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86|回复: 24

老朱坟导游[含4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8-8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朱坟导游

老朱坟导游
【明孝陵引导建筑:下马坊—大金门—神动圣德碑—御河桥—神道—石象路—华表—翁仲路】

$ y5 D" z" M9 F3 |0 G" A4 F

 

1 z& k9 M) l& r- f

明孝陵的建筑可分为引导建筑的神道和主体建筑的陵寝两大部分。

* s& e- B4 ~8 ]

老朱坟导游

老朱坟导游

8 y% s3 G+ a$ G. l# b0 }: l' `+ C

 

- }+ \* w- C+ N* T o9 A, d) f

     禁约碑禁约碑立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通高3.46米、宽5.31米、碑首雕二龙攫珠,碑面镌刻南京神宫监奉皇帝敕谕而制定的禁止损坏明孝陵及谒陵条款。

: V c& I2 Y0 l. g6 k0 [


老朱坟导游

老朱坟导游

, E! [; |) c0 X3 N+ L1 ~

 

- A; {& y: q% s2 D" }) j

      神烈山碑神烈山碑是明嘉靖十年(1531年)改钟山为神烈山而竖立 碑通高4米 碑额篆刻“圣旨”两字 碑面楷书“神烈山”三字 此碑原有方形碑亭已倒塌尚存石柱础4个。

老朱坟导游

老朱坟导游

4 L) O3 k' x8 t# S1 r+ _

 

; h0 Q6 U1 m( v" n: {

      各位游客:进入明孝陵陵园区内,首先看到的这座石牌坊,叫做“下马坊”,这是明孝陵的第一座建筑。石坊上刻着的是“诸司官员下马”6个楷书大字。当时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驻轿下马,以示尊敬。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i/ ]9 |: B6 L& d8 z


      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常常立下汗马功劳,它具有“老马识途”的智慧,“马不停蹄”的能耐,“一马当先”的奉献精神和忠于职守的高尚品德,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钟爱。明孝陵神道的6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吨,都取材于江苏大连山。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用让众人一路上推滚的办法来完成运输任务。石兽尽处,神道折向正北。这一段神道从望柱起到根星门止,长250米,俗称翁仲路。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2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m+ x/ W' P4 O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对圆形擎天柱,上面刻有蟠龙纹饰,这就是华表。华表在古代通常用作陵墓、宫殿、宗庙的标志。其实原先的华表与我们现在见到的不一样,它是一根木柱,后来演变为在靠近木柱顶部安上短的横木或木板,把它竖立在交通要道或是朝堂上,让人书写谏言,或是起到表识作用。这种表柱也叫柜表,因为远看好像一朵花,而古时候花与华是相通的,所以又叫华表。墓前立华表始于战国时的燕昭王,到西汉时已很盛行,但当时也都是木制的。用石柱作华表,直到东汉才盛行,东汉时的石柱周围有瓜棱形直纹,柱上还题刻着“某官职某某神道”的字样。到南朝梁代,石柱上端出现了莲花纹因盖及蹲坐的小辟邪。唐乾陵的石柱、柱身、柱础、柱顶出现了卷草纹雕饰。宋陵石柱通体都刻有龙纹。由于受宗教的影响,柱顶端也逐渐演变成承露盘和立在上面的望天犼。华表上的犼头朝外,表示望君归;华表上的犼头朝里,表示望君出。由于犼性好望,所以凡有石犼蹲立的华表又称“望柱”。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从明孝陵神道到这对华表为止改变了走向,呈南北向,而不像其他皇陵呈直线排列。据说这是为了绕开孙权陵墓,遵守朱元津不迁孙陵,让他为朱元璋看守大门的诺言,所以使神道呈弯月形,环抱着梅花山。每到初春时分,漫山遍野的梅花吐艳,宛如一片“香雪海”。

) h1 I5 l# T1 g

 

+ t2 D+ T2 Y6 Z$ W/ w$ D4 U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2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s* S0 _) v, {


  过了华表,这由南往北排列着的是8个石人,其中4个文臣,4个武将,人们也把它们叫做石翁仲,因此这段路又叫翁仲路。传说翁件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叫阮翁仲,此人身高一丈三尺,勇猛元比,曾驻守临洮(今甘肃岷县),镇服匈奴有功。死后,秦始皇为了纪念他,便铸了阮翁仲铜像,立在咸阳官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远远看见这尊铜像,都畏惧不敢靠近。从此以后,人们就把铜像、石像通称为“翁仲”了。这些翁仲全部用整块石料雕凿而成,文臣身穿朝服,端庄肃穆;武将披甲戴盔,威武雄壮。这些石人像和前面的石兽同为明代石雕艺术的珍品。

+ P y. Y, [$ p8 @: N: S0 Z6 X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G8 R1 R, W! R/ v- ?0 ]' c2 y


  大金门正北70米是碑亭,俗称“四方城”。碑亭是一座正方形的建筑,四面各有一个券门。亭内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刻着明成祖朱律颂扬其父朱元津“功德”的文字。全文长达2746宇,每个字都有拳头大小。整座碑由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具成,碑座是一只巨大的龟形动物,高2.08米,古人称为“贔屃”,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特别能负重。整碑通高8.78米。

7 O: t9 f+ Z7 X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2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V; G) Y. s" W; k4 Y6 @

 

! A- J/ M7 E# W

各位游客:过了御河桥,折向西北就是陵墓的神道。神道分为两段:第一段为东西向,名石象路,因路上有高大的石象而得名。石象路长615米,路上两侧分列6种12对共24只石兽,每种4只,两蹲两立,自东向西排列着狮、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这些石兽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神羊”,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能明辨是非,相传舜帝时管刑法的官员皋陶豢养獬豸,如果遇到两人争斗,它能用角抵触无理有罪的人,后人奉它为公正的神兽,在这里用来标榜皇帝是执法如山的圣明天子;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2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b. y" `- [6 [2 G

  骆驼象征着沙漠与热带,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性格温良,寓有“顺民”的意思,另外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麟、凤、龟、龙)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

X$ e5 U( U* ?/ V; @9 {. l


6 T" c3 g6 B# I. ^1 g' z8 d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2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孝陵主体建筑:金水桥—文武坊门—碑殿—孝陵殿—方城—明楼—宝顶】

2 h) a/ B) L5 b3 @1 N' W

 

+ W7 O4 h# ?0 I$ M2 z2 F& W" ^( |

* W( s4 J9 F2 h/ E


      走完3里神道,明孝陵的引导建筑便参观完毕了。接着请大家跟我往北前行,去参观明孝陵的主体建筑。

9 l6 S9 L, E( M

  首先我们来到了金水桥前,金水桥为三孔石桥,桥面设有栏杆。从金水桥直到方城、宝顶,方向为正南北,建筑按中轴线对称配置。

, ^ b4 L! X, F4 ?

  从金水桥向北200米,顺坡而上,这就是明孝陵主体建筑的正门,名叫文武坊门。门上嵌有青石碑一方,宽1.99米,高1.07米,阴刻馏金“明孝陵”3个大宇,为曾国藩所题,边饰云龙花纹。现在的大门等建筑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的。门外东侧墙下,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高1.05米,宽0.63米,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国文字镌刻,内容是保护明孝陵的告示。这块碑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和江宁知府会衔竖立的。

. z; { e! e/ B, k3 L& I* 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治隆唐宋.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Y \4 z' Q1 e, x# T7 r# k


  进人文武坊正门,是一座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所建的碑殿。碑殿正中竖立着高大的石碑5块,中间一块最为醒目,上书“治隆唐宋”四个大字,这是清圣祖玄烨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第三次南巡拜谒明孝陵时题写的。意思是赞扬明太祖的功绩胜过了唐宗家祖。这块碑高3.85米,宽1.42米,碑下有座。碑的两侧,还有两块立碑,分别刻有乾隆巡谒明孝陵时的两首题诗。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r: U% G/ v8 H4 \


# N* X8 F0 n5 i: Y! G2 J


      由碑殿向北55米,是享殿。从正门到享殿,地上用巨石铺成一条宽1.6米的御道。享殿原名孝陵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清同治十二年重建的享殿,殿为3间,檐高3.11米,长11米,进深7米,规模比原来的孝陵殿小得多。殿内挂着的是朱元津与马皇后画像的复制品。殿的前后各有踏垛三道,这中央踏垛居中部分称“陛”,上陛为“二龙戏珠”,中陛为“日照山河”,下陛为“天马行空”,均为浮雕图案。

! X& s" s- m' Z9 N; q3 N$ B

 

! S" C3 G5 I7 U- t9 r. S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享殿遗址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享殿遗址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过内红门,走过大石桥,一座全部用大条石筑成的大型建筑便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方城。它前高16.25米,后高民13米,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1米,东西两侧有八字墙。方城正中是一个高大的拱门,拱门内是一条深长的隧道,由54级石阶组成,出隧道分左右二石阶,向南登上方城,便是明楼所在。

: b# V. C. p# @# A C1 H: I

( h# @) R* m3 [+ l' u# {% S: `


  明楼俗称“马娘娘梳妆台”,东西长39.15米,南北宽18.40米。南面开拱门3个,东、西、北三面各开拱门一个,楼内地面用方砖铺地。明楼原来是有顶的,现仅存四壁。方城和明楼是明代的创新,明以前的帝王陵墓都没有这样的建筑。在宝顶前面建造一座高大的方城和明楼,其中又夹以深送的隧道,更增加了庄严肃穆的气氛,显示出帝王的无比威严。

% {2 r- B* z# O; O$ J; m+ ~# }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N6 {& d, B& w/ ]7 A5 r


方城之后就是宝顶,也叫宝城,只见正面的石壁上横刻着“此山明太祖之墓”7个楷书大字。据说,它刻于民国初年,用以回答游人的提问。宝城是一座近似圆形的小丘,直径约325米到400米,四周围有砖墙,墙以条石作基础,依山就势而筑,高约7米,墙顶厚度2.I米。宝顶之上,树木参天,明太祖和马皇后的地宫就在这宝顶之下。据说,这地宫完全按南京明故宫前朝后寝形式建造。根据专家考证,据陵墓地面建筑的规模估计,这座地下宫殿必定大于北京昌平十三陵中已发掘的第十个陵墓“定陵”。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曾得到发掘,一旦发掘,必将又是一大奇观。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oulei_001在2009-8-8 22:46:00的发言:
门票80,非常之不便宜
; E% P' b- }& E& \9 L

80元,你真有钱,栏杆那么低,不会翻啊!

发表于 2009-8-8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门票80,非常之不便宜
发表于 2009-8-8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质    注意素质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家看,这便是明孝陵的正门——大金门,黄层重檐,红色墙堰向东西境蜒,气势非凡。

" ~5 c0 [5 ?" \; ]0 Q

 

发表于 2009-8-15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非常好,值得收藏,辛苦了

8 z# G5 b+ y7 w( Z

 

) y( Z1 Q- b* D

文字中有几处错别,建议修改,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正一品县令在2009-8-8 23:40:00的发言:
素质    注意素质
/ g8 A, g$ B: a

晕!那可是80元呦!再说群里喜欢翻墙头的也不止我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曾子勤学在2009-8-15 22:30:00的发言:
l: r0 A& O' U0 Q: n

非常非常好,值得收藏,辛苦了

4 u3 W" K* U/ ?: X |0 D0 w

 

* a9 k" Z7 @; n! S# l% K3 e

文字中有几处错别,建议修改,

9 i0 z7 \: Z5 V! [3 P0 L5 @

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正、、、、、、

发表于 2009-8-23 0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主,有文武官腰带的细节图吗?谢谢~~
发表于 2009-8-19 14: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要顶!!!!

发表于 2010-2-21 1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发表于 2010-2-17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有图有文,如同身在现埸一样。谢谢。
发表于 2010-2-26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翻墙的攻略可站短给我,嘿嘿
发表于 2010-2-24 16: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哦  非常的详细

发表于 2010-3-2 2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过,照过。没有这么细致。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0-7 02:19 , Processed in 1.16068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