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N S; f6 H6 `. K. @1 P
(三)仙人脱衣 ( K4 ]$ T% A0 i T" k
4 ]) c& ]0 j( g6 p1 i. p& s
今天聊的这段,是拿活人做道具。具体说,是和一起作艺的小孩子共同表演。
' C4 g& L( S9 G) Q ' h2 t& [9 ?, X2 H1 ?! W/ K
街头变戏法的卖艺人,通常都安排个小孩儿帮忙打锣。为什么呢?有这么一些原因:一是情节的需要,街头卖艺需要聚拢人气,开场要先“圆黏子”(行话:即聚拢观众)。变戏法的要敲锣,敲锣就需要个帮忙的,或者找个学徒小伙计,要不就是自己的孩子。(那个年头孩子可不像现在这么娇气,说句文明词,叫“粗放式饲养”)自己的孩子跟着自己“上地”(地摊卖艺)是理所当然。二是变戏法需要的节奏、气口,都需要响器助威。起码有了这口锣,省得净凭艺人用肉嗓子干喊。老爷子的话:“就这样,嚼这一天话,还累得心里肺的干痛呢”。另外,小孩儿人小讨人喜欢,打钱(向客人要钱)客人能多给。跟着跑跑腿,看个堆儿什么的,两人好作伴。有的时候,有小孩帮衬着还能抓点噱头: ) g4 R! s1 M F) o" |! A
& u1 k, k% Y. s7 Z% l/ @
一答一对的词是这样的:
$ ]$ Z% K0 I4 z1 i( B1 a) q
6 n$ i) G" {# z& P 问:这孩子几岁了?
0 b: ? d# C4 B# ?% n2 m' u 答:三岁。 ! _$ N4 d9 ?. P5 w1 h
问:长多高呀?
9 o3 r' [8 D' c8 [4 P8 E4 U3 O 答:三尺。 " y2 z' Q2 K' T2 O8 C+ P
问:差不多。吃多少饭呀? x2 c1 J8 ]9 M9 O
答:三斤。
: `% G- l* T: J/ F" K# F i 问:够能吃的!拉多少屎呀? - H- f, i/ ]9 X1 I( R% e9 M) ~ l
答:三斤。 # ?# |& q4 k" u, Q
问:好嘛,吃多少拉多少呀! 7 j' {) }4 F% S) C, `& A
; a' y# w/ Q8 R7 M
这是糟践自己孩子的一个包袱,惹大伙一笑,就达到了目的。至于伤不伤到孩子的自尊心就不管了----温饱后才能知荣辱,现在先顾嘴吧!
& H* l8 H# W$ Z8 z# b" G
! `) p) }; f" a4 w6 N) C 这个“仙人脱衣”说来实在简单,但是演起来挺招人的,也挺能耗时间,老爷子曾经手把手教会过我。近几十年,地面上圈场子演戏法的已经绝迹,我还真没见着有谁演过。
6 [( h7 Z% K& k6 z& Q
& k6 n, \6 Z1 o$ X0 H/ X 演这个节目需要一根一尺长的小棍(擀面杖就行)和两条一边长的绳子。两根绳子取中间搭在棍上,找两个观众帮忙,把剩下的四个绳子头分成两股系一个扣。然后,把能穿在绳子上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件一件往绳子上穿,什么茶杯、水壶,有什么穿什么,越大、越蠢、越出洋相越好。穿一个物件系一个扣。最后形成一个大嘟噜。绳子头从小孩的脖领子里穿进去,一边一头,从袖口里穿出来,两头一拉,小孩成了个大十字,脊梁后头背着乱七八糟的一堆东西。最后由师傅用布盖住小孩,神乎其神的“吹口仙气”,先拉开擀面杖,在布底下,一件一件从小孩脖领子上边,把这些东西解下来。 & l B' D& y0 u) S
- I7 q" l3 W0 p: |/ O. s# v
那位说了,这扣不是从底下系的吗,上边也是死扣呀!其实就是这么点悬念,谜底一捅就破。门子就在刚开始系扣那一瞬间,你以为把两根绳子头系了死扣,其实,拿棍子的师傅,手里轻轻一倒,你系的扣实际是两根绳子各占一边。只要抽掉了擀面杖,上边就成了活扣。下边怎么系上的,上边就怎么解的开,不费吹灰之力。
) p& G* a8 H* `7 I, E& t
: Q' H. B6 i' Y0 w3 \ 看明白了?自己试试,这份手艺就有传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