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才发现这个论坛,帖上3年前的小文,算是和大家都见面礼了。 ' h. b( I; J% B
# J; q( V# b) O9 y6 f
我们身边的文物 说起中国的北京,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天安门,紫禁城,长城等名胜古迹,这些古迹已经成为了北京的代名词。但在很多北京人的心目中,北京的另一个代名词就是胡同。
北京的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是随着忽必烈建元大都城时开始形成的。元大都城始建于1267年,其规划整齐的建筑格局造就了胡同。“胡同”这个词就是700多年前传入的蒙古语,也就是元朝时在大都城建筑格局中所使用的专有名词。而“北京”这个词,是在明朝时,朱棣改北平府为北京,那是在公元1403年2月4日,距今600余年。也就是说,“胡同”比“北京”,早出现了有100多年.
在现代,胡同作为北京人的生活场所,承载的不仅是人们的居住地这个使命,更多的是承载着传呈民族文化的重任。
我的家是在北京的西城区,从小在胡同里长大的我虽然并不能叫上每个胡同的名字,但在我的记忆里,还都清楚的记得我在胡同里穿行时,看着身边的人安逸的生活着。夏天的时候,下午2、3点的时候,穿行在胡同里,可以安静的听到四周的鸟叫,因为胡同里几乎没有行人,但傍晚的时候,胡同里坐满了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大家坐在一起,聊天,打牌,我很喜欢享受这种感觉。虽然我现在不是其中一员,但我穿行其中的时候,似乎自己也已经溶入了他们的生活。
只有在胡同里,才能真正找到什么是北京,什么是北京人的生活,什么是北京的文化。
但是,随着北京飞速的发展,在北京城内的胡同,也是越变越少。在过去,常言说道,“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似牛毛”。可在今天,让我们再来数数北京的胡同的时候,我想没有人敢再引用上边的那句话了。
北京正在努力成为国际化的大城市,高楼代替了四合院,胡同在时间的流逝下慢慢消失。北京城内的胡同也已经变成了区域性的保护,西城区、东城区、宣武区、崇文区,在这四个城区内,还零星分布着几个胡同保护地区。这些被保护的胡同和四合院,生存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住在这些胡同里的居民,像被保护的珍惜动物一样,时刻被远道而来的参观者包围着。
北京在高速发展中忽略了民族文化的保留,胡同和四合院被大面积拆除。在规划过程中没有考虑将胡同保留,而在受到外界舆论压力时进行了紧急的保护措施。但现在看来,这种手段虽然保护了为数不多的胡同和四合院,但我们的文化,却在一座座高楼站立起来的时候轰然倒下了。
被保护的胡同依旧没有在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幸免,它被无情的同化了。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就是我们的文化一样收到了冲击。
胡同确实还存在,但文化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孤零零存在的那几个保护区,已经没有了过去的灵魂。胡同被酒吧和各式各样小店所充斥,汽车随意在胡同里穿行,过去的宁静与安逸已被现在的喧闹和浮躁所替代。
我们应该真正意识到,我们的民族文化所受到的冲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中国加入了WTO,各种各样的企业进入中国,而他们所宣扬的正是西方的文化。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西方的文化是很新鲜的,大家都愿意去了解,去接受。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西方所有的一切都是先进的。而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却很少被人所提及。孔孟之道,在今天的社会里已经被很多的人所遗忘了。
外来文化的入侵,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手段,让我们已经有些招架不住了,而我们自己也在亲手在对自己民族文化的遗产进行着毁灭。如果胡同不能保存着他的文化,我想再过几代,孩子们都不知道过去的北京到底是什么样子,北京人过去是在哪里居住,真正的北京文化也会在时代的车轮下被撵的粉碎。
我们真的希望北京能在发展的同时,对北京的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规划,让以后的孩子们能够在真实存在的胡同里去体会北京的文化、中国的文化。 我们应该把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永远地传递下去,不要让我们作为历史的罪人。
1 i: T+ b" M+ H4 M. P2007/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