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太监是慈禧的近侍,说河间话,二品顶戴,权势显赫。查历史记载,有此身份的真实太监只有李莲英和崔玉贵二人。
1 E+ y5 |( J) U* F: V: t 李莲英出生在直隶河间府。有人明确说,他是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甲村人。根据其墓志铭记载,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9岁入宫。清宫档案也证明,他的确是在咸丰七年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当太监的,但年龄是13岁。关于李莲英身世,民间传说具体而生动,说他原是河间府一带的无赖,因私贩硝磺入狱,出狱后改行修皮鞋,被称为“皮硝李”。后来他来到北京,由于掌握了一套梳理新发型的技术,又托同乡太监沈兰玉介绍,进宫当了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并由此受到慈禧宠爱。然而,民间传说与墓志铭和清宫档案中记录的李少年入宫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显然是编造出来的。但这种说法流传很广,甚至后来朝中大臣弹劾李莲英时,还在奏章里把李莲英叫作“小篦李”(“篦子”是过去妇女梳头的一种用具)。李莲英入宫后名叫李进喜,进宫14年后才由慈禧起名连英。他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跟前。此时太监安得海正得慈禧宠爱,红得发紫。两人虽同时进宫,地位却差得很远。后来安得海因过分张狂,终于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在同治八年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砍头。李莲英是个十分聪明乖巧的人,他从中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李莲英不仅学会了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墓志铭中说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也就是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厚,多少年来不敢松懈,这也算是李莲英成功的秘诀吧。同治十三年,26岁的李莲英任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这个职务一般需进宫服役30年才有资格担任,而李莲英此时进宫刚满17年。光绪五年,李莲英出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随着慈禧日益大权独揽,李莲英的声望地位也变得显赫起来。李莲英31岁时,就已经可以和敬事房大总管(清宫太监总头目)平起平坐了。光绪二十年,46岁的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即镂花珊瑚顶中饰小红宝石。虽说这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但这是太监中从未有过的。雍正皇帝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慈禧却为李莲英突破了祖上传下来的规矩。1908年慈禧病死后,李莲英出宫在北京南花园养老,结束了他的多年的宫廷生涯。宣统三年二月初四(公元1911年3月4日)病死在南花园私邸,葬在北京西郊恩济庄太监公墓。墓毁于“文革”
& p4 \* v0 E" ~4 |( J3 T6 K崔玉贵的生卒年月不详,又名崔治世、崔建堂,大城县崔张吉村人(原属河间县辖)。幼年家中很穷,一家五口在一间屋中安身。由于连年灾荒,难以度命,年仅12岁的崔玉贵就在家身阉净身进京。崔玉贵先在庆王府当太监,后来宫内成立戏班子,崔被举荐进宫在升平署戏班演戏,在光绪年间升任二总管,授三品衔,亮蓝顶戴,从此得以发迹。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京师,慈禧命崔玉贵把珍妃推入井中溺死,随后崔玉贵和他侄子崔晋丰随慈禧逃往西安。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慈禧又派崔玉贵回京探听消息,获悉宫内皇妃等均安然无恙,慈禧、光绪帝才于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一月由西安回到北京。慈禧为安抚光绪帝,把珍妃的尸体打捞上来,重新装殓,厚葬,而把罪责加在崔玉贵身上,并削去崔玉贵二总管的职务,撵出宫门。崔玉贵被撵出宫后,不愿住私宅,则住在立马关帝庙内,与服侍他的徒弟一起种稻劳动,约于民国14年左右因疽发背病死在立马关帝庙,葬在北京西郊太监公墓。
* A: |' U( H! y$ D: X2 k' u6 V8 K& o5 k从顶戴的品级和出宫后生活看,《茶馆》剧中的庞太监有李莲英的影子,但李是矮个,崔恰恰是高个。 ) {* B6 T; Z& E
庞太监娶妻不是个别现象。从汉朝开始,就一直有太监娶妻的事情,太监的妻子多为宫女,他们的结合当时称为"对食",这种宫女称为“菜户”。既然太监并没有性能力,为什么他们还要娶妻呢?这一情况引起了很多不同学科的专家的兴趣,长期的研究也产生了对这个问题的一些解释。一种观点认为太监娶妻主要是为了处理家务。按照宫廷规矩,太监之间等级森严,大致分为总管、首领、御前太监、殿上太监和一般太监。侍候帝、后、太后的是总管、首领,妃嫔身边只是首领。各管事的上层太监都有自己的小厨房和花园住宅,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太监,尤其是上层的太监,自然有很多家务事要处理,那么比较好的办法自然是娶妻成家。对这种观点有一些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仅仅家务事不能称为太监娶妻的理由,因为他们大可雇佣女佣。"此则雇用女佣足矣,何必定须正名而娶妻室?且有诸皇帝所赐,更有一妻不足,增至二三妻者,抑亦怪矣。"那么太监娶妻会是出于什么原因呢?有人说是出于对夫妻生活的向往。皇帝与众嫔妃之间的夫妻生活,太监自然耳濡目染,难免产生歆慕之心。尤其敬事太监更是如此。敬事太监是负责执掌皇帝闺房之事的太监,由于皇帝嫔妃众多,所以如何选择嫔妃陪宿,敬事太监有很大的关系。每天太监都会托着一只银盘,里面放着十几张乃至几十"绿头牌",上面写着嫔妃的名字。皇上晚膳用毕,敬事太监就会呈上"绿头牌",供皇帝选择。但是皇上并不可能对众嫔妃的情况了解得很详细,所以自然会询问敬事太监的意见。长期与皇帝的夫妻生活接触,自然对太监们产生了很大的刺激。有人认为这就是太监娶妻的原因。从另一个角度说,一年之中轮不到皇帝宠幸的嫔妃非常之多,所以敬事太监常年都会受到她们的孝敬。嫔妃的签牌要想有机会放在盘中,就需要太监的帮忙。因为这个关系,敬事房的太监就可以对这些女性下手,当然,处女他们是不能乱来的。但是一经皇帝宠幸之后,妃嫔智慧大开,可能兴趣渐浓。自然,当她们欲念旺盛时,也会饥不择食地选择太监的。毕竟太监总算是一个男性,年轻的小太监常得到亲近的机会,称“上床太监”,已经是宫中公开的秘密。如此一来,太监自然会乐此不疲,那么他们就会娶妻法定了。 * W" V- J( h8 e
现在公认的清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太监是孙耀庭(1902—1996),小名留金。天津市静海县西双塘村人。宣统元年(1909年)净身。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宣统宣布退位。孙还乡先后在本村傅学舜、傅学兰私塾学习。后通过他大嫂认识的原醇亲王府(北府)太监贺德元介绍,于1916年,到原清朝摄政王府,其时,正赶上原清朝载涛贝勒(即溥仪亲叔叔)处要人,孙耀庭就去了载涛处当差,载涛给孙起名顺寿。1917年孙耀庭离开载涛处,回到老家,不久又通过宫内北花园太监首领欣衡如,进了紫禁城,伺候九堂副督领侍任德祥,后又伺候端康皇太妃、“皇后”婉容。1924年11月5日随溥仪从紫禁城回到原摄政王府。载沣(即溥仪父亲)让孙耀庭回了老家。不久他又回到北京北长街的出宫太监的居所万寿兴隆寺居住。溥仪充当伪满洲国“皇帝”后,孙耀庭曾去长春溥仪处当差。后因患病离开长春回到北京。一度住京西蓝靛厂的太监庙---立马关帝庙,并任过庙的管事。因此在解放后曾被划为“地主”。“文化大革命”后,他住进广化寺一直到逝世。他在91岁时曾书写“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条幅,以表达自己的情怀。现在北长街北口路西的万寿兴隆寺山门仍存,立马关帝庙也有遗存。这两座庙都是老年太监出宫后集中生活的地方。最有意味的还是孙耀庭的对联,颇有现实意义: / z" C \0 a* i0 s3 u4 f! Y1 g/ ?
国正天心顺 官清民自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