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源于牛郎星和织女星的星辰崇拜。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小儿女窃听于蓬棵瓜架下可以隐约听到哭声,即牛郎织女在相会诉离情。同日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 ^2 d- F/ n+ t) z9 h w( V别称: $ @6 H" x+ M$ T* m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0 L5 L% q8 {# W1 C习俗 / }' n3 _& m4 P
穿针乞巧 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演变成婆婆向媳、女发七针七线,以穿得快者为巧。
! b% A+ ]% |$ K) y投针验巧 “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8 R1 o* E8 `+ v6 Q1 n9 `喜蛛应巧 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
2 R, L5 u j! a9 Z% W拜织女 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 & ]1 I& B; t7 V4 O S! c+ g7 l
种生求子 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
) F% \3 G1 U+ h6 k! {3 t. ~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
! u: h$ {3 B4 i1 F( }. X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2 Z$ O* w3 p; ~$ j0 c以上据网上资料。
) D' T. V v# X+ S3 y: Z/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