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91|回复: 6

[转帖]北大5学者就拆迁条例上书全国人大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2-10 15: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网北京12月10日电(记者 张海燕)近日关于强制拆迁的几个典型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北京大学法学院沈岿、王锡锌、陈端洪、钱明星、姜明安五位学者一纸《城市房屋拆迁条例》涉嫌违宪,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的建议书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公众的目光聚焦到了法律制度建设的基本面。国务院有意修改《城市房屋拆迁条例》,已启动前期调研的消息更增加了这份建议书的份量和神秘感。究竟这份建议书有何“特异之处”?建议人之一、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授权本网,独家披露建议书全文。

{ P; K4 N. d6 b5 ]

 

/ P* A8 R/ f' U8 _5 A

  以下为建议书全文:

' T( ~/ s+ w8 N/ U, w; \+ a

  
关于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审查的建议

: u+ C# H0 w8 O( _/ |+ H! }1 M; w( P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W; f G) |* ~( Z5 |/ t }

 

3 r" d+ W) r' B6 @ Q. o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一直处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之中,在这一进程中,因拆迁而引发的各类矛盾、冲突、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在一些地方还发生了被拆迁人自焚、当事人与政府对峙等极端事件。这些事件不仅有损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激化了民众与政府的矛盾,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房屋拆迁及其所引发的种种矛盾,已经成为公众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

4 J8 a R* \& d

 

/ N0 y, x, B4 u1 c3 z1 E/ [( c2 f

  我们注意到,各级政府对房屋拆迁所引发的各种问题是高度重视的,也采取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房屋拆迁及其引发的各种问题,需要从制度上反思,需要标本兼治。如果不能从制度源头上处理好城市发展的公共需求与公民财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房屋拆迁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将会进一步加剧,以至严重影响改革、发展(包括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长期从事法律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学者,我们高度认同和支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和法治国家战略,都强调国家对公民包括私有财产权在内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我们认为:国务院2001年6月6日颁布、2001年11月1日开始施行并沿用至今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与《宪法》、《物权法》、《房地产管理法》保护公民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原则和具体规定存在抵触,这导致了城市发展与私有财产权保护两者间关系的扭曲。立法机关应以法制协调统一原则为基础,对《条例》进行审查,以建立合法、公平、公正的房屋拆迁法律关系。

2 X0 U. G9 i1 v' W7 @8 Q

 

& R, v" C% L0 R. b) q" T

  为此,依据《立法法》第90条第2款赋予公民的权利,我们郑重提出请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条例》进行审查的建议。具体依据和理由如下:

' s# ]' ?; {- S. Z" t9 J

 

$ n. R/ e! [. t

  一、依据宪法和法律,补偿是征收合法有效的构成要件,应当在房屋拆迁之前完成,而《条例》却将本应在征收阶段完成的补偿问题延至拆迁阶段解决

# G$ z+ [5 C8 g( O

 

Z" _ Y1 N/ n: o% x5 j2 X) }- T

  《宪法》(2004年修正后)第13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物权法》(2007年颁布)第42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07年修正后)第6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可以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和个人的房屋,并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据此,要通过征收获得公民房屋的所有权,必须具备三个法定条件,亦即必须满足三个标准:(1)“为了公共利益”;(2)“依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3)“给予补偿”。

( D: a; J: t& w7 t8 U0 s7 F

 

( n0 b6 O6 z1 o6 [& n, z2 B5 J6 _" ~

  可见,补偿是征收的构成要件之一,未依法补偿,对房屋所有权及相应土地使用权的征收程序就没有完成;而征收没有完成,就不能进行拆迁。但《条例》第三章“拆迁补偿与安置”对房屋拆迁补偿作出的具体规定将补偿与对房屋的征收分开了,将补偿作为拆迁程序的一部分,这实质上就是将本应在征收阶段解决的补偿问题延至拆迁阶段解决,这与上述《宪法》、《物权法》及《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存在抵触。

: i- C5 c2 k Q2 H4 D" n; W

 

7 Q" D8 e2 j! R$ X7 h

  二、依据宪法和法律,征收、补偿主体应该是国家,征收补偿法律关系应该是行政法律关系;而《条例》却将补偿主体定位为拆迁人,将拆迁补偿关系界定成民事法律关系

/ m. M: {, j- o

 

/ R' j% R' `. K5 h7 U% k

  依据上述《宪法》第13条、《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6条的规定,征收、补偿的主体都是国家,征收与补偿应该在同一阶段由国家来完成。但是,《条例》第4条规定:“拆迁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安置”。第13条规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第22条第1款规定:“拆迁人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可见,《条例》规定的补偿主体为“拆迁人”。而根据《条例》第4条第2款的规定,实施补偿的拆迁人是“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单位”,而不是代表国家实施征收的主体。

6 G( ^# \5 F( H- T

 

% r2 b1 k+ L8 e8 a- k) ~

  依据《宪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家依据公共利益需要,在依法补偿的前提下,对单位和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实施征收。因此,征收、补偿法律关系完全是行政法律关系,必须遵守依法行政的要求。但是,《条例》不仅把补偿主体定位为拆迁人,而且,基于这样的定位,把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订立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界定成民事法律关系。《条例》第15条规定:“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的,拆迁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期间,拆迁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 《条例》第16条规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正是由于这些规定对征收补偿法律关系的界定错误,致使一些地方政府在实际运作中只征收、不补偿,而把补偿这一核心问题和矛盾推到拆迁阶段,从而引发了大量的暴力拆迁、强制拆迁。可见,要解决当前拆迁引发的严重社会矛盾,必须废止或修改《条例》关于拆迁主体、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等与《宪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相抵触的上述条款。

5 g/ V/ Y; X( V8 M- z& s, v

 

: C- v9 R F: t

  三、依据宪法和法律,对单位、个人房屋进行拆迁,必须先依法对房屋进行征收,而《条例》却授权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在没有依法征收的前提下就可给予拆迁人拆迁许可

% l) ]! f1 F Z3 D

 

5 }: V$ G7 O; f

  依据上述《宪法》第13条、《物权法》第42条、《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6条的明确规定,要对单位、个人合法所有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进行拆迁,首先必须要对房屋及其他不动产依法进行征收。

$ W9 a L$ v3 ` L

 

) M$ v% v+ H0 W5 b: ]0 w# _

  然而,《条例》并没有将房屋征收作为拆迁的前提。《条例》第7条规定:“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应当向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交下列资料:(一)建设项目批准文件;(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三)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四)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五)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查;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由此可见,拆迁人获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并不需要以政府已经完成对单位、个人合法拥有的房屋的征收为前提。换言之,在房屋仍然属于单位、个人合法所有的时候,拆迁人就可依据这些与征收程序毫无关联的文件,取得拆除房屋的资格。这是与《宪法》、《物权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相抵触的。

' D+ g* Q2 S0 G6 w8 } `

 

! g) K: z$ s) {$ q0 Q% Q

  《条例》自2001年颁布施行起,历经八年,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其应有作用,但其原有框架已经不再适应宪法、法律以及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如上所述,《条例》与《宪法》、《物权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存在重大抵触,使得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损害了社会主义法制统一与尊严,成为引发大量拆迁冲突与矛盾、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因素之一。

# R! \4 H2 D# L9 S! t

 

) N# g0 U O. y! }

  为此,我们依据《立法法》第90条第2款、第87条、第88条之规定,请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条例》存在的与“与上位法冲突”的问题进行审查。如确认《条例》有关条款确实与宪法、法律相抵触,应依据《立法法》第88条予以撤销,或根据《立法法》第91条,由人大专门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对《条例》自行修改。此外,我们也请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我国城乡领域的征收、补偿、拆迁问题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在条件成熟时尽快出台土地征收(包括土地所有权征收与土地使用权征收)和房屋拆迁法,统一解决征收、拆迁的条件、程序、补偿、安置标准与争议裁决及救济机制的全盘法律问题。

3 N0 [4 S; n1 \7 i& [0 O

 

6 d5 F( O, G: [$ T" e" I

  此致
  
敬礼

. O! S2 B; O3 Q: Z! ^

  
建议人:
  沈 岿,北京大学法学院
  王锡锌,北京大学法学院
  陈端洪,北京大学法学院
  钱明星,北京大学法学院
  姜明安,北京大学法学院
  2009年12月7日

/ A- x4 L9 Z) X5 b$ k2 f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0 16: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很多人因为拆迁流血牺牲的时候,我们还在为条款而扯皮,争论着,等条例规范了,出台了,东西都拆光了,悲哀啊。
发表于 2009-12-10 1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萤火说的对,我这不赶上心情不好发句牢骚嘛,你说的对!做事必须积极,不能见到什么都说不行。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09-12-10 16:09:00的发言:
当很多人因为拆迁流血牺牲的时候,我们还在为条款而扯皮,争论着,等条例规范了,出台了,东西都拆光了,悲哀啊。
; M5 w9 H% X8 V3 J9 N* B' `, [; z

保护的工作,不光是拍照片,不光是记录,不光是把房子留下来,不光是有方法把老房子好好的留下来,不光光是让后代人看到一个个老房子,不光是去呼吁政府改什么相关条款……是不是让更多的人明白为什么我们要记录,为什么我们要留下老房子,为什么我们要子子孙孙都看到老房子,为什么我们要呼吁改条款……也是有意义的呢?

; Z+ H. R) I% y0 Q% Y% G) @3 d) b

 

8 M5 N* s# H$ d+ I) L$ \0 F/ n# E

条款有问题,就应当被修改。而且这并不只是针对老房子,针对的还有人的权益。一个房子里,没有了人,还要个房子干什么?

- r! Y, O# T1 O3 s ?. `& ^' r

 

8 ?- j+ _7 B0 \' u/ S7 s/ P, N

我更愿意从乐观的一面去看待这件事情。至少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意识到并做到这件事情,而这件事情,最终对于保护不还是有正面意义的吗?

& t# K5 U$ Z0 M6 N: F6 V

 

2 G7 T9 R) {/ q0 l( Y J% C

 

* ~9 F5 j5 S5 L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0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to 飞哥:讨论嘛……哈哈
发表于 2009-12-11 0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下面这些法学学者致以衷心的敬意!

$ T- }8 z/ Z0 d) n

 

& X6 X: c* X! U7 v: e

建议人:
  沈 岿,北京大学法学院
  王锡锌,北京大学法学院
  陈端洪,北京大学法学院
  钱明星,北京大学法学院
  姜明安,北京大学法学院

* Q" E2 S$ g3 h1 `! _7 F: ^

北京大学上述五位法学学者教授专家为民办好事!

2 h2 w7 s; D& i! k

这就是贯彻“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民办实事的一个具体体现。

% L) |0 P, N' a

保护公民自有产权房屋的合法权益----拆迁先补偿等应有法律保障!

% m9 r8 @5 f* s- s; A

“安居乐业”----民生大事也!

9 L9 u* M G$ j, V7 k" P

关乎构建社会和谐的重大事情!

) C7 F/ k5 G3 D. K

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 h+ ^, [% z5 v- L5 U( ]) V9 n# l$ {

 

: T+ t7 q2 K9 P' a4 Y

 

4 l) K- ^7 Y( W/ {

支持北大五位法学专家为民请命------在2001年11月1日开始施行并沿用至今《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与《宪法》、《物权法》、《房地产管理法》保护公民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原则和具体规定存在抵触,这导致了城市发展与私有财产权保护两者间关系的扭曲。立法机关应以法制协调统一原则为基础,对《条例》进行审查,以建立合法、公平、公正的房屋拆迁法律关系。

发表于 2009-12-11 0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内掌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10:48 , Processed in 1.18923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