看一看,不招灾不惹事不祸害,又走了,可以称之为游客。这两类人,先不说受不受欢迎,总之谈不上讨厌。但是比起铺天盖地的游民来说,这两类人只能说占极少数。 8 o! j" U6 j& a
, {0 v3 d( K { p6 Y
是游民,就必定有游民意识。游民的目标一般很明确,且目标往往是两个极端:从“能活着”到“活的比所有人都好”。这地方虽说不是老子的,可是老子来了,混好了,妈妈的,地盘是老子我的了;混不好,奶奶的,老子撤了。 6 c5 U$ n! W8 j/ |& C0 C+ {- o
游民意识带有强烈的投机性、一定的破坏性,自卑与自大心态共存,虽然也希望融入本土文化,但是又带着对本土文化的抵触、嫉妒和改造心理。如果发展的极端化一些,就有流氓化的倾向,我是流氓我拍谁。即《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书里说的那样,反社会、拉帮结派、不择手段、有奶便是娘。
. I) e% N7 }" L+ [
% r% i o8 G H5 i8 t- \7 ]% U据说有个调查显示,人到了异地生活,道德约束力就会不自觉的下降。也许一个人在家乡不会乱扔垃圾,不会大声骂脏话,也不会放开手脚做他想做的“那些事”, 可是一旦到了异地,他就会放的开一些。更何况相当数量的游民们在家乡本来就是耗子屎,等游荡到了异地,他们身上的那些闪光点自然会加倍“大放异彩”了。 . m, s8 d6 o) X `
; s: T0 Q8 a; T$ P& H
满街的垃圾;横冲直撞的汽车、电动车;肆意涂抹的“banzheng”“打孔”“租房”“招公关”广告,注水肉地沟油……这是游民们贡献给当代的行为艺术作品。当然还有更高级的作品,那就得靠您自己慢慢品了。 % z n2 V( U( X; J% o- B
3 ]4 ?# [- t% W) c7 U) _- B
在游民的眼神里,你看不到乡下人的淳朴,异乡人的好奇,那是一种很死很恶很毒的眼神。有时候,就算在地铁里看到一个乞丐,你也不会觉得他多么可怜,多么身残志坚,多么热爱伟大的流行音乐,你会在他的眼里看到伪诈,虚与应付,还可能看到恶毒的诅咒。 + O' a/ D L( h+ T# w, k( e0 F6 t
, t% K6 j% J8 _& f9 d- q% Z
游民不是不想安顿,而且也许比原住民更渴望安顿,等到他们安顿好了,有关这段历史的描述,人们会看到“探索”“开拓”“进取”等等字眼儿出现的比较频繁。世界史里不是还有“发现新大陆”,“开拓美洲”吗?
' a7 m. V7 `& n# H9 s……
9 }! Z7 @) e%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