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 U! ^( s" ^" G. V% i" W4 B& s 2005年8月3日发表于《法制晚报》 . L$ p5 ~& v; t8 x, J2 \
父辈死守南口留下抗日情结,我辈开馆纪念只为不忘历史 2 y- P: T4 V$ n3 z) H, k. E
94岁抗战老兵讲述当年浴血鏖战
: H" I9 s# |1 G8 X6 z訾贵江讲述,陆原采写 % J; U6 f+ J, V! c( c1 o+ [4 p
我祖父訾学堂有6个儿子,人口多,却只有二亩田地,家境贫寒。我父亲訾安春行四。“九·一八”东北被日寇强占,父亲遂抱着为国出力收复失地的想法,在1934年23岁时应征入伍,被分派在国民党中央军第13军89师补充团小炮排当兵。 8 b7 l4 R! Z5 y1 s5 ?6 ^5 M
+ f0 [9 I4 M1 L0 ^; u
0 S* K H/ m; S! C' P4 D; x3 x
4 y' P& C6 s2 c2 X& B( [/ [2 e# O" V
; t/ E: Z5 o2 g% `; z- E/ m' ~( b. z+ D- t
. {6 d9 j5 @0 j" _( y5 W+ j( D1 l( V
: ~9 X, \( r" N/ o; g; }
' T$ W/ g) [; l' ^ N5 O* D6 W/ f* m0 @( O3 C+ ~
1 v% m% p% s3 p5 r6 F( M1 _' Z- N* @. W; `5 d! X# l
| |
( D0 `5 U8 K2 u( x7 T. o$ z. g
| | E) J* B: J5 t! a [
当兵后父亲才知道,部队不是去抗日,而是在打内战。父亲暗自学习文化,钻研技术,终于脱离了战斗部队,考上了军部通信营,改行当了通信兵,并一直当到1949年北平起义。
4 q! w" N( f( I, Y4 w$ Z! I 1937年,父亲亲历南口保卫战
) j% Q7 W" ^6 x% U 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就经常给我们讲他打仗的故事。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当北平、天津沦陷后,日寇企图由南口北进,进而侵占山西。蒋介石命令13军军长汤恩伯在南口至少防守半个月,以待卫立煌第14军等部前来增援。父亲所在部队由内蒙古丰镇乘火车,于8月3日抵达八达岭青龙桥火车站,指挥部就设在青龙桥。 . d' m8 V2 F9 y! b/ H: E0 S
父亲所在的通信营,负责架设指挥部至南口等山口的电话线,因预计战事险恶,使用的都是临时铁丝线,准备一旦撤退便弃置不再回收。13军到南口第二天就打了起来。日寇用飞机、大炮、坦克联合进攻。日本飞机飞钻进山沟投弹扫射。南口一带都是石头山,无法挖掘战壕,中国军人伤亡惨重。
7 N# d$ J( s; F5 C2 v 由于13军出发仓促,补给线又被日军切断,不久就断了军粮。1937年北京庄稼长得特别好,南口一带玉米长到一人多高,每棵都结四五个棒子。但因日寇进攻,农民逃散,无人采摘。断了粮的弟兄们就靠着山果子和棒子救命。13军在南口死守半个多月,始终未等到援军增援,被迫于8月25日撤退。父亲说,当时他们用8节火车堵塞了铁路隧洞,以防日军追击。南口战役,中国军队伤亡1.6万余人,日军伤亡也达到1.5万余人。此后,父亲又参加过台儿庄大战等多次战役。
1 F- @8 a, r; a8 b2 A4 Y, ^: w今年父亲已经94岁高龄了,在7月底,我和弟弟开车陪着父亲再次来到了南口,在南口古镇,想起昔日战场的厮杀,父亲万分感慨。 ! Z# N; y# k! Y/ g3 H, m" Y/ Y
在怀仁堂见到了朱总司令 Y Y1 ~! h" |) t4 U5 O
1949年1月,13军将领逃离北平,所遗部队随傅作义一同起义。那年父亲38岁,是通信营少校,在天津接受整编后,因我的母亲在北平,正怀着我大哥,经解放军批准,父亲退伍在北平定居,并凭借着电学知识,在低压电器厂就业,当了技术工人。 1 H [0 T- X% G2 M. W8 z
父亲几十年工人生涯中,最自豪的有两件事。一是解放初期为中南海怀仁堂安装主席台灯光设备时,见到了朱德总司令。二是1965年在长辛店二七机车车辆厂作为电气攻关组长,参加了我国首台内燃机车的试制工作。 Y4 t2 `0 c0 j( o' E, N" l, M. F
我自费办起佟麟阁将军纪念馆
7 o- y: e: S" o9 D- W6 I 我的母亲张凤荣,比我父亲小17岁,退休前是北京东风电视机厂的职工。父母养育了我们一女四儿。大哥訾贵全,也在东风电视机厂上班,现已退休。大姐訾贵君,是首钢职工。四弟訾秉海,当过坦克兵,打过篮球,1993年因心脏病去世。五弟訾秉源,接母亲的班在电视机厂当过工人。我排行第三,原在北京橡胶十厂工作,是1983年政策允许后的第一批 “下海”经商自谋职业的职工。
, u) Q: _* v+ ~4 Y: O) b) c 我和五弟訾秉源一同做生意多年,用积蓄在香山北正黄旗18号院的抗日名将佟麟阁烈士墓附近,开办了香麓园文化艺术中心。佟将军是1937年在北平南苑抗日牺牲的,我父亲也在1937年参加过北平南口保卫战。抗日情结驱使我自费投资在佟将军烈士墓旁创建了佟将军纪念馆,馆内展出着将军后人提供的遗物及将军抗日功绩。2005年5月13日,海淀区将纪念馆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何鲁丽出席了揭牌仪式。父亲赞许说,创建纪念馆是我所做的最让他满意的一件事。
, _" Z" R+ f- P0 V( D/ D- ~' d (2009年9月 ,訾贵江又创办了规模更大的抗战名将纪念馆) 0 J! i( f8 z& B9 p Y
链接:訾姓的来历 - ^, u5 d" T% f# @
“訾”读音为“资”,在《百家姓》里排列第378位。訾姓最早的记录,见于《史记·五帝本纪》,五帝之一帝喾 (读音“库”)的妃子,姓娵訾氏(娵读音“居”),名訾常仪,她生了挚,挚继承帝位9年后让位给弟弟尧。訾贵江收藏的《訾氏家谱》,即以訾常仪的父家为始祖。按《家谱》所叙,訾氏老家在河南,后又分支至江苏、安徽、山东。訾贵江家这一支,出自山东省章丘县相公乡訾家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