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36|回复: 18

[原创]北京人的悲哀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5-3 1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去人肚子里素,没什么油水,所以口子师傅的菜多以硬货为主,比较挡嘴,现在人肚子里油水多了,口味也丰富了,所以对老北京传统口子菜逐渐淡忘了,导致现在真正能做传统口子菜的师傅都几乎绝迹了。现在很多老北京饭馆做的传统菜都已经改良了很多,根本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而且现在去老北京饭馆吃饭的大多数顾客以外地人居多,根本不知道老北京传统菜的味道,所以在当今经济社会利益的驱使下,大多商户都以利益为主,不会把老北京菜的真谛给真正的传承下去,这是本人感到最悲哀的事情,不知道若干年后,生活在北京的自己的子女还会不会知道什么叫独咸茄儿,什么叫芥末墩儿。不知道热爱老北京文化的老北京网的朋友们有没有同样的感觉。就像随着高楼的群起而越来越多的胡同儿的消逝一样,难道真像老盘子所描述,大清国真的要完么?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5-6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人都快绝了 还传个屁
发表于 2010-5-3 1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历来是难题
发表于 2010-5-26 1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丰盛胡同67号在2010-5-26 13:07:00的发言:
p! j+ \) i4 P+ v5 z. T

大街上一溜儿饭馆,甭管是什么口味,您看看那厨子老板有几个北京人?

! N+ |5 K8 e' x! `6 j9 P& @0 Q/ ^. ~

过去也没几个是

发表于 2010-5-26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街上一溜儿饭馆,甭管是什么口味,您看看那厨子老板有几个北京人?

发表于 2010-5-26 1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独咸茄儿,芥末墩儿
发表于 2010-5-26 1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ansh0058在2010-5-26 13:43:00的发言:
独咸茄儿,芥末墩儿
: l. B+ k" O2 L) J8 z% v9 B

我妈妈刚做了,和我姥姥做的味道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2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独,茄得儿话音

' i4 T+ O' d* g$ G7 j" i7 C9 v7 A

 

发表于 2010-5-26 1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各位:是"独"还是"笃"?
发表于 2010-6-2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人北京话都快绝了,谁来传承?指望当官的和开发商传承?
发表于 2010-6-2 0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6-2 2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元到明、从明到清、从清到民、再从民国到当朝,房子盖了拆、拆了盖,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就连地球都会消亡,更何况附着在地表的所谓文明了,想开点儿吧。

发表于 2010-6-3 1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不久,买了本《京味儿》看,嘿,敢情!

, O7 b4 U; m: F+ O& R; b* i) x# o

卤煮都有大来头,可终究还得改良。也许呢,改一改,还真能从了良。惟一令人担心的,是把好习气给改没喽。比如,会吃的不浪费,能琢磨着化腐朽为神奇的这点子功夫,现而今估计没人有这闲情逸致喽。味儿怎么变都成,对待吃的这点子雅趣没来,才是最大的悲哀。您说是不?

发表于 2010-6-3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看过了,比一般写饮食的都好。
发表于 2010-6-3 1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LS,这书我正想买呢。
发表于 2010-6-3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北京人的悲哀

[原创]北京人的悲哀

8 J C/ O8 x' g4 ?

内容简介

& c& _' b* w: k) O# ?
《京味儿》内容简介:要想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最简捷的办法是瞧瞧他们吃点儿什么。北京人注重体面,讲究礼貌,无论贫富。都不能失了身份。反映在吃上,无论是宫廷御膳还是市井粗食,都蕴涵着真正的手艺。《京味儿》所记录的,是那些惟有北京才有的,最地道的北京滋味。
《京味儿》所要传达的,并不仅是这些吃食的正宗做法和吃法,甚至也不只是那些已经和正在消逝的京城的字号,规矩,实诚和雅致,更有一种北京人所特有的生活态度、为人处事的方式。它们构成了地道的京味儿文化。这种生活的艺术,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
5 o) Q' M- [- U M

 

. d$ |9 M' z4 t- L1 e

作者简介

# g! b5 E, z' {7 o/ u
崔岱远,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地道的北京人,打小儿在紫禁城边儿的南池子长大,做过工程师,现为某出版社编辑,编辑过百十来本书,在《光明日报》、《北京晚报》等媒体上发表过多篇怀念北京的文章。2007年出版了《看罢西游不成精》一书,曾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连播。
* m/ a7 j1 m1 C3 ]+ t4 k

 

1 |1 f' Y4 S+ i+ @7 z

目录

0 b; U3 a b3 g7 x

北京滋味(代序)

天地一家春
豌豆黄儿·惊梦
北京菜头牌
无鱼不成席
煎鸡蛋容易吗零

谁也不是吃素的
夏天离不开的芝麻酱
吃的就是个顺溜儿
水牛儿,水牛儿
伏天的豆腐,冬天的茶

家传烧茄子
飞上天的鸭子
北京的背后是大草原
荤里素
烧饼?还是火烧?
自来红,自来白
不见荤腥的荤菜

红红火火数九天
大白菜,俗中雅
穷人解馋
幸福的珠串
腊七、腊八儿,冻死寒鸦儿
过了腊八儿就是年
新年头一口儿
后记
……
9 E& |0 Z1 I/ {) h- z7 q

后记

C' T/ Z1 h- Q K8 c6 V
写这本书的直接起因是和几位书业同人在杭州太极茶楼的一次闲谈。当时由茶而扯到了吃,扯到了怎么做,怎么吃。没想到我顺嘴说出的,自认为是平淡无奇的几道北京菜的做法和吃法,竟被朋友们笑谈为“吃经”,进而鼓动我写成书出版。
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市井俗事”会有人读吗?我怀疑。于是试着写了两篇发在博客上,不想,写起来感觉非常顺手,而且没过两天点击率竟过了万。
我是那种现在为数不多的、地道的北京人。因为,我是在紫禁城朱砂色的大墙边上长大的,我爷爷、我爸爸也都是在那儿长大的。小时候,夏天的每个黄昏我几乎都在天安门前那两个石狮子的肚皮底下钻来钻去,直到最后一抹晚霞飘落在西长安街的尽头;冬天的每个清晨我都能看到夹杂着两三只点子的成群白鸽掠过东华门巍峨的城楼,徘徊在筒子河清冷的上空,那萦绕着紫禁城的阵阵鸽哨声,回荡在我的耳边。
) T, E# C$ U1 J/ I: U

 

发表于 2010-7-27 0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北京 要吃地道老北京的家常菜 不好找  

- U/ Y* g6 [3 `7 Y. \0 g* T* a+ t

 

发表于 2010-7-26 1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芥末也不是那个芥末,白菜也不是那个白菜,将就做出来也不是正宗的味。
 楼主| 发表于 2010-7-26 1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有了,我就把他改回来,当回老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05:54 , Processed in 1.16989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