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L" X% y8 f. q a- X7 u& d+ P
一函完整的《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为34幅,包括16幅图版属铜版印刷,18幅文字属木板印刷.
8 u$ q) F" x" T7 v
3 U* t2 \! G3 |( ? 清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 <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五>档 "初五日,接得郎中德魁、员外郎李文照押帖一件内开,十月二十五日太监胡世杰传旨:平定伊犁等处得胜图十六张,着郎世宁起稿,得时呈览.陆续交粤海关监督转交法郎西雅国,着好手人照稿刻做铜板.其如何做法,即着郎世宁写明,一并发去.钦此." <乾隆三十年五月十九日>档 "十九日,接得郎中德魁等押帖一件内开,本月十七日太监胡世杰传旨:西洋人郎世宁等四人起得胜图稿十六张,着丁观鹏等五人用宣纸依照原稿着色画十六张.钦此."
+ w0 o9 M6 S+ B: t& E
- H- S2 _1 w; _7 o6 D2 v 根据清宫档案可知,《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最早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率先由当时清宫内的西方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安得义四人起稿绘图,第二年又命丁观鹏等人用宣纸依原稿作着色画,原图稿完成后送至法国雕刻铜版.当十六幅原稿、铜版、印画全部完成后送回至宫廷,已经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历时十三年之久.花费约204000里拉(法旧币制一里拉约为一两白银). 绘制图稿的四位作者郎世宁、王致诚先后于1766年、1768年去世,没有能够见到最终的成品.安德义于1773年离开清宫,任天主教北京主教,也未能见到成品.可见成品的,也只有艾启蒙一人了. 清内府造办处在制作完《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后,又先后制作了平定两金川、平定台湾、平定安南、平定廓尔喀、平定苗疆、平定仲苗、平定回疆七组战图(得胜图),而惟有第一部"平定准部回部战图"艺术价值最高,它汇集了当时清宫最知名的西洋画家郎士宁,送至法国雕版的技师Cochin也是当时巴黎极为有名的雕版师.从艺术表现来看,它无疑是郎士风格的代表作,即包含了中国绘画的传统理念,又包含西方十八世纪的古典风.此后制作的战图均有意识的摹仿这第一组战图.自乾隆之后,清朝逐渐衰败,在道光十年完成的"平定回疆战图"已大不如前.在咸丰年间曾绘制了剿平捻匪战图、剿平粤匪战图等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刊刻.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可以与《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相媲美的另一组铜版画就是《长春园西洋楼二十景》,特别是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后,这组铜版画就包含了另一层更深的含义.
: S4 t. e. V2 O # p/ z2 M, p" j/ U2 K4 k6 U
紫光绩忆: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5 X- N; r) @1 x+ P) B* t" b
紫光绩忆: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 K4 v1 o. n0 m' Z* M* T; O" X8 @ # ~" d2 G! k; ~+ c; o7 l5 z
01.平定伊犁受降 艾启蒙绘
8 @9 k% W5 M% f% P* z
紫光绩忆: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 V1 X7 W( @3 o4 b+ j
t m+ e6 m/ \& p" W, ^
02.格登鄂拉斫营 郎世宁绘
紫光绩忆: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o( M4 Y! N- k+ Z + c1 J4 m0 G& s! M3 a0 J
03.鄂垒扎拉图之战 绘者不详
紫光绩忆: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 n+ D9 W! |4 g; B
3 B5 V1 N" \2 v8 a6 x& z' F
04.库陇癸之战 安得义绘
紫光绩忆: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 _5 m- h, ~4 j/ P
3 d" @+ U/ N( M# N
05.和落霍撕之捷 王致诚绘
紫光绩忆: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3 F# Z7 ~- o$ a: u" ] " l' h6 a6 C' E7 [
06.乌什酉长献城降 安得义绘
紫光绩忆: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 g) A/ L% e- u2 \0 E
6 K9 ^: x4 u. {1 u* T/ H- j& W( N, Z8 t07.通古斯鲁克之战 绘者不详
紫光绩忆: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 s0 l6 y6 s( ?
/ J/ ]. ~1 D ]4 N% ?08.黑水围解 郎世宁绘
紫光绩忆: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 s8 w1 R: C& P; g8 q1 @ 6 ?) A- q: h2 h
09.呼尔满大捷 安得义绘
紫光绩忆: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 ^* @' s+ W( u& T/ U: O' F
, g/ w2 _. N8 o1 Z, O8 m" `. V
10.阿尔楚尔之战 王致诚绘
紫光绩忆: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0 a" e$ y" a0 i j# E0 s0 E 4 x6 ^$ k' o$ s2 N" H( M; k
11.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 安得义绘
紫光绩忆: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2 }$ w0 Y0 |4 c7 T: t' y1 c
9 s9 F8 {& m' n( {$ `! J12.霍斯库鲁克之战 绘者不详
紫光绩忆: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7 i0 n: g9 A$ J% C5 o+ h
" a3 x0 _8 @3 T( a
13.拔达山汉纳款 安得义绘
紫光绩忆: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 ~3 l: K) f: A* k* X+ O* S
* ?: {, n! e5 m0 U
14.平定回部献俘 王致诚绘
紫光绩忆: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 m/ _" v' \0 n3 [" r
3 B% S1 o7 m& ^" R15.郊劳回部成功诸将士 安得义绘
紫光绩忆: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 [# V2 k: M& h$ o+ x' m4 O
0 ^8 z' Q* `' J+ q0 i: n( I8 {
16.凯宴成功诸将士 绘者不详
紫光绩忆: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2 S! U) F. V! l" [- Q3 \
% r2 g/ B) ~( N, X, @9 F% g7 K 说明: 每单幅版画前的题序省略未发,完整版可见老北京网相册中,不太明白的是我怎么自己看不到上传后的图片.此外本博、相册同步更新中,如北京网相册无法查看.也可查看本人博客和相册.
7 D* r& l! p9 t: P) J3 z9 ^4 N- A4 K2 o $ L, `8 V: w6 @) _5 p
此外针对此组版画我还有一疑问不明,关于此组战图的版本问题.
8 K% q5 w5 |* [& C1 b) u2 g- ] 早先见到的多为版画上有御题诗句,这组完整版的没有御题诗句,是以单页形式存在.我还有丁关鹏的依原稿做的彩绘本图片,据我所查到的资料,早先在法国刻版印刷的版画那部分被乾隆帝或分赏或转存放于各园林行宫内,后乾隆曾命造办处再印多版.还有早先送到法国雕版的技师后来也曾雕刻了一组尺寸较小的版本等等.究竟如何分辨各版本的区别呢?不知道有专家明白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