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86|回复: 14

再游清西陵(2)——泰东陵.泰陵妃园寝(E)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0-12 05: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续前文。

6 ?+ `0 _. q) z/ m( S" l: U" `0 p

 

5 U4 Y7 V) A) i4 a- b

我沿着泰东陵东面的院墙外的小路向北走:

+ n0 ~3 n, N# l/ W& d( r+ V& L

 

% i, G$ t& @. h1 n

 

5 C2 {# u6 ]* [- {, ?" _# i


7 }9 Y- `3 R7 ]3 x

 

' {$ G4 w: L9 j( O9 k; m# @

我来到陵寝后面的砂山上。

+ n8 m( u( {0 M

 

/ u I7 y6 H5 R% s. d

浓密的古松林包围着硕大的宝城。基本拍不到甚麽:

( Y( D; ?. Y, y% v


 

. U7 P3 d4 W9 R" x" z$ e/ k( @

+ @2 g( b# v2 O+ \7 A, q& L& m

 

/ r! v3 ?( B/ d" v( k# k- U+ q

 

& f! g. ?( t" t' Y: |% E

泰东陵是关内清皇陵两陵区内的第二座皇后陵。

3 g# c, ?( {5 X7 j! ^1 W

 

; j! q- m4 H) ?& R% }4 I) i

泰东陵是标准的皇后陵。

) l) b1 L$ b; _' l& \" F

 

! B- J1 I' G* |; j

 

; Y% t" c" g' G! W0 d* M% S( ^1 x

[转文]

$ ^: v8 S2 G' o* W* }' w

 

4 ?, P* P' c; j! b. i1 _

泰东陵与其他皇后陵相比,有三点独创之处:

( l; B+ q5 M0 V7 D+ D8 m o

 

4 o% q8 m6 V+ m

一、首创隆恩殿月台上设铜鹿、铜鹤之制。在泰东陵之前建成的昭西陵和孝东陵,隆恩殿月台上只设铜炉一对。而泰东陵则又增设铜鹿、铜鹤各一对。很明显,这是仿照帝陵之制,首创了皇后陵设铜鹿、铜鹤的制度。以后建的各皇后陵改为设铜鹿、铜鹤各一只,成为定制。

( e! s) o* e( B. w- ~, E/ q

 

: H, c \, h6 E( b- H. q

二、首创大殿内东暖阁建佛楼之制。在泰东陵以前建的皇帝陵和皇后陵,均无佛楼之设。泰东陵则在隆恩殿东暖阁建了佛楼,为一层。这与孝圣皇后笃信佛教有关。从此以后,凡皇帝陵均建佛楼。皇后陵只慈禧陵建了佛楼。凡以后建佛楼均为上下两层。

6 F9 i5 m @: f6 ?# B$ ?. [4 n6 R& k

 

2 j' l! ]+ o2 a" ~1 X/ ]5 ]

三、地宫内雕刻经文、佛像。以前总认为清代皇陵中,第一个在地宫内镌刻经文、佛像的是乾隆帝的裕陵。清宫档案记载,泰东陵地宫里也镌刻了经文、佛像。泰东陵早裕陵6年而建。这表明第一个在地宫内镌刻经文、佛像的不是裕陵而是泰东陵。清宫档案还记载,泰东陵地宫的地面不是用条石铺墁,而是用金砖铺墁。具体泰东陵地宫的规制、经文佛像的内容,因为地宫尚未开启,档案也不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4 y' F3 J# T! a \4 w$ D

 

/ L% T, B# a2 ~/ M; H

 

! {* }1 u) x8 V; k

 

$ B u" w4 O9 e" ]3 Q# t) e

 

3 n8 z! @4 m# g1 a3 m+ W

 

9 }$ b; ]5 s! h | Y! g& f

泰东陵现不对游客开放。

) N( z6 \0 w& H* \3 Q

 

7 ]$ {* H- y! { `

进又进不去。

2 n' `2 l2 w9 ^- d! @% z2 j1 N

 

w3 @, D: U6 ] r1 ^

拍又拍不到。

" s+ |4 @5 E4 I! A

 

: s& j6 B3 c [) k

唉!

e) h; u* }4 i! m) c0 {

 

$ J3 g/ D9 }; `7 N5 H7 I! \

网上搜到一些片片,一起过把瘾吧:

( z9 H4 ]$ A' F" g


; S% R9 [9 n; r. ~) l% a2 |















/ p+ d, p6 Z# [! s; |1 q

 

8 X- ]* P" r: g. C$ {! M: K8 M

泰东陵是清西陵景区内最有魅力的皇后陵。

( P [+ e1 E0 R G* f

 

( r, ^* i! M5 N. o) I

不整理开放是极大的浪费。

0 p1 ]( |! F% \! ]! G

 

2 [3 |# X$ q$ e9 z9 L

......

: z I4 q& F( |8 P1 E, \$ A* `: x

 

* D" K h I$ m6 @

 

3 U/ s' d- q: d' m2 l

现在的时间是  10:00.

% [* T+ V+ V4 |# X! W. G* \

 

& }5 U( m) T% V7 H+ z( g u

依依不舍,我离开了泰东陵。

( ?3 L: J$ k5 j

 

2 U! { q3 y7 @- F$ `

我沿着环陵公路步行1公里,回到了燕赵山庄。

. d+ p [; X' }) h# I7 W- C

 

# e9 U& W+ |" J6 N" Q/ P

休息一小时。

% y& h- X7 W, W3 @

 

. L+ ?: F! |4 c0 I. c8 `

吃饭,电池充电。

4 q) ^; _* Z) n1 B" q4 Y

 

0 I+ @+ g+ I! Y; I$ x K& U

今天是西陵镇逢五的大集。(十.一长假前的最后一个了)

2 i$ {, i1 W n6 w$ G% _

 

0 z- i( M5 Y, I# r9 D, D

11:30.  我背起行囊,到300米外的大集上去看看。

, T' |* b- {" m2 y# [

 

: h" F4 w! D* S* @- k- m2 P# i

 

, {, w' b' j6 y* `

图片整理中。

4 K% @# h3 K! w; B' ]

 

# f* a2 C j( V0 k- o0 f. w f

待续。

' c% f t+ c% Q5 h( w+ ~

 

* G7 h. L1 ?7 y2 C/ _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4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07年去西陵的时候没去泰东陵,也不知道里面也这么多的典故,长知识了

) `7 t1 {) l% Q/ y* `( z

 

+ \8 X6 i) @$ K; L

作为陵墓爱好者,即希望文物得到保护,又希望能有更多的秘密揭晓

发表于 2009-10-13 2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0-12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明楼还是有木头门的。这个陵不开放的确可惜,我觉得这里面原因应该很多,首先就是交通问题,如果没有把道路修好,开放是很难的。不知道大殿里面还有什么。那铜鹿铜鹤早没了吧。还有我认为这个陵地宫里面东西一定不少。
发表于 2009-10-12 0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碑还是带颜色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0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山底在2009-10-12 7:30:00的发言:
 这个碑还是带颜色的
, e3 U$ Q9 O( ?3 G* G( O, V z6 ~/ n

明楼内的庙号碑都有色。

6 i; F; j- U+ @( ?! }3 }( f: E

 

. i3 X, e' n+ L4 g" d# ?

俗称朱砂碑吧。

发表于 2009-10-12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不保护性开放呢?发掘也可以啊,这样就是纯属浪费了,不知道那些所谓专业搞文物的怎么想的?我们国家政府又不缺钱...
发表于 2009-10-12 1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金砖铺的地?比皇帝的还高规格?那光这金砖就已经非常价值连城了啊,盗墓的不知道?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1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云游的东东在2009-10-12 12:46:00的发言:
用金砖铺的地?比皇帝的还高规格?那光这金砖就已经非常价值连城了啊,盗墓的不知道?
8 O+ q& a& }9 w9 S) o& s2 d

那一段文是转帖来的。

4 @2 k6 ~( s X

 

$ C+ V1 F9 |3 u2 b4 q6 J: x* k

老兄逗我。

1 d1 W8 ?7 U/ a ]- a( V* |: t

 

( l3 n3 K% ~, R) H" V

此金砖非彼“金砖”。

# ]+ M5 S; y$ A% _0 Q

 

4 v$ k. b' S3 n1 |1 v; z4 J

与飞涨的国际金价风.马.牛不相及的。

. v6 N. G* G6 V8 \" {' G: O# x

 

( W% g2 H3 ~- r/ o

 

' W! n- F- }8 j/ \& z

 

3 ^ \6 S/ O2 O# g4 V


2 W* m$ Y+ m* H y! D ]/ _& M3 e

 

% u4 w- s$ z, H2 k5 ~! G# }4 ^' f$ P

请仔细看图片。

4 T1 _7 [4 E7 _7 B3 E+ _

 

" @$ J4 J# ]4 J$ F( V& I4 ]

古洞门内的地面并非条石,疑似金砖。

发表于 2009-10-12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那些地下文物大都差不多,金银珠宝什么的,定陵的那些我看后没啥感受

B7 O5 _5 V' Y4 V1 r3 z! u5 J4 _

也就是学术上研究有些用处,文物反正要归国家,不能进入市场,挖不挖的没啥用

: X% E3 W' y& W+ Q8 N1 n

再说 学术上研究的那些个历史也没多大现实意义 比如搞清楚万历是否抽鸦片 身高有一米六没有等等

5 ?9 _0 e Q& X

为了这些东西就要掘坟盗墓,太过分啦

发表于 2009-10-12 2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09-10-12 19:48:00的发言:
+ b5 A+ {8 ^" t% n( e

在老北京网浏览  似乎不应该说这种话吧

2 q6 R/ F* e; b2 V$ S( J. C4 D M2 M

国家政府今天再文盲无知   也不会再做当年那种无知  缺德 断子绝孙的无耻勾当了

, j+ m U9 t6 ]" l X; V M% ?

我说的是保护性的发掘.如果类似的古墓全埋在地下,那就是等到很多年以后,不也就全废了吗?和全毁掉也没有本质的区别啊?况且现在已经灭失的就很多很多了.那里面的文物价值和供人们的观赏学习价值不是没有的毫无意义吗?无论是精神上和物质上的价值,如果都灭失了,那肯定不如利用起来更有价值吧?

发表于 2009-10-12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09-10-12 19:49:00的发言:
# s' {8 Y' T$ z C$ N5 i% o" O

去补一补课  用百度搜一下 “太和殿金砖” 了解一下基础知识

( v! {# P l8 V1 D1 G" P' X

其实我说的时候就觉得这可能是一种夸张的用词,国人常用这样的修辞方法,问题是真的金砖又怎么和它区分呢?

发表于 2009-10-12 1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云游的东东在2009-10-12 12:31:00的发言:
为什么不保护性开放呢?发掘也可以啊,这样就是纯属浪费了,不知道那些所谓专业搞文物的怎么想的?我们国家政府又不缺钱...
% n7 ?+ v- b+ r- g

在老北京网浏览  似乎不应该说这种话吧

2 C. E p# l9 ?$ K+ O

国家政府今天再文盲无知   也不会再做当年那种无知  缺德 断子绝孙的无耻勾当了

发表于 2009-10-12 1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云游的东东在2009-10-12 12:46:00的发言:
用金砖铺的地?比皇帝的还高规格?那光这金砖就已经非常价值连城了啊,盗墓的不知道?
% S/ f8 i9 N, s. M" k+ }

去补一补课  用百度搜一下 “太和殿金砖” 了解一下基础知识

发表于 2009-10-12 1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09-10-12 13:43:00的发言:
# P4 Q) p$ t1 w2 K) ]" [& W

 

) Z: E3 ]2 g6 Z' t5 a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76.古洞门内.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z* n8 f$ G3 m C

 

/ \9 P. N; z/ h* `' ^

请仔细看图片。

' j' ^8 x* S: ~

 

: U# p8 c7 P& E# t1 S: Y

古洞门内的地面并非条石,疑似金砖。

) w, v/ q& b6 q/ a3 [0 B4 a* [

 

6 L1 t" e7 F# s

漂亮的古洞门,那正对面挡墙的后面、下面就应该是隧道口吧,也不知道有没有残留的被盗痕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 21:37 , Processed in 1.14447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