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207|回复: 24

[讨论]关于魏太和造像的石塔[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3-20 06: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来车耳营安放魏太和造像的石塔(石屋)是什么年代的?是属于塔还还是一般的石屋?另外建筑边上的寺庙是什么庙(是否是寺庙,还是看守造像的一般居室)?问当地老乡告知是魏老爷庙,觉得不可能,魏太和造像何时封了魏老爷?

! f/ C: p" W3 E. @) q+ j

   《北京的塔》介绍石屋是塔,并说是北魏年间的,和造像同属一年代,那可是北京最古老的石塔了。但看石屋现状并不像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

( c9 p ~0 ~& L+ f% q B! P7 b

   旁边寺庙建筑有的地方和石屋相似,应该和石屋同属一个年代吧。

4 ^6 Y0 @# n+ }4 o' _ W

    这是石刻博物馆的仿品(首博借走真品不还做了个仿品给了石刻博物馆):

3 l* U9 T% ?' X# ]+ g- a- Q4 `

 

[讨论]关于魏太和造像的石塔

[讨论]关于魏太和造像的石塔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3-20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10-3-20 9:29:00的发言:
% ]8 S5 ~ E- q! B1 f* h) q0 L

   谢谢您!现在清楚了。

7 O U& X! J# Z. \. O2 O. h- Y: o

   看来《北京的塔》一书称之为“四门石塔,建于太和十三年(489年)”有误,也证实了我的疑问。

6 S) s' a9 @& d1 \! O/ @

   不知此石屋可以称之为塔吗?

" @& Q, o4 R. V1 ?$ E6 V

您客气。不知您说的《北京的塔》是不是蓝色封皮的那本,呵呵。个人认为那本书很一般,在天桥下的旧书摊见过。

9 z) N" l4 r* l, X }/ j

现在很多北京史地方面的书,都是攒,互相抄,再加上自己的杜撰与臆断。能真正平心静气的自己走,自己拍,认真写的太少了。

4 q* v S) E3 r/ X0 {% @

关于是否能称之为塔,这方面的知识我还真不是很懂,我个人更倾向于称其为石室或者像您说的石屋。

" [' O( [* A; R& g0 |* H

推荐黑龙来回答。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0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现在清楚了。

- t) F3 D1 g2 n# }; v$ p i5 |

   看来《北京的塔》一书称之为“四门石塔,建于太和十三年(489年)”有误,也证实了我的疑问。

6 K" ?6 \- {) y0 O# C) g) |; P8 r

   不知此石屋可以称之为塔吗?

发表于 2010-3-20 0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可以看看这个视频,个人认为片子中那些实地走访方面的内容还是比较真实的,尤其是车耳营石佛殿的旧貌、丢失经过以及看守佛像家族的历史等。

0 ?- d' r$ l* ^# F; Q+ {

不过本片的主持人解说或者编辑组稿上有硬伤,这也算是这节目组的通病吧。

; B9 c- c# Y( a: t3 n7 W: ^; J. b

总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哈哈

) g% P8 F8 u W

 

6 M8 g3 I% y3 |8 ^5 E- y* Z! l

http://tv.sohu.com/20090826/n266246343.shtml

发表于 2010-3-20 0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吴老,关于车耳营“石室”(暂且用这个名字),建筑时间应该是在民国时期,光绪顺天府志记载,佛像是光绪六年被发现的。之后才造的石室。

7 D, e4 ?" S3 o& d7 @5 N, p9 [4 I

能够确定的是,石室肯定不是北魏时期的。

/ o6 P( r7 |! B2 z9 h" r$ d

石室之前,原来是有庙的。

发表于 2010-3-20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发的图片应该都是民国时期拆除原来石佛殿之后重新修的建筑,建造时间在20年代。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1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看来是李石增建的石屋和石佛殿后殿。
发表于 2010-3-20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魏老爷的传说听过,供奉魏老爷的是龙泉寺东寺。大意是长工魏公羊“千倾地一棵苗”整死了土财主,每年八月十七日村民拜魏老爷,以一尺三寸的草鞋祭。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15: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积雨误樵在2010-3-20 11:34:00的发言:
魏老爷的传说听过,供奉魏老爷的是龙泉寺东寺。大意是长工魏公羊“千倾地一棵苗”整死了土财主,每年八月十七日村民拜魏老爷,以一尺三寸的草鞋祭。
7 {4 R* [ ~( }

    谢谢您!主要是老乡把魏太和造像封为了魏老爷觉得有趣。

2 j' L& R" A7 ^: P5 _

    这是魏老爷殿和塔:




发表于 2010-3-20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易水离歌在2010-3-20 9:39:00的发言:
% {' _. c' ?3 c

您客气。不知您说的《北京的塔》是不是蓝色封皮的那本,呵呵。个人认为那本书很一般,在天桥下的旧书摊见过。

. f5 m! p: @+ @& w0 T3 q+ T2 |

现在很多北京史地方面的书,都是攒,互相抄,再加上自己的杜撰与臆断。能真正平心静气的自己走,自己拍,认真写的太少了。

8 J) r$ G! B: d5 B8 c2 D% f5 r

关于是否能称之为塔,这方面的知识我还真不是很懂,我个人更倾向于称其为石室或者像您说的石屋。

5 V0 k2 M+ c3 e, b! T" ]

推荐黑龙来回答。哈哈

2 C9 U% c; Z, x& X/ m8 [) x

我来了,承蒙易水兄信任,只是我水平很有限,只能按自己的理解胡乱说说也不知对不对。

! H( D5 {" Y+ i0 v" |' l' I* |

 

1 F* W% M- Z5 g0 Y* z- C

塔的起源自印度佛教的安葬僧人的场所,到中国经过千年之融合变化,除原有功能外演变出了观景塔,文峰塔

" C" V, [3 M% A0 `, Z

基本定义为------僧人安葬的建筑,有纪念意义的建筑,多层建筑几个特征。

3 ^6 t/ [2 K# d% W+ v( x2 r

 

! s" `% B1 r- z) Q% t1 I) K

而这石室只是为安放佛像,似乎更接近于佛殿或佛亭,和塔的几个标准似乎相差比较远。

5 _8 S" e2 N0 k6 L5 d, _" V. P

 

5 ?. `8 {# u8 T

只是个人理解,欢迎其他网友指正探讨。

发表于 2010-3-20 2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颐和吴老在2010-3-20 15:12:00的发言:
7 D- g. }5 S% W' p7 g3 |& ]4 Q

    谢谢您!主要是老乡把魏太和造像封为了魏老爷觉得有趣。

, i/ ^6 E8 K, V- j$ J

   

* X$ K4 p( q! \" f5 m# Q9 |) N& n

嘿嘿我这是抛砖末儿引玉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0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黑龙的说法,从功能和式样上它缺少作为塔的几个基本要素。而且是民国在“石佛殿”基础上建造的,称之为殿、亭、室等更确切些。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06: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0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0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0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0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0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有相像之处:

9 i$ G& B: k3 l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0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近些年肯定翻建过:

7 `/ F5 c K. j" I b. T' t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0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06: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了解的网友了,先谢谢!

1 C. m$ l( V# ^. |9 B1 b+ P


发表于 2010-3-21 2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存放造像的攒尖顶石屋,叫做塔也没错。名称有的时候就是约定俗成,不必定一个死标准。您看从来没人非要说箭亭是大殿的。这个造像简直是价值连城啊...

发表于 2010-5-1 1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历城四门塔
发表于 2010-5-1 1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应该算塔,我上楼发的四门塔和放造像的建筑很像.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0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居士这个还和魏太和造像的石屋真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5 23:13 , Processed in 1.20136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