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685|回复: 10

北京古建变迁的另一因素-地震[含1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2-10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古建筑的变迁除人为因素外,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是其因之一.

8 L2 w/ L0 L7 O0 s; K0 h5 V* s

 

) ]; d# W I" Z S& Q3 ~% L1 G

 据目前文献记载,北京及周边地区已知最早发生地震的时间为西晋惠帝元康四年(294年).从991年至1923年,记载有地震发生约141次,其中破坏较大的有6次,以康熙十八年(1679年)和雍正八年(1730年)二次地震的等级最高.

0 `" V$ l0 x$ m; t/ o


 历史上,北京中心城区经历的一次最大地震是康熙十八年(1679年)发生的三河-平谷八级大地震.解放以来,北京城区遭受到最具破坏性的地震是1976年的唐山7.8级大地震.从地理位置来看,北京中心城区被两条地震带挟持,一条为阴山-燕山地震带;另一条是张家口-渤海地震带.所以其实北京也属于地震频发带,不过根据历史资料分析,专家们认为地震的发生虽然有周期性,但八级以上的地震参考1679年和1976年两次,北京城区发生8级地震的周期约300年.对于日常建筑的建造等,要基于防范六级以上的地震标准.鉴于北京首都的重要地位,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一直重视首都地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尤其是去年汶川地震后,防震减灾的重要性越发突出.
   
 纵观北京现存的古建筑,不难发现,清代以前遗存的建筑保持原貌的较少,大部分历史遗迹均经过清代的修缮.很多网友质疑为什么较少看到明代的建筑遗迹.还有历史上某座建筑不明原因的消失,或多或少均是由非人为因素-自然灾害造成的.
 查阅相关史料,以发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的地震文献来看,此次地震对北京城古建筑的破坏相当严重.

6 o8 F z2 x3 j/ w# u; ^

 

" W1 v( o' l2 e2 @$ |

 《清史稿·灾异志》记:
 康熙十八年(己未),七月初九日.京师地震,通州、三河.平谷、香河,武清、宝抵、固安地大震,声响如奔车,如急雷,昼晦如夜,房舍倾倒,压毙男妇无算,地裂黑水甚臭.
 杨明远炤有诗记之,诗云:客自燕归者,为余略悉地震时情形,纪五绝句:
 高天忽阴惨,厚地频震荡.声如崩轰雷,势若翻巨浪.
 万姓房屋倾,三门城楼倒.生灵争顷刻,性命多不保.
 连日鳌极翻,大小四十震.天昏黄沙走,地裂黑水迸.
 马争出马坊,象争出象房.人亦争出房,盗贼乘时忙.
 于戏通州城,荡尽如旷野.地裂人忽陷,往往骑在马.

9 ^# _) A+ U- R

 

7 [& n D8 V$ c+ F- i

 清宫档案中也有相关记载,如:"乾清宫之房墙塌毁,慈宁宫、武英殿以及妃嫔住所、喇嘛念经处等、牛圈、米房、仓库、饽饽房、酒房、马圈等处塌房及塌墙;又紫禁城外女子养病房、各衙门、各司塌房、塌墙,均着内务府派员去修."
 "景山饲养鹿二十三只,麀五只,其中鹿四只、麀二只于七月二十八日被墙压毙."
 "保和殿迤南一带及紫光阁、景山、瀛台、南苑、新旧斋宫、王公等暂息所、米盐库、花炮作等处,请交工部修理"
 "大光明殿内火药库正房三间两边山墙倒塌,栅栏门左右倒墙一断"
   
 此简引用几则档案原文.在本次地震中,北海公园的白塔塌毁;德胜门、安定门、西直门三门楼倒塌;宫内各处均有多处被震坏;翰林院、内务府、各司局建筑均有塌毁塌房;长椿寺、精忠庙(京师天坛之北、正阳门之东)、广济寺、善果寺、永寿观音庵等明代寺院被毁.这些被毁的寺院有的于康熙朝重修,有的于乾隆朝时重修,也有再未修缮过,至此消失.京师芜湖会馆、南陵会馆、中州会馆等房屋坍塌.刘献庭《广阳杂记》对地震损失有大概统计:计倒房一万二千七百九十三间,坏房一万八千二十八间.死人四百八十五名.实际上损失的数目应远多于此.

6 e' x# k; ]( G+ a S8 n

 再次,对北京地区明清发生的地震及康熙雍正年间的二次地震所造成的损失提供文献《北京地区历史地震资料》.

( Q! | d; c) |+ p

 距离我们目前最近一次发生的大地震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了一些北京遗存古建筑的损坏.
 如北海公园的白塔,这座北海白塔始建于顺治八年,是为扩大北海水面范围,用以开掘的土石堆成,因此基础较松软.在康熙十八年遭地震损毁后,于康熙二十年重修,但雍正八年又毁,后再修.1976年的唐山地震造成白塔基座出现裂纹,十三天部分震裂,塔刹宝顶震掉.于是白塔再次被重新修缮.
 除白塔外,北海公园内庆宵楼北琼岛西坪的"栏杆墙"震榻.祈年门、祈年殿西配殿墙柱均出现裂缝.孔庙题名碑多块倾倒断裂,西侧碑亭砖墙震坍.德胜门城楼再遭毁坏.宣武门外法源寺等十余处遗存建筑损坏.据估,北京城"门"、"寺"、"塔"类的古建筑遭受唐山地震破坏的不少于50处.这里我只简列以上几例.找到数张此次地震后被破坏古建筑的照片.

# D1 A, {& g8 E

 

1 H7 T: g3 j6 W/ C

北京古建变迁的另一因素-地震

北京古建变迁的另一因素-地震

北京古建变迁的另一因素-地震

北京古建变迁的另一因素-地震

北京古建变迁的另一因素-地震

北京古建变迁的另一因素-地震

北京古建变迁的另一因素-地震

北京古建变迁的另一因素-地震

北京古建变迁的另一因素-地震

北京古建变迁的另一因素-地震

北京古建变迁的另一因素-地震

北京古建变迁的另一因素-地震

, j$ {$ U$ K4 h' L, ] J


北京古建变迁的另一因素-地震

北京古建变迁的另一因素-地震

北京古建变迁的另一因素-地震

北京古建变迁的另一因素-地震

北京古建变迁的另一因素-地震

北京古建变迁的另一因素-地震

北京古建变迁的另一因素-地震

北京古建变迁的另一因素-地震

北京古建变迁的另一因素-地震

北京古建变迁的另一因素-地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1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rishon在2009-12-11 0:18:00的发言:
& J+ N k/ N' H: k

嗯,下载文档和图片都来自《北京地震考古》一书.

7 O( G3 @0 H6 X9 m

 

- [- b! z, C4 c: z

其实地震的真正损害还是对普通百姓,普通百姓的房屋建造较简陋,而这些宫殿、寺院大都是较规范和有工本的情况下建造的,相比一般的住房来说,相对受损小些.不过这些建筑另外容易遭受到的一项自然灾害是雷电.这些建筑大多是于空旷之地建起.成为单一目标,历史上祈年殿、太和殿就多次因雷电着火.

1 R0 M s% A4 R2 C5 v7 E' T) a6 T

 

: Q7 l! Z/ A ^4 | V3 ^' t

就康熙年间和雍正八年时,圆明园的规模还极为有限.圆明园始于雍正皇帝的园林,雍正一朝圆明园规模虽已具备一定规模,但相比乾隆时候,还有一定差距.况且以圆明园的建筑样式和理念来看,即使遭受到地震,相比受损还是有限.毕竟真正让圆明园成为万园之园的是乾隆皇帝,并开始将大量艺术珍品珍藏于园中.

0 j% W! O5 w# {

那么畅春园及玉泉山呢?那时候已经建好.均为有文献记载.到是一些位于城里的会馆(全浙会馆等)及一些庙宇道观(崇元观等)的碑都记载了它们毁坏的程度.是否是官方(或皇帝本人)不愿意记述皇宫及皇家原料的损坏程度.因为即便是在结实的建筑,在震中(地图所画),震级也不小,不会一点损坏也没有.

发表于 2009-12-11 14: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熙十八年北京大地震的震级为8级,震中烈度为十一,震中在今北京、平谷、河北三河一带,"东至辽宁之沈阳,西至河南之安阳,凡数千里,而三河、平谷最惨"。地震所及范围至河北、山西等数省,共计200多个县市,最远记录达700多公里。
发表于 2009-12-11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地震的破坏赶不上认为的破坏尤其是在经济利益驱使下
发表于 2009-12-11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雍正八年(1730)那次圆明园附近的地震也不小.发两张当年地震的地图.

; w" E2 ]2 f7 e% m



发表于 2009-12-11 0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2-11 0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都出这本书吧.
发表于 2009-12-11 0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那次地震已经建成的皇家园林损坏多少?
发表于 2009-12-11 04: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RISHON先生意见,北京属地震多发区,现在人们已经很麻痹了。但是地震也验证了中国古代创造的“四樑八柱、斗拱承重”的独特建筑有着极好的抵抗地震破坏的功能。近来东城在胡同改造中又使用这种技术,值得称赞。砖混结构最不抗震。汶川地震再次证明。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0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嗯,下载文档和图片都来自《北京地震考古》一书.

/ y3 ?- y: D" G

 

, L- E8 b2 \+ b0 y7 V0 V+ g

其实地震的真正损害还是对普通百姓,普通百姓的房屋建造较简陋,而这些宫殿、寺院大都是较规范和有工本的情况下建造的,相比一般的住房来说,相对受损小些.不过这些建筑另外容易遭受到的一项自然灾害是雷电.这些建筑大多是于空旷之地建起.成为单一目标,历史上祈年殿、太和殿就多次因雷电着火.

( I! H' i' p: E

 

$ {/ O5 b7 U" {, \) S

就康熙年间和雍正八年时,圆明园的规模还极为有限.圆明园始于雍正皇帝的园林,雍正一朝圆明园规模虽已具备一定规模,但相比乾隆时候,还有一定差距.况且以圆明园的建筑样式和理念来看,即使遭受到地震,相比受损还是有限.毕竟真正让圆明园成为万园之园的是乾隆皇帝,并开始将大量艺术珍品珍藏于园中.

发表于 2009-12-11 0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后山墙倒塌,木骨架都暴露出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1 16:56 , Processed in 1.15113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