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49|回复: 12

大明 宁河武顺王墓[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7-26 0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X* h! d6 c& I6 i; B0 p9 c% [

宁河武顺王——邓愈之墓

- R" o3 ~, [/ W; \# y& ~$ d

  在南京市雨花区的纬八路旁,有一座“山高水长”的石牌坊,这就是明朝开国功臣邓愈的墓冢。

8 G& n3 U$ X0 y* E \, W; J) C

  邓愈(1337-1377年),明朝开国元勋之一,安徽宿县人,原名友德,“愈”为明太祖朱元璋所赐。邓愈少年时便随父兄抗击元兵,骁勇异常,16岁被推举为起义军首领,后来投奔朱元璋麾下。邓愈战守有方,激励将士,以弱制强,乃是常胜将军。

, z' n0 J" J9 u

  洪武三年,邓愈以征虏左副将军随大将军徐达出定西,破元将扩廓帖木儿,克河州,招抚朵甘(今青海、四川一带)、乌斯藏(今西藏)诸部,以功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同参军国事,岁禄三千石,并赐予世袭。洪武五年,邓愈平定西南之乱后班师途中,暴病死于寿春(今安徽寿县),时年4l岁。明太祖追封其为宁河武顺王。灵枢运到南京水西门时,明太祖亲往祭奠,又亲自为他选择墓地,进行国葬。

8 j( c0 a; Q, X1 K8 [


大明 宁河武顺王墓

大明 宁河武顺王墓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0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W3 n6 V0 g7 s

  邓愈生平简介


5 r4 H1 g* i2 w8 b! M9 C% [

  邓愈,名友德,字伯颜,虹县龙宿里(今泗县大路口乡大营人)。元惠宗至元三年(1337)二月十五生。幼时聪慧好学,稍长即怀平定天下的大志。元末,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抗当时的黑暗统治。父邓顺兴,重气节,讲信义,被乡人推为练总,率领人民,保境安民。后与元军作战,中箭身亡,友德之兄友隆接掌兵权。不久,友隆病故,16岁的友德继掌兵权,亲率人马与元军作战。友德足智多谋,身高体壮,武艺高强,每战均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奋力拼杀,元兵多不敢与之交锋。泗州、灵璧、盱眙等地人民闻风归附,求其保护。

& m& v" X+ R" h# B


 

+ j: P! P5 ~9 ]/ A4 L- X

      元至正十五年(1355),友德率所部投奔朱元璋。元璋命其为管军总管,赐名愈,时年18岁。

1 f4 m# [! r7 M% a3 p: R

  朱元璋为了统一江南,命邓愈与常遇春领兵自巢湖乘船南下,先后攻占牛渚矶、太平、溧阳、溧水、句容、芜湖。元将海牙率水师集结于采石,准备进攻太平,邓愈出奇兵直捣敌寨,俘其精锐;又以小船两只,满载柴薪,内藏火药,灌以油蜡,冲入元军水师之中,火烈风猛,满江红赤,元军大败,死伤无数。自此,元军无力扼守长江。邓愈等乘胜渡江,进攻金陵。元南台御史福寿督兵死守,邓愈等浴血苦战,终于攻破金陵,杀死福寿。后与徐达又顺势占领镇江、丹阳、金坛、广德。朱元璋因邓愈战功卓著,提升为广兴翼元帅。

0 b Y" ^8 G3 q7 g& Z. l


2 V6 a7 V! j/ v( r" }

    十七年,朱元璋又提升邓愈为枢密院院判。同年七月,命邓愈为征南将军,以胡大海(虹县人)为副将,攻取旌德、绩溪、休宁,并乘胜攻占江南重地徽州。元苗帅左丞杨完者率兵数万来反夺徽州。当时徽州城郭残破,守御之器未备,而胡大海率师攻婺源未回,邓愈身边只有少数士兵,情况危急,于是其激励士兵,明立赏罚,打开四门,布下疑兵计。苗军见状,不敢入城。胡大海得到消息后,昼夜兼程赶回,与邓愈里应外合,协力拼杀,苗兵大败而逃。邓愈又先后攻占了婺源、休宁、严州,转战皖、浙、赣等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敌军望风而逃。所到之处,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各地民众争持酒肉慰劳。进攻江西时,陈友谅部将邓克明以省印及抚州、建昌、临川等23州印请降。

) @1 F' z+ m; n$ B: N

* m( v0 @" b: k4 }

( Z% w4 _( D' z0 E& m. m1 ?

       二十二年,邓愈率兵攻占陈友谅所占重镇南昌,被提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镇守南昌,为朱元璋抽调兵力全歼陈友谅赢得了时间。朱元璋赏赐邓愈金千两,缎百匹。消灭陈友谅后,邓愈又奉命先后平定江西南安、南雄、韶州、赣州诸郡。28岁的邓愈被提升为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镇守襄阳等处。30岁任御史大夫。

+ |, Y1 B. D9 S/ k/ K

  朱元璋登基,建元洪武(1368),加封邓愈为太子谕德。大军平定中原后,命邓愈为征戍将军正总兵,平取江淮等地未归附的州县。不到两年,唐州、南阳、金州、均州、商州、房州等地均归附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又任命邓愈为征虏左副将军,协同徐达西征。邓愈率兵奋战元残军王保保部,斩首2000级,俘获王公以下百余人,士兵8万多,骆驼、马匹、辎重不计其数。八月,进克河州、乌斯藏诸部,招降吐蕃,追击元豫王至西黄河,在黑松林斩杀元大将阿撒秃,大军深入甘肃西北数千里。因此,河州以西皆属明朝版图。十一月,班师还京,因功赐宅第于南京洪武正街,赐虹县城南良田500顷,佃户73家,守坟户150户,仪仗户 19家;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同参军知事,食俸禄3000石。

7 z \9 `5 |$ J7 V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0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Q6 D1 c ^1 U# f! A* v9 v

      十年,吐蕃残部抢劫乌斯藏贡使辎重。邓愈任征西将军,兵分但路,深入吐蕃腹地,追杀至昆仑山,俘斩万人,获马、牛、羊20余万,招降诸国,开辟疆土数千里。朱元璋见到捷报后,降旨嘉奖邓愈,赐红蟒暖袍一件、玉带一围。十月,凯旋到达寿春。不久,因病去世,时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年41岁。

/ c+ y2 }, n5 [


 

( [! H, r6 s' S" @

      朱元璋闻讯大哭,停朝3日,亲迎灵柩祭奠,并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肖像挂在太庙中享祭。他还亲自选择墓地,安葬在南京雨花台西安德门里的西山,墓前置六对石翁仲石马,山上遍植松柏,禁止樵猎。朱元璋追忆邓愈的战功时,对礼部尚书朱梦炎说:“友德随我二十二年,东征西讨,尝尽辛苦,镇守八州,有功无过。你当撰文刻诸石上,以昭不朽。”邓愈的墓碑上刊文曰:“王器量宏伟,沉毅简重,谦恭慎密,奉公守法,临大敌而不惧,有大功而不矜;又能礼贤下士,宽惠待人,事母夫人能至其孝,抚弟幼孤能至其爱,不独有将略之雄,兼有君子之行,宜乎为国元勋,光辅帝业。”朱元璋并为邓愈像题辞:“天生元辅兮辅我定乎九州,溯其功勋德业兮实无人以可侔,垂凛凛于尺幅兮直与河岳而长流。”并命将邓愈的功绩载入《洪武功臣录》,以垂不朽。 后人又将其事迹载入《明史》 、《明通鉴》、《续藏书》、《明史记事本末》等书中。

7 Y% j$ A) |0 m# {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0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0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邓愈战争故事

" m& B8 Y# p# G; O6 t


 

7 [) q8 i( K4 r: W, u& x, g

建德之战

2 [$ n" G! `' j/ K7 q


- c; ^% t9 r- g4 O9 X

      朱元璋攻克浙东诸郡县后,为实现其进据浙东的战略,派兵向浙东纵深发展。派行枢密院判邓愈,亲军左副都指挥朱文忠,元帅胡大海率兵由徽州(治今安徽歙县)出昱岭关(今浙江临安县昌化西南35公里)进攻建德。出遂安(今浙江淳安西南)离县城不到15公里,与前来阻击的元长枪元帅余于贞部相遇,邓愈将其击败,获马百余匹,并乘胜追至淳安(今浙江淳安),元守军闻风弃城溃逃,邓愈挥军掩杀10公里,获战船30艘,降其兵3000人,克淳安。遂安守将洪某率兵5000驰援淳安,复为胡大海部击败,生擒400余人,获马三十余匹,尔后,邓愈、胡大海等率兵直逼建德,元参政不花、院判庆寿、长枪元帅谢国玺、达鲁花赤喜伯都刺等弃城逃走,何良辅率众降。五月,元浙江行省右丞苗军首领杨完者率部反攻建德,被邓愈部击败,俘其副将李副枢,收降苗军3 万余人。苗军败屯乌龙岭(旧建德县城北乌龙山),邓愈遣李文忠将对方击败,苗军退走。

. e: f) _% R0 w9 d% z" _" f s


 

. z& ?9 ?, b% _+ R; B

明攻河南之战

% T3 A% Y; g( ], X, D8 L


7 t8 n: q: K7 v( | v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向有“中州”、“中原”之称,距元朝大都(今北京)1580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太祖朱元璋要求北伐军先取山东,目的是为了撤除元廷屏蔽,而后移兵河南,则意在破其藩篱,使大都势孤援绝,为最后推翻元王朝统治创造条件。洪武元年二月,明军平定山东以后,朱元璋立即指示北伐军移师河南。是时元将脱因帖木儿驻守洛阳,兵力较强;李克彝、左君弼等驻守开封,降守不定。根据当时的客观形势,朱元璋制定了南北两路并进夹击的战略方针。南路由征南将军邓愈率襄阳、安陆、景陵等地驻军,于洪武元年三月初一日向南阳进发;北路由征虏大将军徐达督北伐主力于三月初溯黄河而上,西攻开封,夺取洛阳。三月二十二日,邓愈进取唐州(今河南唐河),守将弃城逃遁。二十六日趋逼南阳,败阻敌于瓦店。次日,占领南阳,擒元守将史克新、张居敬(一作张敬)等26人,俘获士卒1500余人,马150余匹。南路军的顺利发展有效地牵制了元军,为北路军的推进减少了阻力。北路军于三月初五日由乐安出发,十六日抵济宁,开耐牢坡坝入黄河西上。一路连下永城、归德(今河南商丘南)、许州(今河南许昌),二十九日至陈桥(今河南封丘境内),开封守将李克彝、左君弼相互推诿却战,最后李克彝率部西逃,左君弼投降。四月初八日,徐达军自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附近)西进,大败脱因帖木儿守军5万人于洛水北塔儿湾(今河南偃师境内),梁王阿鲁温投降,洛阳遂为明军所有。于是乘胜连下嵩(今河南嵩县)、陈(今河南睢阳)、汝(今河南临汝)等州。二十二日,征虏右副将军冯宗异、都督同知康茂才等奉徐达之命西向攻克陕州(今河南陕县)。二十六日,进占潼关,元守将李思齐、张思道分别西逃凤翔、鄜城(今陕西洛川境内)。河南至此平定,用时不足两月。

6 b. L8 @5 g& o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0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爵位传承世系

, ]* w g0 b8 r- u


 

, A! y# X/ ^4 ?' v- o& \5 I

  邓愈:1131——1371初名友德。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十六岁投奔朱元璋军。历任管军总管、元帅,封卫国公。为和简重慎密,不怕危险艰苦,治军严格,对投降者善于安抚。洪武十年征讨吐蕃,追兵至昆仑山,回军途中得病,至寿春死。追赠宁河王,谥武顺。

6 W Q" f; |. G. e8 g; ?


其爵位传承世系为:

! H k4 U( }" }

 

+ W0 `5 l4 S4 p' o

  【邓愈】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六,封卫国公,禄三千石,世袭。十年十一月癸未卒,追封宁河王,諡武顺。

- S+ u6 ? w& s, f0 }/ z s! m

  【邓镇】邓愈子。洪武十三年三月丙申袭,改封申国公,坐李善长亲党死。

3 E" P7 }! Q- _

  【邓铭】邓镇嗣子。

+ l0 F9 r, q0 e$ y* M

  【邓梃】邓源之子。

, @! \6 q7 w4 H) r E

  【邓炳】邓梃之子。弘治五年授锦衣卫指挥使,世袭。

! i" A8 ^+ j2 {$ Z g4 g% ?

  【邓继坤】邓炳之子。嘉靖十一年四月辛卯续封定远侯,禄千石,世袭。十五年六月领后府。三十五年卒。

6 O/ k# {, y0 a! ]' G4 N

  【邓祖锡】邓继坤之子。嘉靖三十六年三月壬午袭侯。三十八年四月癸亥卒。

! D4 C+ X" i) i8 f

  【邓世栋】邓祖锡之孙。隆庆六年三月戊戌袭侯。万历二年四月管红盔将军。四年,后府佥书。十六年卒。

$ x% [5 ^/ ?: i# G

  【邓绍煜】邓世栋之子。一作远煜。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辛酉袭侯,南京军府佥书。天启七年卒。

) T, u3 @: c2 {( Z( i; h

  【邓文明】邓绍煜之子。崇祯元年二月庚子袭侯。十七年三月,城陷,死於贼。

' U4 w9 I$ s, S$ \5 M+ R* Z4 Z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0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p& i4 `/ I& K% K4 f

      明朝开国功臣墓有一部分在紫金山阴,另一部分在南郊(雨花区),都是爵位很高的功臣。邓愈墓神道石刻保存的较好,现在有神道碑、一对石马、一对马倌、一对石虎、一对石羊、一对文臣和一对武将。现在这里以邓愈墓为主中心建成了邓府山公园。邓愈墓神道石刻周围修建了一些仿古建筑。

# v; ^8 k# _" Y. h" p% X

 

% f2 T+ T3 U+ y* a3 C' o

+ Q9 {: A) j$ d" @5 N w* X

 

! j% z3 o' o- L, r/ }

    邓愈墓的神道碑不如徐达墓和李文忠墓的神道碑那么大,但石碑雕刻很精美。一对石马与其它功臣墓不一样,石马腹下是实的,两边刻着精美的云纹,意为天马。邓愈墓的石虎和石羊造型颇佳,特别是石羊的造型得体大方。另外,文臣和武将的五官突起,样子十分怪异。


发表于 2009-7-26 1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暴病,不会与朱元璋有关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1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9-7-26 12:56:00的发言:
/ N% `0 H( J5 b

跟老照片相比环境完全变化了啊

3 |/ H5 p' Q- p+ f

 

8 G* h' k" R. @) W2 J3 t) i9 ^

我以前听说过邓愈墓被动过,不是在原来的老地方。你看老照片石碑后是平地,而现在石碑后是上山的坡路。











[- j/ J+ t N

发表于 2009-7-26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老照片相比环境完全变化了啊

6 L& f, L" }% m* s z$ g/ }) }

 





发表于 2009-7-26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啊,我看出不一样,但是不知道区别在哪呢~
发表于 2009-7-26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 \4 {! Z4 r

老照片就是能解决问题,现在的神道碑的碑头才刚刚和石像生的地平基本持平。

& d" \/ \& {9 c' R; o l8 R1 X

 


发表于 2009-7-28 14: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详细看一下,真的差很大!!!!!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5 14:55 , Processed in 1.15436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