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42|回复: 2

鲁迅,胡适,为何同拒 诺贝尔奖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7-6 18: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T; n7 ]7 e, u# K7 P4 w! o# R, `" h: c7 q+ X$ _+ b( D2 b6 u8 k9 I5 t' J0 k B+ J# v5 o7 n% w- X @4 s& r" T1 E& f3 F2 |' b9 d! ?
% [/ [) V; t8 [1 N* t
5 b+ e: C c1 W/ w3 E% n Z 5 L2 t! g" L$ i4 C6 Z% u2 d+ c0 q! n+ B( W* R* }- }1 J% }* n/ t8 T( V9 s. |/ w3 X8 V- _9 V6 U3 Y% R* z# C1 w7 I6 k0 @7 a
鲁迅,胡适,为何同拒 诺贝尔奖
" R1 i* q6 u! }, L! Z* d$ S5 m T5 r+ t& y$ F3 t, k: T. o# P0 O% \% t4 r3 r% W7 h% S* y4 s; [# E4 ?" |
c4 ?; [& m, @2 d- `; s6 e


( k/ O( ^0 F! \. h# X3 x' M
4 C' o; j' F, c

  作者:宋浩浩

- ]- O+ L; E+ x8 ]9 o6 |; d

  鲁迅先生和胡适先生,1918年以后他们同在北大,相识相交成为挚友。在倡导新文化的运动中,他们很有共同语言,特别是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道德、旧礼教,提倡科学与民主。他们两人密切配合,互相呼应,相互支持。直到1925年,二人因为一些事突然绝交,于是鲁迅与胡适几乎成了阴阳两极、水火难容的“思想敌人”,当然这种敌人只是那种“道不同不相与谋”的敌人。就是这样的两人,却同时做出了一件事,那就是:断然拒绝诺贝尔文学奖。

4 B* W9 U( I$ l6 P0 q

  1927年,来自诺贝尔家乡的探测学家斯文·赫定到我国考察,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和他在近现代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科学家,与学者刘半农先生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知道此事后,于9月25日,郑重地给台静农回了一封信,信中说:

" L* \* X9 M$ J# f( x" w

  静农兄弟:

& V# f: t( ^" s6 x$ z

  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告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或者我所便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可笑。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赏金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的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学,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

2 K- O. U- }+ s0 O. V9 g( d2 Z* f! ]

  鲁迅谦虚地说《小约翰》的作者荷兰作家凡·伊登也没获奖,谦虚地说中国作家都没资格获奖,包括鲁迅他自己,当时既然入鲁迅都“不配”,那还有谁配呢?鲁迅是个喜欢说反话的人,往往许多话要反过来理解,他“哀起不幸,怒其不争”,他说不配得奖,并不是真的自暴自弃,而是在激励中国作家要多努力罢了。鲁迅自己得不得奖无所谓,所以他便说“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名誉可以让之后来人,可谓用心良苦。

& i) ~2 h9 z. w( W' x8 f+ z1 o: ^% y

  而胡适先生在晚鲁迅写这封信一年后,也曾被拟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而提名他的,还是那位瑞典科学探险家斯文·赫定,这位探险科学家在中国逛了几年还不想离开,好像非得让个中国人得了奖才罢休。《胡适日记全编》里记载,于1929年2月26到28日,胡适当时乘火车从外地返回上海,在火车上就发生了这件事,胡适写道

- w9 O. Q. A# \5 q+ e

  “火车上熟人最多,有美国公使,有瑞典探险家SvenHedin (即斯文赫定),有陈万里、杨宪武等。Hedin同我谈:他是瑞典国家学会十八会员之一,可以推举诺贝尔文学奖金候选人。他希望提出我的名字,但希望我把我的著作译成英文。”

4 U( [8 Z0 p+ T

  胡适对斯文·赫定“自己将自己的作品翻译成英文”的要求,估计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继续在日记里表述了出来:“此事我有我的意见:如果他们因为我提倡文学革命有功而选举我,我不推辞;如果他们希望我因希冀奖金而翻译我的著作,我可没有那厚脸皮。我是不配称文学家的。”

' \% S$ r1 M( l* [: r$ q, j6 R

  胡适只认为自己是提倡文学革命的功勋,若因此而提名便“不推辞”;而且为了得诺贝尔奖,要自己来翻译自己的东西,这不就成了王婆卖瓜嘛,实在不符合胡适要面子讲尊严的性格。并且胡适也自认不如鲁迅,“不配称文学家”。胡适知道,“诺贝尔文学奖”主要是授给那些文学作家,而自己,主要成绩是在“提倡文学革命”以及考证考据方面,所以胡适将诺贝尔奖提名之事断然拒绝。

9 Q. i5 y0 o4 {- c9 [

  “斯文·赫定”两次碰壁,当可以改名为“斯文扫地”了,这也让他对中国作家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几十年过去了,当初鲁迅和胡适的气魄在哪里?我们能否再出几个拒绝诺奖的作家?我认为萨特就比任何乐颠颠拿着诺贝尔文学奖“荣”归故里的文学家伟大,世人皆为诺奖痴,诺奖于我如浮云,鲁迅、胡适、萨特、都有这个气魄。

& G- P) K, q( I

  当今中国许多蠢蠢欲动的作家们,是不是可以学习一下已经故去的鲁迅先生和胡适博士。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7-6 1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I8 h( k1 w( G" H3 q8 a5 T% i" U

 

% N4 d% Z% ]7 j+ a) m: ]9 f* S0 l/ C

现在是想得,人家不给……

8 C7 C( C+ }& I6 k8 U

李敖前几年不是嚷嚷一阵,没下文了……

发表于 2009-7-7 0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斯文赫定估计没怎么读过鲁迅的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22 04:28 , Processed in 1.13454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