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880|回复: 44

10月4日新文化街地区考察记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10-7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月4日 星期二 天气:晴6 L$ I" L- o/ r 今天的考察活动集中在新文化街以及与大街毗邻的几条胡同:东太平街、天仙胡同、永宁胡同、光彩胡同、承恩胡同一带。

2 u5 ]5 X8 h: ?3 ^# \

新文化街原名石驸马胡同, 在明代属阜财坊,因明宣宗女儿顺德公主之婿石璟居此而得名。1969年,为纪念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鲁迅先生而改为今名。该街东西走向,东起宣武门内大街,西止鲍家街。 6 e! P$ H* V9 s) ?0 W4 g 由于来早了,我和Bloodli先在新文化街东口一带转了转,让人感到不幸的是,街道两侧多处地点已拆建为楼房,万幸的是这条街还没有遭到“拓宽”,所以现在的街道两侧,还依稀保存着一些历史的轮廓:, l6 B- @( O& J0 t" v8 g; R8 j + N: B! a9 J) @7 x4 O) c$ {8 w 当我们再赶回街东口的集合地点时,胡胡、虫子、张老师、掌柜的、鲨鱼也都陆续赶来了。我迫不及待的带领大家赶到了刚才和Bloodli发现的新文化街39号,该院位于大街东部路北,现为西城区保护院落,共有两进,一进院原有一屏门与西面的参政胡同10号相通,现已被一厨房封死。二门正立面为如意门型,门道内外均施彩绘,二院由东、西厢房和北面的二层楼式建筑合围而成,并带有游廊,全部是砖木结构,我们把一层的建筑拍了一圈后,在游廊的西北角上楼,我们脚踩着木制的楼梯,聆听着历史的回音“咚!咯吱~~~~,咚!咯吱~~~~”,上到二楼,正对楼梯的是一处煤气灶,二层的住户正在煮着什么东西,我还纳闷,虫子怎么目不转睛的盯着人家的吃的啊,及至我走进一看,虫子往煤气灶后面一指:“看,飞哥”,在沾满了油烟,灰尘的廊心墙上,俨然是一幅画,实在看不清,只是依稀可以看到远处有山,山上的小路,近处好象是桥。廊心墙在民宅中普遍的做法,多为方砖用磨砖对缝斜砌的方法而成,而这种绘山水花鸟图案的“软做法”多见于园林,在民居中是不多见的。我和虫子想把粘在上面的各种脏东西拿掉,但我们马上停手了,几十年的烟熏火燎,这身厚厚的污垢已经成为画的一部分了,宁可让它脏着,我们也别动手去毁它了。- m" C1 |- _' p* ` 目前的新文化街39号,主体建筑保存尚好,格局比较清晰,这里究竟是不是值得保护的建筑艺术珍品?Fenken老师因为去买胶卷来晚了,当他赶到这里,看到了我们刚才看到的,不停的赞叹“哎呀,太棒了!太漂亮了!太精彩了,”我想任何一个稍微有点文化修养的人,都知道这里的价值,但是应该看到,39号虽然现在被列入了保护院落,但有相当的建筑构件和装饰都遭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我想,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不是只靠什么“挂牌”,而是需要它的使用者、保管者、监护者,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真正的负起责任来,及时的维修、腾退,落实好产权,把四合院与胡同的保护,变成一种全社会的自觉的行为。 : |9 \/ P( ~' c6 r! q 与39号的住户聊了会,只知道这里最早和西面的参政胡同10号为一体,解放后,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购得,经过多年的变更后,现在是工商银行的职工宿舍。当我们为这个院子的精美和现在的衰败而嗟叹不已的时候,住在前院的阿姨一指对过(新文化街路南):看到对面的高楼了吗?盖这些楼时拆掉的院子,比我们这儿还好看! ~* _8 s' d/ v 39号院:

( o4 f$ P" }0 s! e- O) q

8 s! K$ M- Y0 k# j: P' A/ q/ l

二门部位的彩绘:' U1 o6 ?5 U5 ]. k

) Y1 k7 T# S+ G0 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7 12:12:34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7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39号出来,我们来到了与新文化街垂直的参政胡同,胡同西墙内一栋灰色二层楼建筑吸引了我,我试图围着它转一圈,但我发现做到这点似乎不易,等我转到了新文化街45号,发现墙上镶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原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走到大门口,门口的保安见我拿着相机不停的向里张望,便警觉的盯着我,搞的我浑身的不自在,匆忙的拍完了“鲁迅中学”四个字,我冲保安诡秘的一笑,就与考察队汇合去了,但愿我这一笑,可以让那位保安也“稍微的不自在一下”哈哈。8 P& I. K3 N& N+ a5 K* P/ I 新文化街45号,鲁迅中学:5 t4 b2 t; O! o5 ` 3 l4 n- M: N3 _3 d+ p, r 我们汇合后在克勤郡王府西侧的一条小巷内休息,掌柜的让我们一一对北京说句话,有的同志简单明了,有的同志慷慨激昂,还有的同志因为外界的干扰和自己的紧张一句话说了四、五回掌柜的才说"过"。经过短暂的休息和玩笑后,我们又上路了,我们在民族宫南路左转进入了东太平街,然后连续左转是天仙胡同、永宁胡同右转来到光彩胡同,这些胡同里挂蓝色“保护院落”牌子的非常多,但当我们走进去后普遍比较失望:杂物成堆,违章建筑林立,人员混杂,对建筑的破坏很严重,能挂上保护的牌子,多是因为其基本格局尚存,房屋将将可用,还不至倒塌。但似乎我们的文保部门挂个牌子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正如家住新文化街某大杂院的一位住户说的“净说办奥运会要保护好北京胡同与四合院,等真开了奥运会,应该把老外拉我们这看看来,有钱给胡同外皮刷漆,可我们成天房子漏雨没人修,净干这驴粪蛋儿外面光的事!”笔者无意对北京承办奥运会发表任何评论,但我首先要把真实的声音说出来,百姓的话可能缺乏理性和逻辑,但正如掌柜的说的“我们要的是老北京,新奥运”,我想再说的具体点,我们要的是干净体面的老北京,和现代化化的新奥运,二者缺一不可。1 D" v: I# L" E 在失望之余,光彩胡同一位热心的师傅给我们指了一条道:南北走向的承恩胡同,这条胡同目前格局破坏也比较严重,与光彩胡同垂直交汇处一栋楼房正在施工,在那位好心师傅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承恩胡同2号,这里的两排北房保存的比较完整,并有过修缮的痕迹,从第二排北房的间数及狭长型的院子来看,当属后罩房,住户们还是比较热情,告诉我们这里属于高教出版社职工宿舍,住在院子中部的一位大哥还向我们展示了他在附近拆迁时收集到的门墩、瓦片,门墩为一圆一方,瓦为绿色琉璃瓦,我问大哥这绿瓦从哪卸下来的,还让人家很不高兴,好象我的意思是说人家拆的似的,他告诉我说是“一帮民工拆前面承恩寺时,就把这些瓦片直接扔到地上任其碎掉”,他实在看不过去,就拾得几块保存了起来。查阅了一下有关资料,承恩寺胡同8号为过去的承恩寺,根据《城垣识略》中的记载:“承恩律寺在都城西南隅承恩寺街,其址即古雪堂,为戒坛下院。明宪宗敕赐如幻禅师以戒律开山。本朝康熙年间毁于火,后僧智性重建。镶红旗觉罗宗学在承恩寺街”(在清代,教育方面有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既有汉、满、蒙古等族儒生,也有日本、越南、朝鲜、琉球、俄罗斯的学生。此外,还有为宗室子弟所设的宗学,为觉罗子弟所设的觉罗学,为八旗子弟所设的八旗学)。 # L- x# r4 a- |% M0 s6 v8 z& \0 _ 由于近些年胡同的门牌号变动较大,进行过多次的改动、编排与合并,所以我认为2号到8号,应该都属于过去承恩寺的一部分。承恩寺2 号其实就是一个保护得很好的例子,现在院内违章建筑较少,建筑主体和各部分的装饰保存的都很好,绿化、卫生等状况算是我们活动以来见到的比较好的。纠其原因,一是因为这里住的多为高教出版社的职工及家属,人员成分比较统一,文化素质也比较高,二是产权明晰,每年出版社要拨专款修缮房屋。看来,北京胡同与四合院的保护,不只有拆这一条路呀。 $ }9 N2 ~4 B# L9 k 承恩胡同2 号房屋状况及装饰构件:.

. [% S3 n* ?- a* L5 K/ D( b! c

- b+ x1 U M7 x; r) S; } R6 x

1 J$ I0 [5 L! G7 a3 `) p3 V 2 号的住户收集的门墩

% |4 b4 d9 K: L4 `+ J$ n" X

住户向我们展示他收集到的绿色琉璃瓦:2 u% ]- P/ @! |/ ^( o' Z

3 X7 r4 Z* [ _4 U$ [: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7 11:20:0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10-7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承恩胡同出来,我们顺永宁胡同、民族宫南街再次来到新文化街,这里值得一说的还有位于大街西口路北的135号和137号,我们在9月18日的拍摄活动中就来到过这里,当时被这两所院子的规模惊呆了,经过后来详细的查阅有关资料,我们得知这里是清代的镶红旗都统衙门,根据郗志群老师的《对八旗都统衙门状况的两次调查》所转《八旗通志初集·营建志一》载:“镶红旗满洲、蒙古、汉军都统衙门,初设于石驸马街南。雍正六年准奏,将石驸马街北官房一所,共一百零四间,作为三旗都统衙门。“乾隆元年,增房二间。”共计 106间。由此我们认为,今新文化街135号和137号院,可能当时都属于镶红旗都统衙门范围” " V! R) B d' t4 V, A 让我不太明白的是,清代顺治入关之后,将所有的汉人赶至外城居住,将内城九门除正阳门外分由八旗镇守,分别是两黄旗居北:镶黄旗驻安定门内,正黄旗驻德胜门内;两白旗居东:镶白旗驻朝阳门内,正白旗驻东直门内;两红旗居西:镶红旗驻阜成门内,正红旗驻西直门内;两蓝旗居南:镶蓝旗驻宣武门内,正蓝旗驻祟文门内。每个旗都把自己的都统衙门设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 ! h0 c: u8 c: H% @5 U+ a8 o5 J. U( }! G% C0 Z4 X 根据郗志群老师的《对八旗都统衙门状况的两次调查》显示是:镶黄旗都统衙门在安定门内大街(官房一所,57间);正黄旗都统衙门在德胜门内帅府楼胡同(官房一所,64间);镶白旗都统衙门都统衙门在灯市口西口(官房一所,101间)等等吧,我不全写了,各旗的都统衙门地址都在自己对应的城门范围内,但镶红旗和镶蓝旗是个特例,镶红旗驻阜成门内,都统衙门却在宣武门内的石驸马街,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新文化街,而驻宣武门的镶蓝旗,虽然最初其都统衙门设在宣武门内塘子胡同东宽街,但却在乾隆三十五年将该旗的满洲都统衙门迁至阜成门内华嘉寺胡同!难道说是两旗的旗主商量好了的?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现在的东城区政府设在西城,而西城的区政府设在东城,以飞哥的才学,恐怕只觉悟到“为什么苹果会砸在我的脑袋上”,但“万有引力”的发现,可能还需要各位高人去论证了吧! " [2 B/ Q- E3 K! E9 c, A 好了闲扯了点历史,还是正经的说说135和137号现在的状况吧,根据我们的走访,目前状况大致与郗志群老师的《对八旗都统衙门状况的两次调查》所载一致:“137号踏察结果,该院大门虽有所改建,但硬山式三间五架结构之旧貌尚基本保持,屋面为仰瓦灰梗过陇脊......院内现为大杂院,约住居民20余家,院内空地虽多已为自建房占据,但由于北、东、西三面房屋还基本保持旧貌,故院落的形制尚无大的变化。北房五间(另带耳房二间)、东西厢房各五间,原均有檐廊,今已扩建为房间。北房和东厢房屋面均为仰瓦灰梗清水脊,西厢房屋面已经过翻修,失去原貌。 Q7 S% f; M; n9 g 137号东厢房 7 E& ^ F0 p. J; [ 与137号相邻的135号院为三进四合院,院内虽有一些自建房屋,但原有建筑基本保存完好,屋面亦多为阴阳瓦鞍子脊,与137号院房子屋面有所不同,当系民国时期后建,故总体状况好于137号院。 9 A& Y, ^! f$ X$ E2 | k 135号院二进院: @. k0 u; A1 E 135号院三进院:! s! n* b" u3 R 137号院大门在郗志群老师走访后已经被相关部门给改建了,为什么不说“修缮”而说改建呢,当我们看到137号院大门时,掌柜的说了一句老北京骂人的话(其实我也骂了),WC!哪位见过这么粗的椽子,纯粹胡来!请诸位同志比较一下137号原来大门和现在的样子,现在的大门大家留意一下椽子的粗细,如果不好估计,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与椽子垂直的前檐柱,快赶上檐柱的一半粗了。 3 O7 R# r' n2 C# I1 R- x 未改造前的137号大门:3 q6 M) s+ L+ m7 b' y8 C 改造后的137号大门: 2 w$ s* C$ p3 P' U9 _% a' a 国庆节期间的第一次活动结束了,我们感觉每次的收获都非常大,但心情却一天比一天急切,北京的保护真是刻不容缓,房屋状况确实让人堪忧;很多保存比较好的建筑因为私搭乱建,随时有失火的危险,还有就是一些所谓的"修缮",已经将原本保存尚好的建筑给修的不是东西了.以现在北京这些胡同及房屋的状况,就算是开发商不下毒手,任其自生自灭,恐怕也没有几年了!& |: X4 m' I* g) L- l; F

7 Y0 ]4 Q- U& Z& `& O" u& A

文章还有很多地方比较粗糙,但我争取每次都有进步,在此感谢各位同志对我的帮助,特别感谢宣南胡胡为我提供承恩寺的资料。

3 d% ~# j0 L( f& b! d8 z 2 e/ S7 p: q( ] ?2 H8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7 11:26:27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0-7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一下子就写这么多思路清晰的游记,我心力不达了。而且照过的也没了。我们明年开年就要分析一下我们的计划,列出相对可操作性强的课题。所以也顺便请同志们想一下自己的所长。坚持一年才有成就。明年要办的事不少。每一个人所要办的事也不少,要累点啊!同志们。
发表于 2005-10-7 1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哥写的好!观察真实,细致入微。

# K/ U6 Z3 `1 B% T" J5 S

附上一段郗志群对八旗都统衙门变迁的介绍:

8 H) W% G6 E9 O8 o5 Z3 ]6 \

具体的位置是分布在老北京城的内城里。开始建立这些都统衙门的时候,是满、蒙、汉三旗一起办公的,后来又有多次的分合迁移。这些都统衙门经清代、民国到今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致说,八旗都统衙门的建置、变迁经历了三个阶段。

& |. }$ ~+ v1 H0 `

+ a' [8 @+ `) H/ H

  第一个阶段是初建及确立阶段,即雍正元年——七年。八旗都统衙门初设时,除正红旗汉军都统衙门单设于鹫峰寺街外,其他各旗满、蒙、汉三旗都统衙门都是同址办公,都统衙门地点只有九处。雍正四年(1726),以正白旗满洲迁出另设新的都统衙门办公地点开始,各旗满、蒙、汉军纷纷效仿,或各自设立单独的办公地点,或三旗同迁新址,至雍正七年(1729)始略定。统计显示,第一阶段京师内城作过八旗都统衙门的地点共有21处。

. B' R) U8 S8 @

1 c' F* r. p% z9 h

  第二个阶段是调整及扩建阶段,即乾隆元年——五十八年。这一阶段,八旗都统衙门的变迁几乎经历了乾隆一朝,其主要的变化,集中在对原有衙门房屋的维修与拓展上,真正迁出另设新址的只有镶黄旗满洲、蒙古;正黄旗满洲、蒙古;正白旗满洲;正红旗蒙古;镶白旗蒙古和镶蓝旗满洲8处。

+ V. A, F, i* {; O) z9 Y

- S3 V' O; c+ g* f8 O' r) A

  第三阶段是最终确定阶段,即光绪中期至宣统年间。随着最终确定,京师内城在不同时期作过都统衙门地点的共有34处,若再加上“值年旗衙门”,则总数达到35处之多,远远超出其他军政衙门所设公所的数量。由此更加显现出京师内城为“八旗兵营”的特点。

发表于 2005-10-7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文化街考察记写的真好,不得不佩服.我感觉一篇文章的写作过程,实际上是飞哥实地考察的又一次回忆和内心感受的倾诉.我真不知该怎么说,才能表达我的此时此刻的心情.在这里我想说的一句话就是不是:为保护,宣传老北京文化,不辞辛苦拍片的朋友们你们辛苦啦!
发表于 2005-10-7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哥写得厚重啊! 好!

同意张老师的说法,由于这几次去的不是我熟悉的南城,所以几次的活动我都处于游离状态。下次真的要有个计划,我再想想我有什么专长。

[em08]
发表于 2005-10-9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

那天正好BF来我家

发表于 2005-10-10 0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些人中只有胡胡可以从民俗的角度想出一些点子与计划,这事就交给你办了。我的意思是你列一个采风计划,如几种手段的使用,达到的目的等等。
发表于 2005-10-10 1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太明白张老师的意思。从民俗的角度是什么?现在狭义的民俗,无非就是年节了、仪式了、民间小戏了、游戏了、还有物质的手工艺品什么的。您的意思是说,我们在考察中要关注这些是吗?这些不用很有目的性的去考察,只要我们在走访中注意就好了。比如说,上回我们在胡同里发现有斗蛐蛐的,其实大家都停下脚步去看了。说得小的,这也算是民俗,如果要进行调查的话,就不能能仅仅记录斗蛐蛐的过程,比赛规则等等,还要进一步了解是什么人在玩(这很关键),他们玩的心态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玩,玩这个跟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他们的游戏是怎样传播的,甚至是玩这个跟整个胡同的或者这个社区有什么关系,等等

张老师的几种手段又是指什么?除了物质性的手段,照相、录音外,最主要的就是访谈了。那么访谈也不是海侃,也是要有目的性,要有问题意识。至于是什么问题。那就要看你自己的兴趣点和关注的重点了。这点我可能就会和大家有点不一样。大家可能更关注历史,而我除了历史更关注演变、传承,关注现在的现实以及人们的记忆和生活方式和态度等等。

发表于 2005-11-29 1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新来的,请问怎么可以把好帖收藏呢??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9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指的怎么收藏?加入收藏夹吗?把要收藏的帖子打开,点浏览器的“收藏”,再点添加到收藏夹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05-11-29 1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三环的米奇在2005-11-29 11:16:33的发言:) F+ L- N: c% z 我是新来的,请问怎么可以把好帖收藏呢??
3 N% C* d+ M: @8 U) M

飞哥说的对,如果您是想把好帖收藏在论坛收藏夹内的话,就依图所示,单击帖子上的收藏图标即可。

+ |# p# K6 j: i9 i9 o2 P

" m- e5 O0 B) n2 m6 w$ b+ u

发表于 2005-11-30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了谢了!!

发表于 2006-3-26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我就在附近上班,经常路过这里,可也没看得这么仔细!
发表于 2006-3-27 0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如果当初能写一篇介绍察院胡同、文昌胡同、文化胡同的就更好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3-27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二位鼓励,现在想写,可惜晚啦,察院已经残缺不全了。
发表于 2006-3-28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上回去察院胡同,捡回的是几片碎瓦和一架窗棱。。。。。至此而已。

嘉祥里、西铁匠等更是永远地留在了记忆中。

发表于 2006-3-29 0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太好了,哪天我也去看看~
发表于 2006-4-19 1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写得好!

[em17][em23]
 楼主| 发表于 2006-4-19 1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日子没见了楼上的老师,有空一起切磋,谢谢鼓励。
发表于 2006-4-19 1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figolyf在2006-4-19 12:42:24的发言:
有日子没见了楼上的老师,有空一起切磋,谢谢鼓励。
是啊!有日子没见了, 有工夫好好聊聊.  见着那哥几个问好!
发表于 2006-7-7 1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几篇过去的拍记,怎么现在大家都不写了那
发表于 2006-7-7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oujie0316在2006-7-7 13:14:31的发言:
看了几篇过去的拍记,怎么现在大家都不写了那

呵呵,是啊,前一段时间人多,比较乱。现在恢复正常了,大家重新把拍记捡起来阿。

发表于 2006-7-7 1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这么想的:)
发表于 2006-12-10 0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拍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都蓟城在2008-12-26 9:40:00的发言:
# _+ r, k1 {2 T7 E/ B

写得真好!

5 I0 Q' D# S, Y

儿时就生活在这一带,看了文章和照片又勾起了童年的记忆。

4 y3 Q. J, @$ l/ N7 W8 Q

“永宁胡同”您熟啊。

发表于 2008-12-26 0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真好!

, k/ ~3 c' g1 o9 Z

儿时就生活在这一带,看了文章和照片又勾起了童年的记忆。

发表于 2008-12-23 2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0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哪,什么时候的帖子都翻出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21:41 , Processed in 1.23305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