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w0 z# K6 ]& I$ ^& h 北京旧时的端午节
- `9 {& S* |& t; i
- z6 w+ F( L1 [
fficeffice" />
. \' J+ Y2 f; R% ^: @- v- A 2010年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跟端午节紧挨着;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动静不小。据说组织了一百多项活动。宗旨是“非遗保护,人人参与”。目标为提升公众认知,引领文化自觉。
" P# e% I3 T* H7 W, z K4 C
北京人管端午节叫五月节。中秋节叫八月节。加上过年(春节)。仨节。穷人把节看得挺重。草根百姓的男孩子,长到十二三,就送去学徒。学买卖、学手艺,都三年零一节出师。学徒成了伙计,就挣工钱了。节,关乎钱,能小瞧?平时粗茶淡饭,过节吃口好的。能不盼?多住杂院,邻居之间,难有隐私。大人过不起节,啃窝头咸菜,关上门,谁也不知道。孩子行吗?干瞧着别人家过节?多少好赖都得预备点。孩子不能不过节。冲孩子,也得重视节!
% J: p/ Z1 y( d 孩子就更把节当事儿了。拿五月节说,一过二月二,就惦记上了。男孩儿看苇塘的苇叶,井台的马薕;为包粽子物色材料。女孩儿更忙,不兴上学;女红针黹必修。五月节,能大显身手。在土地庙买花样子,极薄白纸,剪成花草虫鱼、人物鸟兽,买回贴在布上。五彩丝线,按样绣出。五月节绣五毒:蝎子、长虫、蜈蚣、癞蝦蟆、蝎虎子。给小孩绣兜肚绣鞋面,自家的、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有求必应。不求也送。又是人情,又显手巧。再就是缠五彩粽子;纸胎缠丝线。串起,坠玻璃珠、穗子。饰物。常缠好拆开,重新缠。反复到节日当天。才算完成。
: d. e( x! B$ c9 Z
街上、胡同里,节前热闹。过节的必须品,送到门口。红樱桃,黑桑葚;绿蒲叶,带白茸的艾子;朱判儿,倒灾葫芦;包粽子的原料;串好的五彩饰品粽子、琉璃葫芦、“五毒”绒花。也有推独轮小车,大圆笸箩盖白布,筷子上顶个粽子,插笸箩边上。吆喝“小枣大粽子”!闹腾好几天,初五过晌,节日的市声才消停下来。
( j' n7 d' {# m8 n 五月节的来历甭说了。祛毒驱邪是一项主要内容。吃桑葚,不招苍蝇;蒲叶形状像剑,称蒲剑,利器挡妖邪;艾叶香气馥郁,去污秽。挂门框上方。“朱判儿”,纸上朱砂画判官像(捉鬼的钟馗),挂门正上方,驱逐妖魔鬼怪。剪纸葫芦(有的复杂,有的简单),口朝下,斜贴在门楣上,倒栽,谐音倒灾,灾难倒干净了。过了五月节消灾解难,毒净邪除,平安到明年端午。
, [0 I( V0 Q; B# z
朱判儿,提得人不多。别处不知道,北京兴。香蜡铺卖,也有下街的。木版印的,红色单线;说是钟馗,文官的打扮,武将的姿势;双眉倒竖,二目圆睁。手舞宝剑,作格斗状。昆曲著名剧目《钟馗嫁妹》,讲的就是这位。他唐朝人,科举中了状元。可长相奇丑。皇上在金殿召见,上得殿来叩头谢恩。引起议论:状元太难看了。钟馗受不了这羞辱,“士可杀而不可辱”,一头撞向大柱子。当场死亡。后来,皇上病了,久医不愈。一天睡梦中,见一人着新科状元衣冠,在殿角墙边逡巡。问“谁人?”“臣钟馗”。忽见自殿角拖出一小鬼,惊醒。病愈。遂叫画工画出梦中的钟馗像,悬挂辟邪。后来民间挂朱判儿。
, A0 n% A& X4 d% Z2 U$ S 千百年来的节日传统,寄托人们对平安美满的向往、企盼。代代相传,统绪不断。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固有内容,如同白天工作,夜晚休息一样。无须特别提醒。认知久,自觉守。是为传统。
2 g! W+ U& j# ?+ |- Q( d( M
+ g9 a2 u) x$ d7 n 2010、6、16。灯下。
4 c8 b: Y& q6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