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677|回复: 36

[分享]再拍玉泉山的塔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25 1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出颐和园西门围着玉泉山绕了一圈,主要是想再拍圣缘寺琉璃塔,今天倒是冒险找到较好的角度只可惜没带400的头,最好的角度正好哨兵可以看到,要不然圣缘寺北面的东岳庙大殿都可以拍到。

; A- \9 u$ C$ y; ~ k% x

   好在这次四座塔都拍了,弥补了上次琉璃塔没拍清楚的遗憾。

2 g1 @- ]: L- ]' B3 D) d

 

* b: {+ h: S0 [' w1 A0 @; X

 

% e5 P2 C. `" y" [! V9 ^

   先看妙高、玉峰和华藏三塔: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25 17: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泉山者,诸峰皆塔也。

& W) T2 r" D2 i2 F1 B% \: l3 d0 E

山不在高,有塔则灵。

" J% N5 ~- o" o+ M5 Y( o

水不在深,有泉则明。

, R7 M7 {; w- x- R7 l

山中多寺,持静修清,

) k0 }# }: S; P; S

故曰:静明园也。

/ E$ y8 F/ ~" @8 F

有吴老者,

. | `: A t q+ r/ k

手持千里镜,

& ^6 { Q$ |+ q$ F" F

环山独自行。

+ M8 J; @% X8 P$ Q

远观近取,

! o" Q$ @& [9 K- ?/ V

推拉摇移,

8 c5 h1 K9 M/ B

摄得四塔影,

4 A' I2 o( M7 i! a" C

执着一段情。

5 G& }! D, S- }0 P% m

赢得同仁赞,

4 a. T+ Y! [4 t* ?( d' e

气死警卫兵。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面看华藏和玉峰塔:

) s; ^% ^: l) \6 p

 

6 k& M9 K: B; M5 r% L* |- [. G& u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上次从玉泉山西北拍的琉璃塔: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望双塔: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琉璃塔和峡雪琴音: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6: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妙高琉璃双塔(这个位置可以拍到四座塔,但树枝遮挡较严重):
发表于 2010-1-26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淀大如海在2010-1-25 23:57:00的发言:
是不是现存的那个景陵桥还是文物呢?
6 c: e2 I- M( M9 b# p

就剩碑亭了。明景帝宝顶建了三个标准的门球场。老干部正在自得其乐。牛着诺!其他都没有了。

发表于 2010-1-26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泉山的水源头不是樱桃沟水源头吗,怎么又跑岫云寺去了?
发表于 2010-1-26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老的作品真是太漂亮了

. L# H/ a0 g2 R+ s

记得与吴老的结识还要感谢那次老和尚的牵线搭桥呢

" U6 h) ?: Y2 g* G4 [$ ^% w

 

发表于 2010-1-26 1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吴老~~~欣赏···层峦数塔~~~
发表于 2010-1-26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
发表于 2010-1-26 1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颐和吴老“冒险”拍片!真的不容易!
发表于 2010-1-25 18: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吴老分享,向您学习!
发表于 2010-1-25 1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天去西苑,跟您遛一遛.

$ @4 t* E1 A3 ]9 q/ o

谢谢分享了!

发表于 2010-1-25 1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颐和园琉璃塔形状确实与玉泉山的极为相似。

( H1 d8 Z( J; p9 v/ ? \

2,颐和园琉璃塔这张的光影极为斑斓美丽。

. U+ F: i, e* `* A K7 a

3,计算脊兽数目,不含前边的骑凤仙人和后边的垂脊鸱吻,一般都是单数,一三五七九,只有太和殿10个。

, a! R2 k9 p2 ~1 L2 N

4,但是颐和园琉璃塔的黄色部分,是龙凤两个脊兽,较为罕见。

' u6 @8 N/ c" H( { p5 U) Y7 x% e

5,很有意思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7: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0-1-25 17:02:00的发言:
% k' o6 A- u- b6 ^6 e* k

玉泉山者,诸峰皆塔也。

) n/ e' ~$ _& m9 I% @# N

山不在高,有塔则灵。

- c. |) }0 E0 m6 c

水不在深,有泉则明。

: _' O, Y2 R: F: L

山中多寺,持静修清,

! @0 H Q& ^, G

故曰:静明园也。

6 N3 n) N5 n! D( T$ B

有吴老者,

6 q( e/ x T; d/ a. }

手持千里镜,

$ C& G4 V+ l( _4 C2 U

环山独自行。

) s( q, W' H# ^/ d9 d

远观近取,

5 g# ` i) ?+ z

推拉摇移,

2 T7 i' ]( Z3 X# {! o

摄得四塔影,

) f5 S9 n# h* h3 M1 s, v

执着一段情。

9 q% H& ^9 i( _' W) F

赢得同仁赞,

( s( v1 k. r) w% h2 c

气死警卫兵。

5 {6 i: z' l! m" @& a, S( n

谢谢陆老师浏览并赋打油诗。当代圣缘寺琉璃塔的照片确实不多,一般人也很难发现,就是看到要举相机还得避着警卫,哪天拿400的头去拍,树一发芽在哪都就看不到了。

% y9 W, a" g$ F+ R4 R0 \. E

   和颐和园的对比一下:



发表于 2010-1-25 1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业,吴老
发表于 2010-1-25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吴老,头一次注意原来琉璃塔的上三层是三种不同颜色的琉璃瓦。
发表于 2010-1-25 2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头回见圣缘寺琉璃塔的现代照片。吴老在什么位置拍的?
发表于 2010-1-25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老的三次玉泉山系列,拍的片子,实在太棒了。好象如亲临园内。我有一个地方不知你去过没有。坐三一一路娘々府下车往明十四陵方向走。先进干休所、可看过景陵后、往右走。沿着楼房。出边门、沿着修得很好的上山步道。一直上山。到山上的新修好的一堵长墙、右拐、再沿上山步道走。走到头。一个休息平台。视野宽广。对面的玉泉山,清楚无比。再架上大炮《相机加长焦》、一览无遗。假定距离够的活。一点树杈档着都没有,不知道这样的地点,行不行。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逍遥游天下在2010-1-25 21:09:00的发言:
吴老的三次玉泉山系列,拍的片子,实在太棒了。好象如亲临园内。我有一个地方不知你去过没有。坐三一一路娘々府下车往明十四陵方向走。先进干休所、可看过景陵后、往右走。沿着楼房。出边门、沿着修得很好的上山步道。一直上山。到山上的新修好的一堵长墙、右拐、再沿上山步道走。走到头。一个休息平台。视野宽广。对面的玉泉山,清楚无比。再架上大炮《相机加长焦》、一览无遗。假定距离够的活。一点树杈档着都没有,不知道这样的地点,行不行。
2 j/ p- V( Z0 x' K/ ~% \5 k

谢谢您!哪天去一趟.顺便看看西小昭、西大昭、宝藏寺等。

; ~1 Y8 J$ ^4 d0 H; g

 

) S3 H0 x) j2 p0 k' ]

 

: B4 A# V' t$ S; o( P) H \

 

4 S! {# y6 H3 {8 V E' R* T4 \4 F

同时谢谢各位浏览!


发表于 2010-1-25 2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欣赏了!
发表于 2010-1-25 2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照片的角度我很熟悉,这个桥应该是09年修的,当年养水湖的位置,这条桥跨的这条是北长河,历史和现在的水源都是玉泉山内的泉水,只是现在不知道里边的泉还冒不冒水了,近些年这地下水位降的……
' W8 S- e$ p1 j1 @: G2 l听人说,玉泉山内泉水发源自潭柘寺,源远流长~
发表于 2010-1-25 2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逍遥游天下)吴老的三次玉泉山系列,拍的片子...

是不是现存的那个景陵桥还是文物呢?
发表于 2010-1-27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琉璃塔拍的那么的光彩夺目  赞
发表于 2010-1-28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泉山在北京万寿山之西,金章宗时在山麓建行宫,元、明又建昭化寺、华严寺,清康熙时建澄心园,后改静明园。天然背景,人工雕琢,魅力迷人。玉泉山有“天下第一泉”,是燕京八景之一。《日下旧闻考》云:“山有石洞三,一在山之西南,其下有泉,深浅莫测。一在山之阳,泉自山而出,鸣若杂佩,色如素练,澄泓百顷,鉴形万象,莫可拟极。一在山之根,有泉涌出,其味甘冽。洞门刻玉泉二字。……以兹山之泉,逶迤曲折,蜿蜿然其流若虹,故曰玉泉垂虹。”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多次观光京都西郊,他们描绘玉泉山的诗词不少,足见对玉泉山的挚爱情怀。这里只摘录他们描写玉泉山的诗各一首,加以比较分析,阐述其风格不同的特点。
康熙《玉泉山晚景》:

  晴霞收远岫,宿鸟赴高林。石激泉鸣玉,波回月涌金。

  薰炉笼翠竹,行漏出松阴。坐爱秋光好,然静此心。

雍正《初夏至玉泉山》:

  绿野薰风至,夜来春已过。扑衣落花絮,贴水出新荷。

  浪暖鱼吹沫,泥香燕作窠。临泉聊命酒,披拂爱烟萝。
乾隆《初秋玉泉山》:

  山翠引鸣镳,波纹荡画桡。秋清望愈远,岁稔乐偏饶。

  云敛天光迥,林疏峰势遥。仓箱看在即,稍可慰衣宵。

' j$ N( t, x: h; W' E- L# Q


可惜,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不还给老百姓?如果有一天老百姓也能上玉泉山愿看到先生更多的玉泉山水佳作。

发表于 2010-1-28 1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79年的《市场报》曾说要开放玉泉山。

7 o' Y& j" Q6 g/ Q

我后来还去颐和园北门附近打听过。一老者说:想都别想,那可是鸟儿都飞不过的地方!

发表于 2010-2-18 1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拍的真好,一般哨兵是不让拍的
发表于 2010-2-21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欣赏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0 05:37 , Processed in 1.22008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