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侯磊兄向我展示了一本书,介绍河北赤城县古迹。我本对此种县志类的古迹书籍颇感兴趣,于是翻看。书中彩图页更有两处明代大墓的照片,这便加深了我前去考察欣赏的信念。于是邀约侯兄同去访古。由于手头资料有限,所以本文多为叙述古迹现状,具体历史沿革尚须深入考证研究。 去赤城县应从十三陵——永宁——白河堡一线行进。途中风光旖旎,间或远山中有明代敌楼残存,更现古风悠然。进入赤城县界,走下堡——长伸地——巡检司方向。长伸地城为古城一所,值得参观。古城的保存状况尚可,但城墙均为夯土残迹,城砖被村民用去建设。西边山顶有敌楼“镇虏楼”一座,保存完好。由于当日考察项目较多,不得已放弃之。城北门券洞尚在,清晰可见拱券形制。村中还留存大戏台一座,有漠北古风。虽经文革破坏,但大体建筑仍完好。壁画、对联、彩绘等虽被革命标语涂抹,但一些戏装扮相的古画也略微可见。据访,此戏台现今仍旧使用,每当节日便打鼓唱戏,十分热闹。 从长伸地城出,经巡检司、红沙梁等小村,直到出山,面前便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景色,右行上112国道向北,可到达龙门所城。龙门所现在应该是中心镇,有集市,民风淳朴。城中古屋很多,还有关帝庙几间建筑遗存,门口一对石狮与北京延庆县石狮造型相似,雕工古拙、造型生动。龙门所城城池保存状况不如长伸地城,仅东北有夯土数段,镇北里许有一烽燧状土台,此外城池遗迹别无他物。不过此地最令我兴奋的还是镇北张家窑村的明代平羌将军都督同知董继舒家族墓地。由于未到收割季节,玉米长势良好,墓地完全掩盖其中,经过几番讨教,终于寻得。墓地最南为牌坊两座,为一间、为三间,均有额题。但保存状况不好,云头、吼兽等物均丢失。明代牌坊建筑较矮小,我近前观察时,也仅比我高几十公分而已。其后为雕花石墩两个,应为华表遗物。还有门墩一个,显见此地原有墓门一座。石羊二,一立一倒卧,立者无首,倒卧者较完整。石翁仲二,为文官,均无首。对照照片,还应有石狮一对,今仅余底座,可见被盗不久。此处墓地多为土坟,只有最北两座是大坟,有地宫。西边已破坏为大坑,东边地宫尚在,但建筑形制较粗糙,运用材料较简陋。 出龙门所城,过样田——柳林屯而下公路向北,即到杨家坟村,进村向西,北望。但见硕大宝顶一座,这里就是明代颖国公杨洪家族墓地。在我所见人臣墓地当中,感觉此处气势颇大。且不说背面的山、前面的平原,只说那硕大的宝顶、矗立的石碑,便可感到苍凉的漠北遗风。墓地现存有宝顶残迹三座、硕大宝顶一座、金字塔状大土坟一座、石碑三、倒地石柱二、石牌坊一以及土坟若干。这里的墓葬状况和董氏先茔一样,不论大小墓穴均被盗掘,一片悲凉。而且对照照片,大宝顶前的五对石象生和牌坊上的石雕门楼也已被盗,幸被追回,存放于县文管所。对于省级文保单位,保护力度应当加强为要。 返回时向西,经过赤城县城可参观鼓楼,该楼与北京周遍诸县鼓楼建制大体一致,不赘述。从县城经郑家庄——沤麻坑——三岔口,便到达本次行程最后一站的龙关镇城。尚须提出的一点是,在经过三岔口后,公路北侧有长城遗址,也仍旧仅有夯土而无城砖,但气度宛在。龙关镇城内有古塔一座,名重光塔,可以登临其上而凭栏远望,十分惬意。但今日塔门已被紧锁,故而十分可惜。龙关镇城城池保存状况较好,东侧北侧夯土城墙均留存有2公里余,城北门亦尚存。 至此,本日游览考察过程结束,赤城县仍旧尚有古迹若干处,只好留待重游罢。 长伸地城南墙及镇虏楼
长伸地城戏台
长伸地城北门
龙门所城关帝庙遗迹及石狮子
董继舒家族墓
四柱三间牌坊
石羊
石翁仲
董氏先茔西北侧地宫
杨洪家族墓的三座残宝顶
金字塔状大土坟
杨洪母亲神道碑
杨洪大宝顶
牌坊
远观
赤城县城鼓楼
龙关镇重光塔
龙关镇城墙东北角
龙关镇城北城墙
" A. ^7 V' \" x- j. 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7 14:50:0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