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L3 H7 N7 s* ]0 Y- S% q
在首都博物馆《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展厅中,有一件镇馆之宝:班簋。该器通高22.5厘米、口径25.7厘米、腹深12.5厘米,重9.3公斤。口微敛,卷唇,鼓腹,低圈足,腹部置四个兽首耳,耳下勾状珥前延伸出象鼻形足,将簋体悬起。颈部饰以涡纹,界以弦纹,腹部以阳线构成四组兽面纹。器内底铸有铭文20行共198个字。为西周时期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是无价之宝! 6 q4 n& L5 B; ?7 ?6 M
8 L# M* R# v% w, h, }
班簋在清乾隆年间已是皇宫的“重器”,名“毛伯彝”,并得到乾隆的喜爱。在清皇家编辑的图录《西清图鉴》的第十三卷中就有它的图形和铭文。清嘉庆年间的大学问家严可均在他的《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时就对班簋铭文进行了记录。说到严可均还有一段小插曲。清嘉庆年间开始编辑全唐文,当时的有名之士都被邀请参加编写,但是严可均却未被列入。他为向世人展示其才华,竟独自发奋编写了共十五集的《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
) F" _6 `' p: R* M
7 Y7 I6 O2 _8 v& U. G9 N2 |, y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向西安,宫中的宝物成为侵略者的囊中之物。班簋就在此时流落到宫外,在此后的七十多年间,拥有它的藏家秘不示人。所以从那时起,班簋就完全地脱离了人们的视线。在这期间,有一位大师还想起了它,这位大师就是郭沫若先生,郭老在1935年曾将班簋收入其著作《两周金文辞大系》中,所用图片则是翻刻《西清古鉴》中的旧图。
6 r9 \$ \2 _/ M" I9 ~8 Y8 k 6 e4 q3 x+ \5 `' k0 S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所向披靡的红卫兵小将们四处“破四旧”,许多古代书画被烧、瓷器被砸,铜器、古籍被送到废品站、造纸厂、炼铜厂。为了抢救和保护古代文物,由北京市的文物工作者组成的“文物清理拣选小组”当时就在废品堆中每天“寻宝”“拣宝”。据1970年12月30日文物清理拣选小组的统计,该小组从查抄物资中拣选文物538500余件,字画185300余件,图书2357000册,从废品站中拣选图书314吨,青铜文物85吨。据1981年的统计,从1971年至1981年在废品站拣选到的珍贵青铜文物就达59件,其中包括班簋。 - N4 J4 B, @( Y
$ E! j$ |5 W3 c8 J/ ?/ d/ P7 x; P
1972年夏季的一天,文物清理拣选小组的呼玉衡、华义武师徒二人又来到北京有色金属供应站拣选文物。由于呼师傅年岁已高,就让华义武一人先进废铜堆中扒拉、翻腾。快到中午时,华义武猛然间看到了一个裹泥带锈被砸扁的、不完整的青铜器,他赶紧抱出来让师傅“掌眼”,呼师傅经过仔细查看再凭借多年经验,已初步认定它们应该是古代的重要青铜器,师徒二人更加细心地在小山般的废铜堆宁左翻右找,不放过任何类似的碎片,终于一片片地凑出和显现了器物的口、耳、腹部。直到确信没漏掉一块碎片,才离开现场,回到清理拣选小组的办公处。当时,我国另一位著名的青铜鉴定家程长新也在这个小组内。后来,又经过程先生的仔细鉴定、考证,初步认定它就是清宫的旧藏“班簋”。班簋重现,惊动了整个学术界。兴奋之最当属郭老。虽然《两周金文辞大系》中收录了班簋,但郭老与班簋却从未谋面,现在,见面的机会终于来了。为此郭老特撰《班簋再发现》以记。
+ g. r& U- v) @3 c
( J, `3 d& _" V. ^$ l 1973年夏季残毁相当厉害“班簋”被送到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残存碎片勉强拼出多半个器身,器身上兽面纹尚可识别。原器四高足均折断,仅能拼接一个,四兽珥只有一个较完整,器底有一裂口,变形错位, 所幸器底190多字铭文基本完整,只是第2行第4字有一小洞,第11、12行第二、三个字均残存多半个字。 D J) Z3 _1 @3 y# i+ u# t; }
3 W9 o! r' l0 v. ?
厂长蔡瑞芬将任务交给了经验丰富的赵振茂先生主持修复,故宫博物院科技部铜器室具体实施。此件器物残损严重,修复较为复杂,主要经过7个过程: 1、拼对:将残破碎片对正位置,并做标记。 2、整形:此簋铜质较好,弹性较大,用顶压法矫正变形的底部,使其平整。 3、补配:为了保证修复质量,采用翻模铸铜“补配”。器身所缺部分用残存原器做母范,采用砂箱造型,铸造出相应的一半。器足采用石膏红砖粉模具造型,经焙烧后铸造。 4、修整錾花:先将配片毛坯锉光、刮亮,然后粘在錾花胶板上,用錾子将纹饰錾刻清晰,与原器纹饰风格相一致。 5、焊接:首先把断口锉成坡形焊口,对花纹、铭文处要锉背面,以保持纹饰、铭文的完整性,然后依次用焊锡焊实。 6、修型錾字:用锉把焊口处锉平、磨光。花纹连接处用錾子沟通,使纹饰连成一体。 器底两洞用锡补平、磨光。依《西清古鉴》拓片将5个残字摹写在补锡处,用錾子刻出,使字体一气贯通。 7、作旧:先将新补配的器身、兽珥、器足等部分用酸液腐蚀得无金属光泽,用水冲净,然后将焊道及坑凹处用与周边色泽相似的漆腻子填平,干后磨光。再根据班簋地子颜色调配相应的深浅黑绿色硝基磁漆,采用以笔描画、喷点、渲染、套色诸手法作出色彩一致的地子,最后,用虫胶清漆调配各色矿物颜料,用刀、笔等工具以点、抹、画、按、拓、喷等手法作出与原器真锈色一致的各种色泽锈片,其色泽协调自然,使补配处与原件浑然一体。
2 ?. T4 d& N2 \ 9 W$ {5 w+ M' ?: L( O: W& O
通过青铜器专家的精心修复,这件险遭熔化的破碎铜片再现了“班簋”的原状原貌,成为世人瞩目的国宝。尊贵、典雅的班簋修复后由故宫入藏到首都博物馆。在首博白云路新馆开放前,又请来了文物修复世家的传人、文物修复专家贾文熙先生来进一步修复。此次修复则使上了超声波洁牙机等高科技设备为班簋清理“有害锈”,用锌粉修补。所以,我们现在才可以看到班簋的容颜!~~~
7 S3 F6 N$ c1 c% t : ?- x) i, f- ]; C! {' o+ d: F' M
最后,让我们再次记住这样几位老先生:七十年代,从废品堆中抢救出班簋的北京市的文物工作者呼玉衡、华义武师徒,青铜鉴定家程长新先生;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赵振茂老先生,霍海峻先生;首博修复专家贾文熙先生。
T" X$ V$ H4 T: `6 ^& JPS:班簋的铭文拓片 3 z3 [0 B; z8 a;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