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12|回复: 3

1945年,是谁让光复后的沦陷区百姓倾家荡产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8-29 1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5年,是谁让沦陷区百姓倾家荡产

7 G! K& }2 N% J# |+ B1 k

[转贴]冀朝鼎:给国民党出馊主意的"潜伏"经济学家

; n$ [5 C6 d' s8 N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5 {! Q8 D5 U9 p# z; c

周恩来是冀朝鼎在1949年以前唯一的上级,廖训振说,“也只有周恩来真正了解冀朝鼎的作用。”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在以《成败之鉴》为题的回忆录中,专辟一节写到了冀朝鼎,名曰:“冀朝鼎祸国阴谋之得逞。”在这本近500页的书籍中,为共产党人开辟章节的,只此一例。

8 `! t# ]1 S s/ E8 y


他给国民政府的这些“祸国”建议很简单:与民争利

+ W0 X7 p/ n: d, U, K3 }7 B r

直到死后46年,他对创建这个国家所做的真正贡献,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个谜。

8 t# H I4 w% r

1963年8月13日,副部级干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主席冀朝鼎的追悼会,在北京首都剧场举行。周恩来、陈毅、李先念、康生、郭沫若等主祭,廖承志致悼词。这种规格显然超出惯例。

: B$ p z4 b5 ^9 g" _: ~. |

“原本只安排了一般追悼会,报告送到正在外地出差的周恩来手中,他批示说:第一要在治丧委员会中加入他和邓颖超的名字;第二他要亲自参加追悼会;第三,追悼会不能在一般地方举行,要改在首都剧场。”冀朝鼎的秘书廖训振向《望东方周刊》回忆说,周恩来在审阅悼词时,亲笔加上一句:“尤其在秘密工作时期中,他能立污泥而不染”。

& A$ @: F. \8 m

周恩来是冀朝鼎在1949年以前唯一的上级,廖训振说,“也只有周恩来真正了解冀朝鼎的作用。”

* o, ^4 _+ V! s+ @- o) X q

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在以《成败之鉴》为题的回忆录中,专辟一节写到了冀朝鼎,名曰:“冀朝鼎祸国阴谋之得逞。”

8 x3 k4 Y9 I# [# K2 f

在这本近500页的书籍中,为共产党人开辟章节的,只此一例。

5 \- x5 [6 M: Y- ]

冀朝鼎是谁?他做过什么?

; @' D' ~& h/ A2 Q

经济学家的秘密身份

+ l! @$ j9 j4 Q: |

1939年底,中国环球进出口公司负责人陈光甫,在纽约的一家中餐馆面试了一名36岁的应聘者。

! q8 [: E* y* w

环球公司是国民党政府专为促进中美贸易设立的国营企业,陈光甫则是拥有中将军衔的国民政府大本营贸易委员会主任委员。

* _3 F- k) w/ S' e- G% R

陈光甫后来在回忆录中说,他觉得这个应聘者英语很好,可以成为他的秘书。

; D# R: f( L0 O H7 C& r+ {

应聘者冀朝鼎,此时已在美国学界小有名气。他从清华毕业后赴美,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就读,并获法学博士和经济学博士。

, T9 a, K) q$ l$ J" J4 ]" y

冀朝鼎的经济学博士论文《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给他带来了巨大声誉。

( J! W# y. U0 V& j3 O; \9 ?

李约瑟称赞这本书说:“可能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历史上探索发展变革的最杰出的英文著作。”他后来还邀请冀朝鼎为《中国科学技术史》作序。

( V9 o# N- c& M9 U

蒋介石唯一的私人政治顾问、美国学者拉脱摩尔则评价:“这是一篇具有独创见解、善于独立思考、很有说服力的论述。”

2 ?/ Q5 X' w, e! }+ i2 _

根据陈光甫向友人讲述,美国财政部的官员爱德尔向他介绍了冀朝鼎。爱德尔1935年开始为美国共产党工作。而冀朝鼎早在1927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0 \+ l( Y3 V6 R. e" Z

1924年赴美前夕,冀朝鼎曾专门去北京大学拜访了李大钊。这是他第一次和共产党人接触。冀朝鼎后来告诉廖训振,这次见面让他难忘,“畅谈一次,印象很深”。

9 ]4 B* ~, f% y2 M, E- S

3年后,左派青年冀朝鼎在布鲁塞尔参加世界反帝大同盟成立大会时加入共产党,成为第一批加入中共的留美学生。后来他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为参加共产国际会议的中共代表邓中夏等做秘书和翻译。

% d+ E" S$ I# h

1929年,经周恩来批准,冀朝鼎回到了美国。

* I/ e2 U5 A/ G6 J3 E, o2 h5 f

也许是组织授意,冀朝鼎结识了美国财政部货币研究室的柯弗兰,并发展他加入了美国共产党。柯弗兰又将冀朝鼎介绍给美国财政部的经济学家,其中包括罗斯福的助手居里和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的助手白劳德。

8 p8 b& [* I9 B7 B. ]

这些对美国财政政策拥有发言权的学者们很快发现,年轻的冀朝鼎对中国形势的分析判断总是十分可靠,于是将其意见作为自己对华政策的依据。

$ I, p6 A- w7 m0 @& |

后来冀朝鼎告诉廖训振,他当时受中共派遣接近美国政府,这些对中国问题的预测和意见就来自延安,当然十分准确。

I; s+ i; W* b, q8 a/ e2 l

精明勤奋的冀朝鼎很快就获得了陈光甫的信任,并担任环球公司总务处主任。

3 W0 n% A, A0 V, }


掌管一亿美元,影响国民政府货币政策

/ a) b4 h- e! R: }; g+ ]2 j6 Z' m1 L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失去了与美国进行贸易的东南亚通道,陈光甫受命回国,冀朝鼎作为他的私人秘书同行。

7 r0 z; L& s$ S+ Y0 ]

返回国内,最终导致了冀朝鼎与美国妻子的分离:她无法适应中国的生活。但冀朝鼎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因为这是来自延安的指示。

. u$ A8 @$ ~2 `3 H/ O

冀朝鼎从陈光甫这位老练的经济专家那里获益匪浅,他详细了解了一个国家外贸体制的运作机制和特点。但回国后,冀朝鼎还是逐渐脱离了陈光甫,开始接近陈光甫的政敌、国民政府的实力派人物---财政部长孔祥熙。

# C& A; `8 ~; N4 ~" w' @5 e

冀朝鼎与孔祥熙同是山西人,他的父亲还曾是孔祥熙的老师。冀朝鼎回到重庆后,就住在孔祥熙公馆。和他同住的还有已担任美国使馆经济参赞的爱德尔。他们经常陪孔夫人宋蔼龄打牌,这被陈光甫斥责为“不做工作”。

. [7 R; }! ~+ ^. [" C2 p, T

显然,陈光甫并不了解冀朝鼎的真正工作。

: P X$ ^: o) g% o& x( s

廖训振说,冀朝鼎生前曾告诉他,当时他白天通过美国使馆获得了大量情报,晚上就化装直接找周恩来汇报。

" Z0 c# l* {# g7 c- I4 ?( W

冀朝鼎回国后在“平准基金委员会”任职,这个基金会用美国提供的外汇来稳定国民政府货币。冀朝鼎任秘书长,陈光甫任主任。

" A$ @' [' N5 @7 j+ f

结果由于孔祥熙的推动和美国方面的认可,冀朝鼎最终主导了拥有一亿美元基金的平准基金会。

8 [0 Z0 q' X' P# P9 G5 H, P R

1944年,孔祥熙任命冀朝鼎为中央银行外汇管理委员会主任,并带他参加了创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会议。

0 p: d) ~6 m" a4 T) n; x; x \

由于法币与外汇具有密切的关联,领导外汇核心部门的冀朝鼎,开始对国民政府的货币政策具有相当重要的发言权。他逐渐成为国民政府最重要、最信任的经济学家。连他参加革命的弟弟、90年代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冀朝铸也说:“大哥是跟国民党走的,我自己则是一心向往革命的。”

" R, q h6 ^ A: m+ [8 Y: b

根据拉脱摩尔的回忆录,蒋介石并非不了解冀朝鼎的马克思主义背景。他解释说,蒋介石设想,抗战结束后中国将依赖美国,因此迫切需要了解资本主义的经济专家。

! }# F: _* M* I5 X' N

1946年,内战爆发。周恩来在撤回延安前通过邓颖超给冀朝鼎留了一封书信。信上说:兹际时局严重,国运益艰,尤需兄大展才能之时,深望能做更多贡献。

: q$ I1 W) v# f

冀朝鼎后来告诉廖训振,这封信给他以很大的鼓励和安慰。

0 B+ T) F7 v& x5 g M4 A

“损害国家和损害政府信用的坏主意”

. i4 K6 ~& U! k' {. b6 N" u& t: j5 z0 j6 E

陈立夫对于冀朝鼎在内战期间的作为充满愤怒。

* W, d4 V0 Z0 N7 e* B

他在回忆录中说,抗战期间就知道冀朝鼎和共产党有关系,但是孔祥熙和后来任行政院长的宋子文都很信任冀。

* [2 f `" ]& M- a% R

廖训振告诉记者,陈立夫负责的中统曾告知孔祥熙,冀朝鼎是共产党。一天凌晨2点,孔祥熙把冀朝鼎叫到住处当面质问,冀朝鼎从容应答:“老伯,我跟随您这么多年,您看我像不像共产党。”

: w8 G" G! P9 [, C2 J* ~8 X1 ~

孔祥熙沉吟许久,说:“我看不像。”

9 L2 R* ?: |; u" t& |3 }

陈立夫认为,宋子文一直国外,“中文程度差,平日均用英文。冀朝鼎这个人英文不错,可能投其所好。孔、宋两人都因冀很能干,结果冀为共产党在我方财政方针任设计工作。他专门替孔、宋出坏主意,都是损害国家和损害政府信用的坏主意”。

9 f: c1 a' R) O" V

他举例说,抗战结束后,宋子文主政的财政部提出以200元伪币兑换1元法币。结果国民政府尽收沦陷区的财富,却尽失人心。

$ a/ H+ N% y2 x# @8 |

陈立夫认为,这些政策是“经过中央会议决定的,竟把我们赶出大陆了。因为那时老百姓对我们失望极了,心想换一个政府看看,或许还有希望,这种心理就帮助了共产党成功。”

% f- t- g/ Y5 Y! x8 |% Q

后来国民政府发行黄金储蓄券,因财力紧张,宋子文就提出按六折还本。陈立夫一再反对,并提出用第二期增发来全额赎回第一期。

9 e* ^) N" o2 p

“但蒋公太相信宋了,他总认为宋是财经专家。”宋说没有其他办法就没有其他办法,“从此乃使政府金融信用扫地”。

# {! ]/ ^, X2 X2 q6 t

后来国民政府又发行过美元储蓄券,到期后应以美元赎回,宋子文却不予兑现。

+ U- X- A1 c# d* h' N

根据陈立夫讲述,“这都是冀朝鼎替宋出的坏主意”。 (本文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山旭) 

( _# X, j; h$ M6 u8 j7 m

与民争利日渐疯狂

3 f% Q$ b1 p) T n

陈立夫将内战时期国民政府控制通胀失利归罪于冀朝鼎,但他没有提到,冀朝鼎对国民政府金融政策的建议,正是因为切合了执政者的心态才得以施行。

! B d6 t6 t6 r, D, l

抗战胜利后,民族资本家们纷纷要求拿回被日伪侵占的实业资产,但国民政府以大兴国营事业之名,将接收的庞大敌伪资产改组为一系列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工业垄断组织,如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中国石油公司等等。官僚资本以国营面目得以形成垄断。

- v. _1 Q, C' ]

宋子文控制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接收了112个纺织行业企业;孔祥熙则控制了中国粮食工业公司,几乎完全垄断了粮食市场和面粉市场。

+ [. Y2 o8 @' x+ [. E

著名民族资本家荣德生上书国民政府:“日本纱厂接收后,全部改成国营,亦是与民争利,以后民营纱厂恐更将不易为也。”

; m, m: v/ V0 H; a

荣德生一语中的,“与民争利”,切中要害。

7 u4 L# i0 y! D6 _' S+ k

这样,过去由江浙财阀支持的国民政府,一跃而控制国家全部资产的近90%。南京不仅通过战争整合了地方政府和军队,也终于有实力从经济角度去统一割据。

7 S' Z# D3 v! _6 W. p# T

到国民政府统治末期,冀朝鼎参与了号称世界最大币改的金圆券改革。按照设计,国民政府用金圆券强制收兑法币、特别是金银及外币。“与民争利”达到了疯狂的地步。

2 d4 C# e: Y1 S. P1 {0 Z1 K' K

著名美国学者费正清后来分析说,当时最反共的城市上层中产阶级,手中剩下的少许余财被束缚在金圆券上,平民百姓对国民党事业的最后一点支持,也同金圆券一样化为乌有。

6 H3 e$ Q# P3 u

不过直到今天,冀朝鼎提出的促使国民政府经济通胀的建议有多少来自西柏坡,仍然不为外人所知。

2 z' B ~ D( } {5 _1 {" a5 S

1963年冀朝鼎去世后,30年代开始从事秘密工作的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也出现在追悼会上。这个单位就是国家安全部的前身。

o5 E4 T2 `1 q; J$ ~9 M1 S) }5 M' U& m) h

本刊记者通过罗青长之子、军事专家罗援,获知了他对冀朝鼎的评价:冀朝鼎在40年代初受命回国,他建议国民党政府发行金圆券,使其爆发了更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经济崩溃,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 L6 Y" c: w8 e7 {

被抓的国军高官

' r2 t9 x4 [+ N3 G% Y

金圆券崩溃之时,冀朝鼎已受山西同乡傅作义邀请飞赴北平,担任华北“剿总”司令部经济处处长。他此行也是专门受中共派遣,意在策反傅作义。后来,傅作义就是在冀家在北京的老宅里决定起义的。

' q" A, K% ^2 `5 M7 r

冀朝鼎曾向廖训振讲起北平刚刚和平解放时的一件趣事:当时他还没来得及换装,穿着国民党呢子军装、坐着美军吉普车出门,结果被解放军抓住,以为他是漏网的国民党高级军官。

- f/ ]% a7 p, V; U. P8 N

情况汇报到负责北平地下工作的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刘仁那里,他立刻让放人。从此,冀朝鼎的共产党身份才正式曝光。

$ C1 ^2 { |# e" Q/ z9 G

“这让国民党大吃一惊,美国人大吃一惊,我们自己的同志也大吃一惊。”廖训振说。

# e5 K1 ?, D" y

冀朝鼎在1949年之后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利用他在西方世界的良好关系,突破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并建立了新中国的外贸体制。

& m- X, m5 P: _2 O

1989年,廖训振任贸促会驻英首席代表时,参加英国最早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的48家企业聚会,看到晚宴大厅仍悬挂着冀朝鼎的巨幅照片。

7 V) d* r# Y: v6 X- H

1951年,冀朝鼎受邀访问剑桥大学并演讲,成为建国后代表新中国赴英讲学第一人。

1 z [# J J0 g6 @6 b @6 p8 o1 S

据廖训振回忆,冀朝鼎思维敏捷,说话速度很快,与根据地的干部大不一样。

% p' M1 Y2 D) l9 [! r8 M) _

有一次,冀朝鼎客串周恩来的翻译,却一点儿也没有记录。周讲一段,他屈起左手一根手指;再讲一段,又屈起一根手指。等周讲完,他的左手恰好握成拳头。

5 J4 f9 R4 P" N" P

然后冀朝鼎翻译一段,伸出一根手指;再翻译一段,又伸出一根手指;等全部翻译完,左手全部伸开。

1 Q) A; F; Q( S

1963年8月8日,正准备出访阿尔及利亚的冀朝鼎因突发脑溢血,晕倒在办公室。次日中午去世。

' I: _# ]6 e. n" Y M/ J* i# I& q9 s

4个月后,在伦敦举行了由100多位学界、经济界人士参加的悼念会。拉脱摩尔在长达2000言的悼词中,特别赞扬冀朝鼎在国民政府中“虽然获得了称心如意、纸醉金迷的官职,但他却没有腐化堕落,也从不对任何人阿谀奉承”。

2 |2 Q/ W- [! W1 \8 S/ f0 V; D

1964年,参加第二次亚洲经济讨论会的各大洲几百名代表,全体起立为冀朝鼎默哀。

. _) V$ t- v& K/ \9 _+ C( C# h

廖训振说,冀朝鼎在50年代就提出,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并成立了国际贸易仲裁处。在政治形势偏左的情况下,他仍希望借鉴西方工业发展历史,重视技术经验,依靠老工程师和老工人。

* ` i! v' |% h6 s( W$ P5 v

“他应该是那个时代中国最具世界眼光的人之一。”廖训振认为。但随后政治形势继续恶化,冀朝鼎建设新国家的计划,直到他死后15年才开始实现。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瞭望东方周刊》官方杂志刊登的
发表于 2009-8-29 2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元大都在2009-8-29 19:56:00的发言:
这才知道逆产原来是这么来的!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 o& u+ _7 U6 {1 X5 t

说话留神大都督,这年头说话不留神,什么东西都有可能成为逆产。

发表于 2009-8-29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知道逆产原来是这么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6 02:13 , Processed in 1.13292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