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孝敬皇帝李弘恭陵:位于河南偃师市缑氏镇东北2.5公里处的滹沱岭上。从偃师市沿公路向南往缑氏镇方向,在路的东侧有一条新修的大路,是专为开发恭陵而修的。由此路可以到达恭陵。当地本来打算很好地开发恭陵,但是投了一些钱下去,没有什么效果,于是放弃了。当地把开发的主要对象转到了唐僧故里上来,新修了玄奘寺,开发力度不小,好象香火不错。现在恭陵四周几条主干道在修路,可能要绕很远才能到达。
4 r( @% E9 `/ y& b I 恭陵的主人是孝敬皇帝李弘(652-675),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675年暴死。唐高宗将其追谥“孝焦皇帝”,开创了太子死后追谥为皇帝的先例。以皇帝的规格安葬。 不过一般都称为太子弘。 ; g' h, M$ [1 v# `7 E# h
! n& }0 ^, c" L* i$ D- v
恭陵正门
9 x4 h$ L, P+ ?& y# O/ o6 b# E 6 B U/ o1 b. v4 u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碑 ' H8 l: f/ h4 q
据《唐代帝王陵墓》(有改动):恭陵是初唐“号墓为陵”规制下一处完整的实例。陵园坐北朝南,平面正方形,长宽均为440米。陵园内有大、小二冢,大冢居陵园中部偏西,葬李弘,俗称太子冢;小冢在大冢东北隅,葬太子妃裴氏即哀皇后,俗称娘娘冢。两冢的位置正处于陵园正中。同茔而不同墓。恭陵两冢都呈长方覆斗形,现存太子冢底部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30米;顶部东西46米,南北50米,残高22米。据钻探可知:太子冢封土经千余年风雨侵蚀和人为垦植,每边均被损掉10余米,原封土底部的长度应在160-180米之间。恭陵陵冢封土堆为高粘度红褐色生土夯筑而成,坚硬密实,虽经千余年风雨剥蚀,其高度仅损失5米左右(这是按照汉长陵高九丈,唐天子礼依汉长陵故事得来的)。皇后冢距太子冢约50米,现存形状已很不规整,底部方锥形,长宽均50米,上半部呈圆形,残高13米。恭陵陵种四周原夯筑围墙,每面围墙的中部各辟一门,以四神命名。门外筑双阙,四隅角筑角楼。今查围墙已夷为平地,现存墙基宽仅1米。四隅角楼遗址残存,高约3-4米,长、宽10余米,原基部垒砌条石被农民移作它用。门前双阙以北门保存较好,长23米、宽20米,两阙相距30米。陵园南神门实测宽度为30米,门阙之外10米处有立狮,左右分列,相距54米。其余三门情况与此略同,惟改立狮为蹲狮。在南神门内没有发现建筑遗存,门外双阙之南设有御道,其两侧列置大型石刻。 6 l, y3 Z5 V- [5 |% n
9 p$ g/ D2 i+ q& L0 h- T: P
恭陵封土
5 x7 k2 j* q7 I7 X6 g7 b+ A1 f a' L 6 l# a1 A; l2 w6 Q
哀皇后冢 ; Z6 t$ ^/ S7 b5 i% R, F; z" X
恭陵陵园现存石像生18件和石碑1通。除陵园东、西、北三门外各有石狮1对外,其余12件均列置在南神门外的神道两侧,东西两列相距50米。自南而北依次为: 0 {1 f! m4 z# J" Q& w
石望柱1对,距南神门300米,通高约6.50米,由基座、柱身和莲花顶三部分构成。基座方形,分上下两层,下层东西2.14米,南北2.30米,裸露地面高0.9米;上层东西1.58米,南北1.7米,高0.8米。其上雕置覆盆莲花础,高0.12米,直径1.5米。莲花础上竖八棱形石柱,高3.75米,径0.85米,各面向上收刹,素面无纹。柱顶压八边形顶盖,上置仰莲托摩尼珠。 4 P% b- ^; }2 d6 E9 {% c5 |
) U; B* E. s; C0 W1 N
% B. m9 t: l% |: v/ @; y7 c! ^* I5 ] 天马1对,位于石望柱北92米处。唐代陵墓前设置天马以恭陵为首。天马高2.4米,置于双层石座上。下层长2.65米,宽1.95米,高0.76米;上层长2.21米,宽1.01米,高0.41米;底板长2.1米,宽0.86米,厚0.2米。天马四肢及垂尾与底板相连,腹下镂空。通高3.57米。天马昂首站立,肌丰骨健,头顶鬃毛竖立,颈侧鬃毛斜披,前肢两侧刻卷云纹羽翼,神秘祥瑞之感跃然天地间。 1 J$ u+ ~ q$ \* S4 l; q G
石人3对,第一对位于天马北43米处,石人南北之间相距32米。恭陵石人高2.73-3.30米,一贯服饰与咸阳杨氏顺陵的石人大体相同。头戴平巾帻冠,身穿宽袖袍,内著长裙,外着裲裆,腰束宽带,足蹬云头靴,双手握剑举于胸前,挺胸侍立于仰覆莲花座上,其下为方形基座,长1.5-1.53米,宽1.50-1.56米,高0.56-0.90米,莲台高0.30-0.44米。从装束来看,应为中郎将之职。
" ]' h2 v4 F% _' r+ k
4 V' ~" c1 Q8 n2 P, ] 石人之北为石立狮1对,位于陵园南神门外双阙南10米处,左右分置,相距54米。两狮皆面南而立,略呈奔跃之态。东边雄狮高2.64米,狮头较大,昂首前视,小耳,犬齿外露,下颚三绺须毛,颈后鬃毛卷曲成螺状,胸肌丰健,前肢略直立,后肢略屈作前驱状,两腿间有明显的性别标志,长尾向右甩出达于腹部,四肢与石板相连,腹下镂空。西边雌狮高2.40米,形体与雄狮基本相同,惟长尾向左甩出,腿际间无性别标志。石狮基座分两层,下层长2.76米,宽1.75米,高0.45米;上层长2.22米,宽1.34米,高0.55米;石板长2.01米,宽0.98米,厚0.27米。帝陵四门置石狮始于恭陵。
& u) F+ g& M2 ^& c# R
8 H$ B* y- P0 _* H! l- ]+ h 睿德纪碑1通,位于东列南数第一、二石人之间。通高7.23米,碑身高6.03米,宽1.94米,厚0.65米;碑座高1.20米,宽2.70米,厚1.90米。碑额刻飞白书“孝敬皇帝睿德之纪”八字;碑文楷书,自右至左竖排33行,每行82-89字不等,全文2000余字。由于年代久远,碑文大部分已漫漶不清。碑文内容在《全唐文》、《金石萃编》等文献中录有大约1700余字。 , H: z4 Y! x7 Q7 t
现存石像生中,有三对蹲狮,分置陵园东、西、北三门之外,其神态、形状、大小均基本一致。蹲狮高2.30米,昂首前视,前肢斜撑,头颈鬃毛卷曲,颚下三绺须毛,长尾甩于左腋下,形态雄劲,造型逼真。狮皆蹲踞于三层长方石座上,上层础座与狮相连,长1.89米,宽1.17米,高0.25米;中层基座长2.07米,宽1.35米,高0.70米;下层基座长2.60米,宽1.75米,高1.0米。在北神门外东侧蹲狮左臀部有宋人到此一游的题记。
; u/ ^ _1 i! c- U5 C: Q) Y- A 现场考察,恭陵正门有一大两小三个门洞,只有西侧的小门可以出入。无人管理。从正门进入,中间是土路,很宽,两侧石像生旁种植了许多树。部分石刻有损坏,但是已经修补完毕,修补的痕迹很明显。石碑高大,但是仔细观看,身么都看不清。在石刻的东侧有一小房,里面应该就是管理人员所住的地方,但是没见到有管理人员。陵园建有红砖围墙,将两个墓冢围在当中,而四门的阙址都在围墙之外。围墙在四个方向,双阙附近都有缺口,可以让人自由出入。初步猜测,以前可能是有门,现在荒废了,门也不在了。在我察看时,看到一个教师带着一群小学生,先是爬到西门双阙上玩耍,后又进入陵园,爬上恭陵封土,估计是秋游。在我考察期间,先后来了三四组人来观看。在恭陵墓冢四周,有砖砌的小路,宽约两米。有路可以爬到恭陵之上。哀皇后墓冢在东北方向,也可以爬上。据农民介绍说,有犯罪分子在皇后墓前约10米处挖洞进入盗墓,后来被抓到,拉到墓前被枪毙了。据《唐代帝王陵墓》载:1998年2月15日,皇后冢墓道被不法之徒盗掘,盗走文物64件,现已追回,其中蓝釉双螭把罐、四系蓝釉惯罐、橙釉盆、彩绘骑马乐俑等为国家一、二级文物。从这些文物猜测,皇后冢之前可能未遭大规模的盗掘,或许将来会有更大的发现。
* j4 p3 B. w O0 T) E- ^, g 在这里附带讲一下唐昭宗和陵的考察情况。
- G# V% m8 N; l' B$ ~7 J 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载:唐昭宗陵位于缑氏乡(现已升为镇)东北2公里景山。位于太子弘墓西1.5公里高地上,亦称和陵,群众俗称“小冢”。近年来封冢已近夷平,已探出墓道长60米,墓室面积200平方米。墓前尚存石翁仲1件,门阙台基1处。我在考察完恭陵后出来向西开车1.5公里,没见到任何遗迹,找了当地农民询问,起初农民表示好象知道,还带着我又回到恭陵,但是也没能找到。最后农民也没有什么印象了,表示从来没有听过在恭陵在外还有什么石人。估计,不仅封土不存在了,连石刻也在开垦土地中湮没了。18亿亩耕地的底限我们保住了,但是祖先留下的遗迹全都没有了。查《唐代帝王陵墓》:只有引用了一些史料,作者没有说自己考察的任何内容,也没有说未能寻找到的事实。该书是关于唐代帝陵最全面最详实的书籍,除了没有唐祖陵外,其余所有帝陵都有介绍,但是关于和陵,只引用了史料,而没有考察结果。书中最后说“20世纪60年代,陵冢大体被夷为平地。今陵园地面无任何遗存。”另一部比较全面的是《中国历代帝王陵》,书中称“和陵位于河南省偃师市顾县镇曲家寨村东南约2公里景山,俗称‘小冢’。东距唐太子弘恭陵1.5公里。封土已近夷平,墓上长满灌木杂草。墓高约0.5米,周长约16米。墓边有盗洞两个。原有石人一件,现已不存。已探出墓道长60米,墓室面积200平方米。”《中国历代帝王陵》一书作者虽然考察的帝陵非常多,但是关于帝陵的介绍大体是抄袭他书,很少有独立的贡献。但是这里关于和陵的介绍,不知道来源何处?或许是独自考察结果。书中只附了一张盗洞的照片,时间是1998年9月,不知道是否可信。 6 P) V1 Y$ B* |
1963年恭陵被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 s4 L5 Y1 ?, N8 h8 C! x2 l
参考资料:《考古》1985年第5期 & U; F2 o/ V5 s6 p# ^* l; A
考察时间:2009年10月30日 6 W" w9 J/ \, L! d- f
经纬度:N3ANG="en">4ANG="en">°37'59.52”,E1ANG="en">12ANG="en">°48'39.47ANG="en">”
3 W2 b' q9 k0 u$ L9 l4 i0 c; P9 _ 门票:无 # d% B$ m3 x5 v8 ^
, K) ^0 i2 ?9 G, r) v) B+ M0 ]$ N$ h
0 s; |1 p+ u2 a4 b3 ~2 i0 w0 b我记得这里有人贴过恭陵的图片,不过我的帖子里文字内容要丰富一些,由于珠玉在前,我就不多贴图了。想要看全部图片,包括神门前阙址,所有石刻,请点击我的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