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620|回复: 17

[讨论][分享][原创]古钟文字上的繁简字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1-27 1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法海寺里有一口明代古钟,钟外部刻了许多捐资造钟的人名,但是我发现有的字繁体简体都有,起中"刘"字是代表.那么明朝时,"刘"字是用现代的简化"刘"字,还是繁体的"劉"字?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7 1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7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钟的局部,繁体和简体的"刘"字都有.(第二张更明显)

/ u% b% d) n! }( s0 K: p/ |



发表于 2009-11-27 2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化字在民间早就有,唐代写经很多用俗字,就是简化字。古代中国民间文字要求不那么严格,很多谐音简化字的用法都是百姓逐步创造的。
发表于 2009-11-27 2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化字也不应该是几个专家头脑一热就想出来的,肯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呵呵……
发表于 2009-11-29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1-29 14: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是手写名单原本如此,有的时候同一件石函上面同一个字有好几种写法,还有错写的;可能跟手写名单原本如此有关。

发表于 2009-11-29 2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1-29 16: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1-29 17: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法出自日语我只听说过“卫”字可能是。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9 0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二位.
发表于 2009-12-1 2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天国更早用“国”字,不过“口”里面是“王”。

- N- q5 X% k) `0 B; V6 @

韩国和越南还有人认得汉字吗?

发表于 2009-12-1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eseri在2009-11-29 16:04:00的发言:
! J# M) c; n2 G2 t1 W$ b

我觉得刻在钟上,不是随便的事吧。。。用字会那么随便么?

/ ~. G1 {" @0 ~# w

别把古人都想得很有学问。白丁什么时代都是占大多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iguelWang在2009-12-3 21:41:00的发言:
' ]( }4 a% j. F0 p% x' L


你这说法也是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吧?事实上80%的简化字是从历代的草书中挑选而出的,主要参考来源是1500年前王羲之的《正草十七帖》,还有部分是衍自宋朝徽宗的《行草千字文》。另外20%是来自民间俗写、佛经文字、文人字,还有日本简化字。可以说,第一批简化字是很成功的,只是第二批简化的太厉害,已经看不出原貌了。所以第二批在实施后不久就撤消了。

# _8 R+ {! v& \3 |2 H) e. o$ Q' l

 

" }. v/ M& J% ?; J! i! X) ?

另外,汉字简化运动也不是共产党的首创。早在19世纪20年代,民国政府就开始组织专家研究汉字简化。1935年8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324个,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后来抗战爆发,此事告寝。而建国以后共产党直接把这套方案继承过来,组织专家稍加修正,就付诸实施了。其实是把以前存在于知识界和民间的汉字简化转化为国家政策,积极推行而已。

h" ?2 [2 Z) C3 I7 T+ p+ s

 

* i) |7 F! L3 p9 l% W

多谢,知道了.

发表于 2009-12-3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我已经老了在2009-11-29 8:32:00的发言:
简化字方案非常烂,应该说是对中国文化的破坏。大量写法出自日语或民间随意的简化写法,或者在古代异体字中挑一个最简单的。 不过,话说回来,真正是那些“专家”原创的字,真的不多,据说只有2个
+ j4 L! t$ s/ K1 G+ d6 b4 w, ]


你这说法也是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吧?事实上80%的简化字是从历代的草书中挑选而出的,主要参考来源是1500年前王羲之的《正草十七帖》,还有部分是衍自宋朝徽宗的《行草千字文》。另外20%是来自民间俗写、佛经文字、文人字,还有日本简化字。可以说,第一批简化字是很成功的,只是第二批简化的太厉害,已经看不出原貌了。所以第二批在实施后不久就撤消了。

# D2 ^" z' C! u

 

9 |, h: t u8 T2 U6 X

另外,汉字简化运动也不是共产党的首创。早在19世纪20年代,民国政府就开始组织专家研究汉字简化。1935年8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324个,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后来抗战爆发,此事告寝。而建国以后共产党直接把这套方案继承过来,组织专家稍加修正,就付诸实施了。其实是把以前存在于知识界和民间的汉字简化转化为国家政策,积极推行而已。

# b6 N7 G" T5 Z0 e/ l( D# {

 

发表于 2009-12-2 2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4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写错了一个地方,民国政府应该是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汉字简化的研究,不是19世纪~~~
发表于 2009-12-8 15: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12-1 22:05:00的发言:
6 `8 p g! x# q) v( r

别把古人都想得很有学问。白丁什么时代都是占大多数。

- e' R* e' L0 o8 j8 A

 

9 h, J" X* |! U3 p) s5 b

这不是白丁吧......这是古代用字的一种现象,古人日常用字就是繁简混行的,有的时候影响到雕刻和铸造,这样的例子不少。

& k) N+ G) x ^0 \# A

盘子哥难道没见过写本石头记里面上下句之中同一字有繁简区别的现象么?

( r9 P5 ?9 [4 E$ L

六朝到明清的雕刻、铸造文字,常有繁简混行现象。有的时候可以认为是跟手稿有关,另一些时候就是受用字习惯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1 16:51 , Processed in 1.15988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